探究式学习

书摘:

这种教学方式,其实就是深究式学习,也就是师生一起进行课题研究。人们说美国人把孩子从小就当研究生来培养,当科学家来培养,这就是一个例子(小学四车级),等上了大学再教他研究,事实到那时就已经晚了,他们多半已经形成了“非研究型”思维习惯了。所以我见过很多研究生,完全没有研究思维,只会复制。我们教育的路子,似乎是把孩子从小当成成“文人墨客”来培养的,果然他们长大了多有小生之风。

探究式教学有几个特点:

1.没有标准答案,教师事先不知道答案,大家都只知道研究什么问题。

2.这里研究的问题不是从书本里来的,而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而且其研究的成果完全可以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它是“有用”的,是实战而不是演习。学生好像提前“参加社会工作”了。

3.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是跨学科的。

4.所研究的问题,并非绝对固定,可能从一个问题引出另一个问题,甚至可的一眼开花,引出一大堆问题(相当于科研中的子课题)。用教育科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虽然有预设,但更注重生成。

5.研究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起的是指导和点拨的作用,还有管理作用。

进行这种教学,需要给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以便他灵活安排。但更重要的是,能要教师有研究的习惯和能力,有比较广阔的知识背景,有捕捉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有融会贯通,随机应变的能力。当然,你不可能把所有的课都上成这种课型,也不必要那样。我想一位教师每个学期搞一两次这种课题就很不错了,教师自主权的问题,解决起来相对好办一点,比如课改提出的“校本课程”“班本课程”,就可以由学校和班级自主安排。真正麻烦的是教师自己的专业能方,比如教研部门设计出一些“探究课”让教师照着做(很多老师以为教改就应该这样),那对于学生或许能有点效果,但对于教师来说,就已经变味了,这样的话, 教师不过是一个“搬运工”而已。

(感悟:要想学生有探究学习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有探究式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能捕捉问题,能随机应变,有课改的意识,而不是上面让怎么做就怎么做。)

你可能感兴趣的:(探究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