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舞厅”往事

“漠河舞厅”往事

改编:  Albert  Xu

(1)

一首《漠河舞厅》,以舞厅里一位独舞老人,和其在大火中失去的亡妻的故事……

一位叫“张德全”的老人,在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事故中失去妻子,此后他三十多年未娶,为了纪念爱跳舞的妻子,老人经常来舞厅独舞。漠河舞厅背后,是小城34年的往事……

(2)

当年跳舞的人老了。如今暮年已至,

一部分人搬离漠河,一部分人选择留下来。那是一家不起眼的半地下室,

坐落在漠河的商业区。

入冬之后,漠河的白昼越来越短。

下午4点左右,小城暮色四合,

地下室门匾上“舞厅”两字的霓虹灯亮了起来。

从台阶下去钻进室内,是一间约400平方米的长方形空间,室内光线暗淡,暧昧的粉红色灯光撒落下来。

……一名1996年生的小伙子,从深圳飞到哈尔滨,又转乘绿皮火车花了十几个小时才来到漠河,只是为了“见一见真正的漠河舞厅。”

(3)

大火给人们留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心理创伤,他们每晚都会反复梦到着火和躲火,“那是一辈子都无法忘的记忆。”

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火灾起火的日子。这天中午,漠河境内天气突变,刮起了8级以上的西北风,两处火场死灰复燃。在古莲火场,龙卷风将火舌从地面卷上树梢,火头高达几十米、上百米,火势形成人力不可遏制之势,把扑火队伍逼回县城。

    天空笼罩在烟雾中,灰蒙蒙一片,

很快,人们察觉到不对劲。傍晚6点左右,马景春和家人冲出了家门。烟雾遮天蔽日,大街上全是拥挤的逃难人流,哭声喊声汽车喇叭声连成一片,仿佛世界末日来临。风卷起漫天的小石子,砸在脸上生疼……逃难人群涌向了附近的河边。有人跳进齐膝深的水里,躲过了一劫。

5月7日晚8时,从三个方向扑来的火头同时会聚。漠河镇内大树被风连根拔起,民房腾起数十米高的火焰,浓烟遮天蔽日,火光照得满城通红,整个县城一片火海。

    漠河县城,那些身边熟悉鲜活的生命。那个下午和她打羽毛球的小姑娘一家三口全部被烧死;马老师一家七口被烧死在地窖……持续了28天的大火将漠河县城夷为平地,焦黑的土地上,只剩下突兀伫立的烟囱。

(4)

    人们心灵和精神创伤的恢复,却更为隐秘和漫长。很长的时间里,有人听不得警报声,有人戒了烟,还有人看到绊子垛,下意识想远离。在这样的背景下,漠河第一家私人承包的舞厅,“百乐舞厅”在1989年诞生了。

1992年马景春16岁那年,她在漠河本地的幼师学校读书,全班42个同学都是女生。每到寒暑假,她和同学们就像是“长在舞厅里一样”,一大群青春漂亮的女孩子走进舞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此她们常常获得免单的优待。跳舞是幼师专业女孩们的强项,42个女同学互搭舞伴,一半人跳男角,一半人跳女角,马景春的男步跳得最好,有时候她们还会跳“十六步”集体舞,“几个女孩子聚在一起走花样”,引来阵阵喝彩。

  漠河冬天最冷能达到零下50℃,年纪大的舞友出行不便,李金宝开着他的7座私家车接送。他体谅他们,“月票才50块,来回打车都要20块了,老年人节约,舍不得。”

    张玉梅(化名)很照顾李金宝的生意,她今年66岁,丈夫70岁,是群里最年长资深的舞友。他们上世纪70年代初来到漠河支边,见证了漠河的半个世纪。年轻时,她喜欢跳舞,丈夫喜欢唱歌,张玉梅带着丈夫入了交谊舞的“坑”,一跳就是三十多年。张玉梅说,就算不跳舞去舞厅坐着听听歌,心情也会变好。她有时感到孤单,身边越来越多的同龄朋友和熟人退休后离开了漠河,更远的去了海南,”漠河太冷了,不适合养老。”

“人是越来越少了。”张玉梅切身感受到。年轻人外出闯荡不愿意回来,条件不错的老人搬去南方,街上安静冷清,来往的路人大多上了年纪。火灾后的那些年,张玉梅有时在路上会看到脸部严重烧伤毁容的人……

(5)

李金宝决定把舞厅继续开下去,最重要的是要为老人们保留一个舞池。至于以后舞厅具体会变成什么样,他打算告知舞友们,和他们讨论、商量。

2021年11月9日下午,李金宝在舞友群里发了一个通知:“今天晚上舞厅开门”,这是关了约半个月后,舞厅首次开张,沉寂多时的微信群活跃起来。

傍晚7点多,二十多个舞友拎着装舞鞋的包如约而至,赶赴这场久违的舞会。室外温度零下二十摄氏度,他们寒暄着坐在卡座上脱掉厚厚的棉鞋,换上皮鞋,几位女士还郑重其事地穿了长裙,每个人脸上戴着口罩,看不清表情。灯光音乐一起,他们旋入了舞池……

你可能感兴趣的:(“漠河舞厅”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