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旅散记

我是一个农民家的孩子。从童年到青少年,一直是苦累相随;当然也不乏有属于自己的小幸运,给我带来欢喜,感动和质朴的欢乐。其实,这其中给我刻下最深印痕的是我的求学孤旅。一路下来,太多的曲折,太多的心酸,太多只能留给自己内心去慢慢发酵的熬煎,给我带来了许许多多久存的记忆。这些独特的记忆,背后是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轨迹。在一个接一个的拐点,我寻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生的希望。若非如此,兴许此刻的我,就是一个在社会闯荡多年的彻头彻尾的“社会人”,如同众多的打工青年一样,早早地娶妻生子,而后按部就班地走着一层不变的路。

一、安溪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求知的起点  2011年9月,我告别了在其中工作了一年多,那充满着压榨和汗水的服装厂,来到了安溪华侨职校。及今思来,我无比珍视这个特殊的时刻,它是一个精彩的预告,绵延开了后面的一段段历程。刚来职校报到的时候,我啥都没想,惯性般地选择了服装设计——一个日后我学了五年,后面又背叛了它的专业。在华侨的那段日子,除了学习服装设计专业之外,给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参加学生活动,以及继续保持着对英语和文学的热情。在华侨的两年,我当过广播站编辑组组长和学生会秘书长;也先后参加了一些英语专业的竞赛。但,最让我开心的是,在这一段时期我可以开启一段美好的文学经典阅读之旅。那时候,华侨小小的图书室,于我看来,就是一个个藏满珍宝的知识宝库。郑振铎,郁达夫等名家的散文作品;冰心,沈从文等大家的清丽脱俗的小说,都成了我的桌上客。每次午饭过后,我的很多同学都回宿舍午休了,我就拿起这些书,静静地坐在教室的座位上,一页页翻读着,沉醉不知困意!两年的平凡时光慢慢地走到了末尾,时间一下子来到了2013年1月4日的那一天,那时我中专二年下学期。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铭记和感恩的日子,我一直想,若没有这一天,没有这一天里举办的厦漳泉三市中职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竞赛的话,那么,我就不会是今天的我了。正是那场比赛,那场由大专母校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承办的赛事,将我水到渠成般地从中专引到了大专。当然,这中间少不了一个叫“中期选拔”政策的“引渡人”。2013年1月4日,在这个所谓“爱你一生一世”,弥漫青春荷尔蒙和柔情蜜意的特殊日子里,我参加了那场口语竞赛。后面,幸运的入围三等奖行列。再后来,六月份轻工学院的老师们来我所在的中专招生,宣传“中期选拔”政策和奖助政策;不早也不晚,我在这个特殊的节点里,看到了新生和前进的希望。这个希望,就在于我如果去之前口语赛事承办校区泉州轻工学院就读的话,我就可以拿到6000的奖学金,用于抵扣学费。这着实是命运对我的垂青。如果没有这一笔奖金,我的求学路就不得不中断。我爸妈是农民,建房子和一整个家庭的开销,已经花去了农作物收入和父亲工资的绝大部分了;那时候,家里能有3000元的闲钱就很不错了。我是不敢开口,也开不了口,说要拿7000的学费去读个大专的。正是这个机会,让我走向了更远的地方。二、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梦想开始启航2013年9月3日,我成为了一名“轻工人”,成为了1300多名新生中的一员,也由此,拉开了我大学的序幕。在这个红砖白瓦充满嘉庚风格气息的崭新校园里,我迎来了另一个亮堂堂,充满生机的新世界。真的是新世界,仿佛就在一夜之间,我从一个中专生变成了大学生,我从离家十几公里的小县城,走向了更远更繁华的晋江。更多地,这个新世界是心的新世界,是视野的新世界,是交际和成长的新世界!在轻工的三年,是我无比充实的三年,不同之前在华侨职校的悠闲,我在这里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些许淡淡的疲于奔赶的累。那是一刻都不让自己闲,是一种填得慢慢的充实和喜悦。大一大二,我先后参加了记者团,院学生会办公室,文学社,英语协会。有时想想,都吃惊于自己那时候的精力和胃口。但是,这所有的社团和学生会里,真正给我带来成长或者留下收获与感动的,首推记者团。我时常觉得自己很是幸运,可以有机会进入记者团这个优秀的团体,认识当时社团的指导老师娥姐。我与记者团的这份缘,差不多整整贯穿了我大专三年。在这里,我收获的不仅是友谊,更是文字的魅力和思考的锤炼。作为那时编辑部的干事和后面的部长,我与文字与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慢慢地,我竟然喜欢上了文字和写作。有时候,我为了一篇新闻稿,得推敲和修改到十一二点;那个点,寝室都是欢声笑语和打游戏渐入佳境时的声声呐喊,所有的这些和我自己键盘上码字的声响是如此的不合拍。坚持下来很多个这样的夜晚后,我发现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不再害怕文字,不再为表达感到恐惧,觉得是痛苦的搜肠刮肚。相反地,我慢慢懂得了分析和思考,懂得怎样去抓住每一个动人的场景,怎样用朴素的笔触去捕捉并定格每一份难忘,每一个刻骨铭心。除却大学里面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和学生社团,轻工学院带给我的是学习的另一个全新的境地。在这个全新的境域里,我蓄势着,等待着来日的厚积薄发。在轻工的三年是我与图书馆相依为伴的三年。那时候,我幸运地成了一名图书馆的管理员,得到了这个无比理想的兼职岗位。在图书馆值班的日子,真是一段幸福的快乐时光。行走在书架与书架之间,嗅着若有若无的书墨香气,每一排书本,都向我敞开了它们可爱的容颜。于是,文学阅读,这一美丽的休止符,再次续写着相遇的浪漫和感动。久而久之,我到了大二,成了图书馆管理员的老前辈,有了携带图书馆开门钥匙的小特权。这可以是我一个全新的开始,那时,读书更疯魔了,图书馆俨然是我的另一个寝室。每天早上七点,买完早餐后,准时拿着单词书和英语材料在那个时尚且休闲的圆形的玻璃桌上,读着,背着,沉思着……晚上,经常在自习室里打版,裁布,一忙就到夜半更深。可以说,我的所有文学和英语的基础,我那学得很是粗浅的服装设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得以奠基并成形的,是在轻工,是在轻工那不大不小但却如家般温馨的图书馆。充实的时光,总是长着一双加快奔跑的脚。转眼,我已经成为骨灰级的大三学长了。那时候,同学们都忙着找工作和实习。我却又进入了升本的新一轮追逐,而这一场新的追逐,说实在的,真是意料之外,是无心插柳。大二的时候,新知教育专升本过来轻工开办他们培训框架下的公共英语课。我那时还没想清升本,就觉得:算了,去听听吧,反正上的是英语,自己对英语也挺感兴趣的,多学点总是好。于是,我就去,一礼拜后,周考,我也参加了考试,我们幸运并凑巧地考了个第一。那时,新知的老师就说:第一名有500元的奖金,但是,你还不是我们培训机构的成员,我们也就不能发放给你,除非你参加我们机构的培训,参加专升本。那年,该机构英语类培训费是1680,扣掉后只要1180。想了一下:那成啊,就报吧。后面培训完,16年5月7号至8号参加了专升本考试,考了全省英语类第三名。但是,在成功以英语类全省第三的成绩考入闽江学院之前,自己也独自承受着实习和考试复习的双重压力。2016年3月1号前后,我正式开始留校实习。那时,我留在宣传招生处,主要负责宣传这一块。平时的事情虽然不会很多,但是一旦忙起来的时候也是千头万绪的。记得有一天晚上,部门的一位老师走到我的办公位,看到我捧着一本写满笔记,专升本考试的复习书《大学语文》时,有点惊讶:哇,写那么多在里面;但,今晚你不能复习了,你得帮忙整理一下资料哈。像此类,因办公的一些事情而不能全心复习的情况并不少见。5月7号至8号福建省专升本统考,面对着日益迫近的考试日程,内心有的只有焦虑,紧张和不安。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仍然在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面对着寝室的那一面大大的镜子,给自己摆出一个大大的Victory的手势,并暗自给自己激励:虽然我复习的时间比别人少,但是我也一定要考取闽江学院。相信自己,我能行。这句话,在那阵时间不断地对自己说了一遍又一遍,我不知道是不是有效果,但它给了我莫大的安慰。随着考试日子的日日临近,在最后的两个礼拜,我发起了狠。对于狠这个字,我以前的理解是一种情感层面的,后面偶然间听到学院王副院长,不知道在哪个学生会聚会的场合里,对我说的一席话,瞬间改变了我对这个字的理解,也一下子认识到了自己的软肋。“你和你同级的另一个比较出色的同学相比,区别就在于你不如他狠。那次为了参加比赛,他一狠起来,通宵达旦的,把什么都豁出去了。”一语惊醒梦中人。一直以为自己很努力了,其实很多时候并没到达那个遥遥在望的临界点。那时候,我是听进去这席话了,并成为了我日后做事的一个准则:对自己狠一点,再狠一点,年轻人的词典里永远没有“安逸”二字。于是,在专升本考试前的两个礼拜里,有两三个晚上,我是在轻工图书馆三楼度过的。那时,坐在图书馆三楼后面的一个小角落,那张我大三后的“专属书桌”。其实,不是专属,是被我的书占据得满满当当,别的同学只能另寻他处。在那里,学到夜半,后在图书馆前部的长长沙发椅,枕着厚厚的英语语法书,小睡两个小时,到五六点又起来背单词,最后7点多去食堂买下早餐,八点打卡回到宣招处上班。那段日子挺辛苦的,但还好也挺短暂,就这样过来了。十几天后的考试,及时调整了状态,所幸后面的成绩也在自己的预料之中。三大科目600分,得了489,也算是发挥正常了。只是想不到个把月后,排名出来,这个成绩还可以排到英语类全省第三。开心是开心的。可是开心的背后,我也不会忘记那几个半通宵的夜里,行政大厅里的漆黑空荡,沙发椅边蚊子的嗡嗡响。在轻工的三年,我收获到了很多很多,至少回想起来,我没有也不会因为一刻的虚度而懊悔。毫不夸张地说,在母校泉州轻工学院的三年,是我真正转折、真正重塑自我的最重要的三年。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是我筑牢三观,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时期。因此,我对轻工总在内心深处存有一份既深又真的情感。每一次回去,都会为她的改变而暗自欣喜,哪怕这改变简单到角落里的一草一木。当6月19号毕业典礼已过,我也确定有本科读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开心,激动的,也有一丝丝隐隐的自豪。是的,一站结束了,另一场出发又开始了。三、闽江学院,展翅高飞望远方2016年9月,我来到了之前专升本备考时心心念念的闽江学院,由此开启了一段本科学旅。在闽院的两年,我像是一个匆匆赶路的过客,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我竟一次也没有把闽院逛个透。那就留点朦胧,去回望那段曾经的忙乱。由于是专升本,我们一到闽院就另外成班,来自全省前40名的英语类考生组成了一个全新的小班级。我们有自己的培养计划,有自己的课程表,为此,也总显得游离,独立于四年制本科之外。课程的话,填鸭子式的,真的是多,一学期12门,压得你苦不堪言,手忙脚乱。大三的一整个学年,24门课。除了作业还是作业,看不完的书,预习不完的功课。那时,虽然为了延续爱好,加入了新媒体中心新闻部,但是却是心有余力不足,终是疲于应付。繁忙的学习之余,唯一庆幸的是,自己依然是一个虔诚的读者,依然应聘成功闽院图书馆的管理员,而且一呆就是一年半。在短暂的两年本科里,我把三分之二的时光献给了图书馆,有点可怕,但是也有点难以言说的幸福。及至大三结束,在2016年7月7日,这个很特别的日子,我又开始了新的一轮追逐——为考研而战。那时候,内心半是坚定,半是隐隐的恐惧。考研的压力,考研准备内容的繁杂,好多前辈已经写下了歪歪斜斜,但却清清楚楚的注脚了。但,决定了也就义无反顾了。大三下学期放暑假后,回家短暂休息了几天,我就坐车回到了闽江学院,在那扎根备考,直到12月24日。当我结束考研最后一门科目,放下笔的时候,我的身体轻松到了无限大,真的是无限大。那段时光太疲惫了,差点累垮。那时候,我体重瘦下下去七八斤,我有几个要好的同学带着半开玩笑半担心的口吻说到:再这样下去,回家你老爸老妈就认不出你了。那短暂的半年,自己是超负荷在运转的。从7月27日开始,感觉自己的进度将要来不及,我把作息狠狠地做了调整:早上5.45的闹钟,6点吃下早餐,6点15分准时出现在学校走廊晨读;晚上忙到12点半甚至1点才回去休息。就这样,除去每天5个多小时的睡眠时间,和加起来1个多小时的吃饭时间外,我一天保持着16多个小时的学习量。而且,这一坚持就是将近整整的五个月,除了国庆短暂地出玩三天。 考研对专升本的同学是没有任何优势的。由于我考的是三年的学术研究生,而英语专业的学硕必须考二外,不管你是二外法语还是二外日语。相比本科班的同学,他们的二外课程是开设两年四学期,完全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到差不多标准日本语中级下的水准。而专升本的,仅仅开设一年的日语课,学下来,最多到初级下的水平就很不错了。但是,那时考研二外日语普遍要求到中级下,我报考的第一志愿学校,华南师范大学也是这样的要求。因此,对于日语的学习,几乎占用了我整个考研准备时间的三分之一。那时只能靠拼命的背单词和刷题。而日语的单词是很难记忆的,它的记忆量至少比英语多出三分之一。比如:日语单词“女儿”,汉字写作“娘”,假名是むすめ;你要完整记住并准确使用这个单词,就必须完整记忆这三部分内容,才不会想当然地把这里的“娘”,误以为是娘亲。这个关口,我再次拿出了专升本小通宵的狠劲来了。即使到临考前的12月18和20号,我还不明智地为日语熬着夜。我特别怕日语考砸,考个五十几六十多的,这样恐怕就无缘研究生了。于是,我错开时间通宵的,12月18和20日,都处在半通宵的状态。那时,我学习到12点半左右,接着趴着休息到2点半,后面爬起来又拿起日语词汇题来刷,刷到五点多;然后接着小睡到六点多,然后继续刷眼洗脸吃早餐,开启新的一天。有时候,半夜四五点起来去洗手间或开水房,我心里是害怕和隐隐的恐惧的。虽然是男生,但是面对空落落的教学楼,一片冷清的迷蒙灯光,还是难免心里发毛。这经历,俨然是当时在轻工备战本科的翻版。没办法,就像诗人汪国真说的:既然你的目标是远方,就只能选择风雨兼程。有时候想想,闽江学院有点像我的后中专时代,一样短短的两年。但是,所不同的是,在中专的那两年,虽然我也一直有看书,但是整体的生活节奏悠闲舒适:十点半睡觉,7点起来,一段自此绝无仅有的作息最规律的两年。相比,本科在闽江学院的两年,说的不夸张,就是忙得喘不过气的两年了。2018年2月5日,这又是另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就在这一天,考研成绩出来了。我的分数是344分,比自己预估的360多,差了二十来分。一度,心情沮丧到了极点。基础英语破天荒地考了个不及格,150分的卷子考了79分,唉…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我正在打寒假工,紧握自动螺丝机的那只手猛然失去了力气。但,那时还给自己一剂定心丸:今年文学类切线可能降低。直到2018年3月15日国家线的放榜,我才彻底死心,开始全力考研调剂站。后面,3月24日开始,到4月2日结束,近10天的考研调剂追击,一路从广西南宁到云南昆明,风雨兼程,起早贪黑,忍住旅途的疲惫,复习的压力,心里无底的惊慌,终于尘埃落定在云南民族大学,为闽江学院的第三次出发画下圆满句号。是的,又是一次出发的结束,个中滋味,一言难尽。但,我会一直认为自己是幸运儿,真的是幸运儿,一路走来,不管是机遇的垂青,还是老师同学和各路朋友的倾力相助,都给了我信心,决心和勇气。我感恩所有帮助我的朋友,从中专到大专,从本科到即将开始的读研生涯。我希望能有第四次出发,出发于云南民族大学。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我可以一站到底,走得更高,走得更远,走向广阔的天地,走向更远的远方!润玉2018.6.4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旅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