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d Flash调试日志(3)——Nand Flash接口定义

Nand Flash调试日志(3)——Nand Flash接口定义_第1张图片

 

        NAND Flash 的接口是高度复用的,其所有的命令、地址和数据的传输都是通过 8 位 I/O 口实现。而芯片内部识别 IO 口信号数据的类别是根据控制信号 ALE、CLE 等来判定的。这样做的明显优势是减少了面积的消耗,还可以降低电磁干扰,并且少量的接口可以使得电路的变化更加清晰明了。NAND Flash 控制信号对应芯片的状态如表所示,通过不同的控制线来发送不同的时序,从而实现芯片对数据的读取和写入等操作。

状态

E#

CLE

ALE

W#

R#

DQ

WP#

待命

H

/

/

/

/

/

0V/VCCQ2

空闲

L

/

/

H

H

/

/

指令输入

L

H

L

Rising

H

input

H

地址输入

L

L

H

Rising

H

input

H

数据输入

L

L

L

Rising

H

input

H

数据输出

L

L

L

H

Failing

output

/

写保护

/

/

/

/

/

/

L

 

  1. E#端口为片选,用于控制芯片工作状态。当状态置高时,芯片处于 standby 状态,只有其处于低位时,芯片才正常工作。
  2. CLE 端口用于配合命令输入,当输入命令时其状态置高,当不输入命令时,CLE 端口拉低。
  3. ALE 端口用于配合地址输入,当输入地址时其状态置高,当不输入命令时,ALE 端口拉低。
  4. W#端口用于配合地址与命令输入,WE#产生一个上升沿时会输入一组DQ 上的数据,不使用时置高。
  5. R#端口用于配合数据的输出,RE#产生一个下降沿时会根据所处模式输出一组(异步)或两组(同步)数据。
  6. DQ 为 inout 端口,用作命令地址输入和数据输出通道,可被内部寄存器驱动输出数据,也可以被外部端口赋予特定电平来完成命令和地址的输入。
  7. WP#为写入保护端口,当其赋低电平或 VCCQ2 时,芯片无法进行写入等基本操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ARM,元器件,A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