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之高手讲故事(下)

接下来转化比的第二个技巧——画面,画面描述主要是四个点:具体的发生环境,具体的人物形象,具体的动作声音,具体的情节发展。 这里有个关键词,就是具体,具体的一些细节。

举个例子,大家都看过天下无贼吧,刘德华死了,刘若英听到消息的时候正在吃饭。

她开始并没有哭,只是一停顿,然后继续吃,使劲往嘴里塞东西,一直塞个不停,也不嚼,接着眼泪大颗大颗的落下来,一点声音也没有,最后开始吐。这个画面就会给人很强的代入感,当时我就哭了。

所以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也一样,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是说:要去展示,而非解释。不要描写别人能够想的到的事情。

能用画面感强的细节表现的时候就不要用大白话,比如一个人很悲伤,你不要去解释说她因为什么多么伤心,可以说她呆呆的坐在窗边,呆呆的望着窗外,用这种情境性的描述展现。

再有多写情节,少写情绪。很多人写故事,喜欢讲自己的情绪。

比如你有个有个朋友失恋了,她多么伤心,你对什么感兴趣呢?你对她为什么失恋感兴趣,你对失恋以什么样的姿势分手感兴趣,我们都对具体情节感兴趣,而不是某个人的情绪感兴趣。

但是总有一些人,会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说着说着就开始表达自己的情绪:多好的两个人啊,怎么就分手了呢?我都不相信爱情了。。巴拉巴拉说一堆你的情绪,可观众只是想知道情节,根本不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再有就是讲自己的经历,有人可能会说,我生活很平常,没什么特别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只要对你有触动的地方,就可能是好故事,随时用手机,或者准备个小本子记录下来很重要的。

就像我这一年的支教经历就写成了十几篇文章,说实话,开始我真没想写下来,是一个朋友建议我的,他说这些经历都是我的故事,如果记录下来不仅是一份美好的记忆,更可能会影响别人。

我就写了下来发到了上,真的会触动到别人。正如他所说,真的成了我的故事。

其实讲自己的故事,最容易有画面感,比如,我跟孩子们的告别,如果我说最后一节课,我给同学们读了一封信,大家都很难受,都哭了,是不是很无感?

如果这样描述呢。当时,打开那封信之前我就告诉自己:别丢人啊,可不能哭。结果读了一句,就听见有人哭了,接着呜呜的一片哭声。

一抬头,看见一双双通红的眼睛看着我,这时,在最后一排有个学生突然站了起来,什么也没说,默默的走到了讲台,开始在黑板上写。

接着,两个,三个,一群学生走上讲台,其实就写了四个字老师别走,他们只是在一遍遍描而已,我瞬间就受不了,眼泪和鼻涕不争气的流了下来,半天没再张开嘴。

这样是不是画面感更清晰,更真实了呢?所以想让故事更有代入感就需要做到有具体的画面描述,而画面描述主要是四个点:具体的发生环境,具体的人物外貌,具体的动作声音,具体情节发展。

最后是第三个,转化比的比——对比,用大白话翻译就是让故事的主人公从开头到结尾之间要产生巨大的变化。

这里的对比,不仅仅是表面身份地位的不同,更是心理的上的差异,前者比如马云,从一个创业初期到处拜访都被拒绝到现在创立了阿里巴巴这种商业帝国,这种财富身份上的变化就是一种对比,这是表层的对比。

更深入的,是内部的变化。你想从这个过程中,让主人公明白什么道理,这是提前设定的,在电影界有这么一个专业术语,道德前提。

也就是你讲故事之前一定有这么个道德前提,比如泰囧的道德前提就是一个事业成功的人一定是注重家庭的。

主人公的表现一般开始会一直做违背道德前提的事情,就像徐峥最开始为了赚钱忽略家庭,到了要离婚的地步,而且重视利益,到最后变成了重视家庭,不在乎利益,还帮王宝强实现梦想的人,这就是内部的变化。

所以故事一定是通过前后的对比,让人们明白一些道理的,而这个道理是提前设置好的道德前提。

以上就是我今天讲的三个技巧。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都收获了什么。想让故事更精彩,有三个技巧,第一是转弯,为故事加入转弯的三个思路是大魔王,磨难,选择。

第二个技巧是画面,也就是加入具体的发生环境,具体的人物外貌,具体的动作声音,具体的情节发展。

第三个技巧是对比,让人物呈现出巨大的变化,故事才会有张力。

三个技巧合起来就是转化比。好了,分享完这么多,我给大家布置一个练习作业,现在故事的主角叫饭饭,故事的道具是一个白色的带黑纹的面具,请大家根据前面的托尼的故事示范来编这个故事,加入转弯,磨难和选择。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现场练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坊之高手讲故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