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问题,父母的锅

之前讨论了青少年轻生的问题,今天继续探讨。

孩子的问题,不是一天养成的

我们都知道,孩子从小需要父母的关爱,形成亲密依恋关系,而这时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好好学习很听话,各方面不需要过问,就会选择外出工作或者玩牌打麻将,忽略了孩子的教养。

久而久之,孩子感到孤独无助,亲密依恋关系就有可能产生断裂,情感被破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榜样作用,于是到青春期孩子开始有自己想法之后,就很容易不被孩子尊重,甚至孩子会将父母视为仇人,自然就不听父母的话。

无论父母是为自己好,还是错的,孩子的内心已经不愿意再与父母交流,于是,形成心理闭锁,反抗父母。

除此之外,父母也有可能要求过严,教养不当,甚至体罚孩子,使孩子内心受到压抑,不敢与父母交流,也会产生心理闭锁,出现逆反的心理现象。

“当你发现孩子有问题时,其实你已经错过了10次陪他改正的机会。”

很多问题在出现之前,其实孩子已经向家长或大人求助过很多次,只是大人们无动于衷,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产生。

有的孩子很难保持专注,大人也很不耐烦,其实是长久以来大人就没有为孩子营造出一个安静的环境,能够帮助孩子静下心来,有的大人脾气比孩子还暴躁。

有的孩子从小就爱哭闹,拿准了大人没有耐心和自己消磨,或者学会用哭闹来索取父母的溺爱,于是最终养成“你不给我就哭到你答应为止”的习惯。

我们总说,现在的孩子,小小年纪就看手机电脑入迷,殊不知,从小在养育过程当中,大人们一哄不住孩子就拿出手机吸引孩子注意力,一忙一累就把手机扔给孩子让他自己玩,说好了今晚要早睡,大人却自己熬夜耍手机……于是在一连串模糊不清的“言传身教”中,孩子痴迷于手机和游戏,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

等到学业压力一到,父母却突然变脸,要求孩子要专注、要学业有成、要考个好大学、要有一技之长……

大部分孩子身上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在大人身上找到原型,也通常都是家庭关系或环境中出现的病根。

所以,当原本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遇上特殊身心发展时期阶段时,家长更应该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帮助孩子面对这个时期出现的种种不适应,让孩子顺利过渡到成人阶段。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三不要”和“三要”
①不要盛气凌人,要平等对话。

有不少家长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在家陪伴孩子,或者能关注到孩子最近的情况,也不清楚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就像上述那个跳楼的案例一样,当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时,家长立刻就对孩子进行训斥、打骂,以为可以拿出家长的威严来让孩子听话。

更为严重的是,当家长不注意场合,当着别人的面,就以盛气凌人的口吻给孩子上“政治课”,甚至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不堪入耳。

这个时期的孩子本身就极为敏感,也很注重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希望自己有自主权,家长的这些做法,无疑给了孩子一个“下马威”,让他当众“丢脸”,很容易就会激起孩子心中深藏的愤怒、委屈和逆反心理,冲动行事。

其实,家长应该把平等意识贯穿于日常教育之中,把孩子当做一个“小大人”看待,和孩子保持平等对话,反而能够培养出孩子的自主感和责任心、同理心等良好品质。

有一位家长分享了自己家孩子的故事,说之前他们的孩子也不让人省心,中学的时候也经常被老师请到学校,但是这位家长并没有因此而打骂或指责过孩子。

有一次这位家长接到老师电话感到学校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到学校之后,小声问孩子的情况,了解孩子的处罚情况,坦然接受,并向老师道歉。

回家的路上,首先关心的是孩子饿不饿,回到家之后也没有提被处罚的事情。

当重新回学校的路上,到校门口,这位家长才问起当时孩子是怎么偷跑出学校的?

结果孩子把事情从头到尾说给家长听,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说混出学校去虽然没有做什么坏事,但这些事情是会被记在个人档案的,告诉孩子要珍惜自己的信誉。而且那天晚上为了赶来学校,自己开车上高速,万一出了什么意外,让孩子以后怎么办呢。

你看,这位家长没有从正面指责孩子做错了什么事,而是通过平等对话和真实情况的沟通表达,侧面向孩子传递了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并且父母是愿意相信孩子能够明白自己的苦心的。

据这位家长说,从那以后,孩子就懂事了,也没再添过乱。

这也体现了我们要说的第二点。

②不要刨根问底,要学会倾听理解。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有自我独立意识后,他就会希望有自己的空间,不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暴露在父母的眼皮底下。

有些家长习惯了孩子“你什么东西我没看过”,就会不顾界限,翻看孩子的抽屉和信件,甚至会当面质问孩子,并没有考虑孩子当时的内心感受,也不尊重孩子的隐私。

对一个孩子来说,了解他自己的感情,比了解他为什么有这种感情更为重要。

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学会将孩童时期的依恋关系,慢慢转变为彼此信任、相互平等尊重的亲密关系,并把握好给予到孩子一定的自我空间,学会理解和倾听,父母可以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随时准备好提供支持与帮助。

③不要做孩子的“保姆”,要做孩子的“顾问”。

和上一个道理一样,也许孩子小时候确实需要家长给予全方位的照顾,父母也会花非常多的时间在养育孩子上,但随着孩子渐渐成长,他的时间会大量投入到学习和辅导上,而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时间也慢慢减少,很容易就失去感情培养的基础。

如果这时候家长还是像小时候那样无微不至,仍然把孩子看做长不大的孩子,对孩子的生活“严加管束”,青春期的孩子就容易感受到自己没有得到大人们的尊重,你说好的我偏不要,你说向东我就要向西,久而久之,家庭的融洽气氛就会慢慢流失在孩子的自我封闭上,反而失去了陪伴孩子成长过渡的关键时期。

所以,家长要注意到在孩子青春逆反期到来之前,就先做好思想准备,调整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以及改善对待孩子的态度,尊重孩子独立自主的要求,遇到事情的时候,可以试着和孩子商量决策,多倾听孩子的意见。

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建立起朋友式的关系,能够和孩子交流思想,吐露心声,进行良好的沟通,并且引导孩子正确接纳自己的成长与变化,教会孩子面对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

除此之外,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变化较为强烈,也多带有冲动性,家长要学会掌控自己情绪的表达方式,不能一着急上火就和孩子比谁脾气比较硬,而是应该以身作则,引导孩子适当的情绪调控方式,消除不良情绪,冷静下来,平等沟通,才能化解亲子关系当中的矛盾冲突,避免双方出现过激手段,引发不良后果。

假如你给了孩子痛苦,却希望从他身上收获感激;
你给了孩子恨,却希望从他身上得到爱;
你带给孩子阴影,却希望他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可以明白这个道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的问题,父母的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