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战:重疾险持续团战厮杀

别说我没告诉你

截至今天7月中旬,已经新增和迭代的代表型重疾险产品已经有9款,产品端延续了自5月中旬以来的高压态势,同时各家公司也在短兵相接的僵持竞争中,很清楚低差异趋于同质的产品更名和堆叠,很难长期维持对消费市场的占有和兴奋度,只有寻求新的突破点,才能获得更持续的生存空间。

    基于“保险姓保”的基本原则,越来越多细分市场、迎合市场、甚至是开辟新市场的勇气和尝试就应运而生了。可能打破了一些既有的产品逻辑,也加大了固有销售人员的操作难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不破不立,欲立先破的自我革命是前进和发展的内驱力。

上半年的发力还算是章法有度

下半年这刚开始就团战厮杀了

>>>>

带你去看“太平洋”

继续纵深切入老年群体,针对重疾后长期护理和高龄罹患重疾的双倍赔付金

>>>>

戴着“央企”的帽子低不下头来

执意高价的单次责任,附加多次成本暴增,强势品牌优越感力拼市场兄弟团

>>>>

出来“混”我们人最多

全面延展横向的产品线,效仿模块化组合并查漏补缺,但是成本控制是硬伤

>>>>

“宇宙行”的精打细算

真正会长大的健康险,固定保额年增长5%,等同对冲货币价值的购买力下降

>>>>

“新一家”把套路玩出天际

单次重疾+特定疾病的“回血式”设计,责任结构稍显繁琐,优标体费率占优

>>>>

杀出一片红海,英雄不问出处

网销市场持续混战,性价比底线极致,更多选择建议关注服务及核赔的能力

产品是工具,服务还是要回归到人本身。

比如说:

最早看病,是发现病了就去看病

—— 认识了风险才想买保险

之后看病,是科室分诊去做检查

—— 找到保险公司想买产品

再来看病,是专家会诊系统方案

—— 委托综合代理组合产品

现代看病,是私人诊疗个体设计

—— 不仅综合更要专项服务

保险产品的多样化,尤其是健康险是为了适应多样人群采取了多样临床技术、并在长期生存中出现的多样状态。

没有万能的医术,没有万能的药物

保险设计方案亦然,保险产品亦然

面对大病不舍不弃遍访仙山名医奇门之术,那是后知后觉

买保险之前立足条款梳理责任货比五家,必买不了吃亏。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战:重疾险持续团战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