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之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总结

一、引言

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既需要作出事实认知,又需要给予价值评价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求社会科学研究把事实与价值、科学认识的真理性与价值评价的合理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 真理与价值的概念
    真理:表示主客观统一的概念,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反映,是观念的把握了的客观事实;
    价值:一定事物、对象、事实对人的意义和作用,是一定客体的存在、趋势与主体生存发展需要的一致性

二、事实与价值

哲学上,真理与价值问题就是关于“是”与“应当”的关系问题,涉及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
大卫•休谟】人的知识领域分为两类:

  • 一种是有关事实的知识,这种知识的命题(或陈述)只关心事实的真相是怎样的,其不是真就是假,即“是”与“不是”的命题;
  • 另一种是关于价值的知识,这种知识命题与事实无关,而关注“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是“应该”与“不应该”的命题。

休谟断头台

  1. 价值判断不是事实判断;
  2. 事实判断是客观的,价值判断是主观的
    任何“是”都无法包含“应该”;
    任何价值论断都无法以逻辑的方法从纯粹的事实论断中推导而出
  • 事实与价值的二分
    自休谟用“休谟断头台”切断价值的事实基础之后,其后的哲学家大多沿袭休谟的看法,坚持事实与价值、“是”与“应该”之间有一道“鸿沟”,二者之间无法过渡
    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评述
    正如罗素所说,把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相混淆,是迄今造成人类思想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区分,有利于澄清相关的思想混乱。
    然而,事实与价值绝对的二分,使价值命题失去了客观性基础,导致了价值相对主义观点,把价值命题看成纯粹的情感喜好等主观表达。
  • 事实与价值的缠结
    自休谟断头台以后,还有一些哲学家要么直接以事实与价值之间的联系为基础建立自己的教条,要么强调事实与价值之间的融合
    【边沁】功利主义;【雨果.梅内尔】松散承系;【霍布斯】道德契约论;【普特南】事实与价值的缠结
  • 事实与价值在实践中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地看待事实与价值的关系:“是”与“应该”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从生活“实践”出发,从社会的“历史主体(人)”出发,将二者统一起来。
    沟通“事实——价值”的主体是人;沟通“事实——价值”的方式是实践

三、社会现象的二重性:事实与价值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看实证主义和反实证主义之争

  • 价值作为一定对象与人的需要和目的的适应关系,虽然包含了主观性但不能归结为主观性,它建立在一定实践基础之上并受具体实践条件的制约。
  • 人们进行活动的目的和动机能否实现,活动能否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主观愿望,而是由各种社会条件所决定的。
  • 社会活动过程作为多种活动的综合,作为多种主体、多种力量的动态的博弈过程,服从的是如同“力的平行四边形”的规律,不以某个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

四、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

随着科学研究和人的理性的发展,科学认知被具体化为一套由怀疑到形成问题,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论证,最后解答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这种科学的方法及其精神,排除了迷信和主观臆测,追求的是客观真理。这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共同要求
西方各种真理理论及其评述
【融贯论】真理是整个信念或命题系统内各部分的一致
【符合论】真信念和真陈述在于与真实事态相符合
【实用主义真理观】观念的差异势必产生行为的差异;有用即真理
【其他真理观】共识论;最小紧缩论;真理履行论(冗余论)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真理的客观性】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绝对性】从内容和认知能力上看,绝对正确,绝对客观,绝对可知
真理的相对性】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关系:无数相对真理之和,就是绝对真理
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关键:不能用一种认识检验另一种认识
真理本性: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实践特点:主观与客观联系桥梁

五、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 人们认识社会现象,不仅要了解社会“是什么”,更重要的在于指出社会“应当”怎么样,即确定社会合理的价值向度,从而指导人们进行合理的实践,促使社会向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方向转化
  • 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和价值性不是分立的,而是融合在一起的。社会事实都是蕴含着价值的事实,社会价值都是依托于事实的价值。要达到对社会现象正确深刻的把握,就要将研究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结合起来
  • 社会科学研究所要达到的“正确”,不是单纯认知意义上的真假、对错。社会科学理论总是体现着认知和评价、对象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
  • 社会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在于,“人的尺度”或“人的目的的尺度”,往往因人而异,人们各有自己的利益和目的
  • 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只能是一种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种相对而非绝对的统一,一种通过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而实现的统一

六、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1. 社会认知的特点
    与对自然界的认知相比,社会认知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它同人们的利益直接相关;在阶级社会则同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立场相关
    在社会科学领域,只有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对职位、牟利、对上司的恩典,没有任何考虑”,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的科学认知。
  2. 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只有当研究者近距离甚至零距离地“参与”了观察对象的活动或行为,才能真正地体会和理解社会现象的内部联系和矛盾运动,把握住作为现象和本质统一“社会现实性”,进而如实地进行事实描述
  3.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访谈方法、田野调查、历史研究方法......
  4. 社会认知的概况与综合
    观察和描述——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
  • 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描述,形成了对特定对象的经验性知识。这只是社会认知的第一步。
  • 为了从这些经验性认识中进一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建构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就要作进一步的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抽象并非社会认知的最高任务,社会认知的最高任务是从“理性的抽象”达到“思维的具体”,也就是达到“具体的普遍性”。
  • 社会科学的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不只是关于对象的“实证性”研究和“描述性”把握,还包括了“批判性”研究和“规范性”把握
  1. 科学抽象的一般进程
    科学抽象的一般进程,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进程一致。从人类认识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个别→一般→个别”的过程,或者“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

七、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社会评价的要素: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和评价中介构成三大要素

  • 评价主体解决谁来评价的问题
  • 评价客体解决评价什么的问题
  • 评价中介(评价尺度)解决如何评价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评价的标准

  • 社会进步的评价
  • 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 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八、马克思主义评价思想的中国化

毛泽东的评价思想:人的内在价值标准 ;人民利益为最高评价标准 ;实践标准
邓小平的评价思想:以实效为根据的实践标准;“三个有利于”评价标准
江泽民的评价思想:明确人民在创造价值和享受价值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群众在价值观中的主体地位
胡锦涛的评价思想: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习近平的评价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备考: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之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