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十八

      十八的天空有人说是完美的,十八的天空有人说是沮丧的,十八岁前何十八岁后你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十八岁到底是一个学历、素质和能力的分水岭,还是只是为区分十七岁前幼稚的心理和十八岁后成熟的心理,在当代佛系引流下,十八岁到底是一个该奋斗还是该随缘的时段,我坐在这方天地上,到底谁来告诉另一个谁的答案。

      我看这苍茫大地,看这浩瀚天空,想到十八岁应该不只有我会烦恼吧,我绝对不是世界上第一个烦恼十八岁的存在,如果有那也是自作多情无端起事。 十八岁的徐志摩这时刚从杭州一中毕业,准备入读沪江大学;十八岁的林徽因正就读于北京培华女中,十八岁的梁思成正在清华大学就读;看似大家都在读书罢了,十八岁的天空不过是读书的天空,大家都是年纪相仿的读书人,唯一的区别是你在这头,他在那头。

      大家十八岁的天空都是如此的吗?这样同在十八的我也就好好读书罢了,美其名曰还能说上与民国时期名人在相同的年龄段做着相同的事情,与民国名人心有灵犀,可我是再别十八,是告别十八之前的不懂事,再别十八是开启十八岁后的人生吧,说到底是一个过渡色,是一个不寻常的状态。

      正如度过这过渡色后,徐志摩在不断研究文学,对文学投入巨大的兴趣,他的心中燃烧起对法文、政治学、日语等兴趣;再如林徽因,此时的她出演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用流利的英语在文艺界小有名气,同时对建筑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她正开始向诗人和建筑家两方面跨越;再看看同时期的梁思成,他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与林徽因一同赴美攻读建筑学,他和林徽因一同攻读建筑学,开拓近代中国对古建筑的历史研究。十八岁的人生竟然有大不相同,徐、林、梁三人去向不同的专业领域。

    我想我所在的年龄段应该只是人生开始的地方,无论在哪里,这些名士都没有因自身条件限制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而阻止自己成长,我想十八岁是成长的,正如学历、素质和能力,十八岁时是为这些打下基础,对这些有朦胧的意识,而十八岁后则是开启人生的时候。

    我想十八岁对于我来说不止是一个定义或者是一个象征年龄过渡的阶段,十八岁应是扛起责任,以“中国自古变法无有不牺牲者,流血牺牲,自我辈始”这样的的精神才能在这人生中开辟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吧。

  如果十八岁是过渡色,那么在它之前的则是形成颜色的时期;如果十八岁是核裂变,那么在它之前的则是原子集聚的时期;

  我坐在的这方天地,无疑还有很多人不能够理解十八岁的定义,或者是十八岁的过渡色,你们不要着急,希望你们从名人的历史事迹中找到关于十八岁的启示,最后我希望以一句话来给你对十八岁的认识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十八岁的光阴已在我们挥手的瞬间悄然流逝,青春的脚步已向我们缓缓走来,仅剩十八岁的天空,独自欣赏其中的喜怒哀乐。”

  再别十八,青春悠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了,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