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2俾斯麦时代的保守外交政策,是后来的德国能够形成欧洲强权的基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之后实际上根本没有现实的扩张方向,无论是在欧洲扩张领土还是在世界拓展殖民地。而原因则需要从德意志帝国的国际局势和国内局势两个角度加以解释。

德意志帝国耀武扬威,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从1871年到1914年之间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政策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德意志帝国并没有什么积极的扩张政策,也没有明确的扩张方向。从俾斯麦到威廉二世德意志帝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就是避免德国的敌人联合起来,而不是扩张德意志帝国。

德意志帝国当时所处国际局势上来看,当时的德意志帝国在欧洲有几个扩张方向,首先是向北进一步侵犯丹麦甚至吞并丹麦,丹麦人信奉新教文化上比较接近普鲁士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侵略目标,但是一旦德意志帝国吞并了丹麦它就卡住了波罗地海的出口,这就会让德意志帝国成为沙皇俄国的在波罗地海的首要敌人,同样这也违背英国的利益。而丹麦的克里斯蒂安国王还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岳父。如果德国对丹麦发动侵略战争俄国和英国无论基于王朝观念还是基于经济和外交利益都会对德国作战,而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却在北欧毫无利益,德国不能指望它的这两个盟友的帮助,但是法国却可以找到机会报复德国。所以德国侵略丹麦将遭到英法俄三国围攻而不能指望自己的盟国站在自己一边。

西北方的两个国家荷兰和比利时,其中比利时有欧洲全体列强的担保,外交风险实际上跟丹麦差不多,入侵比利时将使英国铁定对德国宣战,而法国为了抱负德国也会参战,这时候唯一的问题在于俄国是否会参战。但意大利和奥匈依然不会在比利时问题上跟德国站在一起。虽然看起来比利时的外交风险比丹麦小一些,但是比利时的利益也比丹麦小。因为比利时虽然有丰富的矿山,但是比利时大多信奉天主教。

向东方扩张,很多人把向东方扩张和日后纳粹的“生存空间”理论结合起来,认为向东方扩张是德国天然的选择。但事实上生存空间理论的源头并不在德国,相反是在维也纳。1914年战争爆发的时候德国人以全部力量投入西线,而东线却指望奥匈帝国扮演主角。而奥匈帝国自己却对毫无战胜俄国的信心,所以竭力试图说服德国人把主力转入东线。这个过程中就诞生了“生存空间理论”。也就是打败俄国夺取波兰领土,然后在波兰进行强制的德意志化和殖民,把波兰和俄国西部的领土变成新的大德意志的一部分。但这种理论在普鲁士-德意志帝国其实是没有市场的。19世纪末的德意志帝国并不是日后的纳粹德国。对普鲁士贵族来说他们和波兰地主的关系都比和西部莱茵地区的市民来得亲近。让他们在波兰大开杀戒搞种族灭绝,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天方夜谭。对一个十九世纪的容克贵族政治家来说从俄国手里夺取波兰,就意味着普鲁士传统的联俄国政策失去基础。俾斯麦就是以强硬的亲俄派形象登上普鲁士总理兼外交大臣宝座的。而俄普奥三国同盟最大的基本盘就是三国瓜分波兰。如果德国向东扩张把俄国赶出波兰,固然可以扩张领土,但是俄属波兰建设水平极低,交通水平堪比美国西部。要在这个地方搞建设几乎要从头做起。而德意志帝国本身又承认普选权,届时波兰选民将给德意志帝国带来一个强大的信封天主教的波兰民族党。而且这个党还可以利用两百年来第一次置身事外的俄国的帮助,获得从资金到武器的各种支援。因为他们信奉天主教还可以跟德意志帝国的天主教中央党联合起来组织神圣同盟。这种场面恐怕俾斯麦这样的大臣梦见都要被吓醒。所以向东扩张对纳粹这种灭绝人性的国家是可以选择的,但对保守的德意志帝国来说也根本不值得考虑。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0-22俾斯麦时代的保守外交政策,是后来的德国能够形成欧洲强权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