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自己也感到惊奇:昨天是怎样空过了的?-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最近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看的比较多,但今天不聊历史本身这个话题,我们来看看信息以什么样的方式影响着人类。
有个概念几年前很流行,今天依然没有褪色,它就是“奶头乐理论”。
什么是奶头乐理论?
“奶头乐理论”被认为是由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提出来的理论。最早出现在《全球化陷阱(Die Globalisierungsfalle: Der Angriff auf Demokratie und Wohlstand)》一书中。
指的是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伴随着竞争加剧,世界上80%的人口将被边缘化,他们不必也无法参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同时80%的财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为了安慰社会中“被遗弃”的人,避免阶层冲突,方法之一就是让企业大批量制造“奶头”——让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网络、电视和游戏,如果就拿这三样东西来说,你们会参与几样?
L小姐呢?只有“网络”,后面两样和我没关系。我相信,如今这个社会,没有网络这个选项也不现实,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去做些不实际的事情。
如果你们看到我的手机屏幕会发现,桌面上就那么几个必须使用的APP,连整个屏幕的三分之一都没占满。
所以,朋友们也经常开玩笑说:“Fanly,你的人生也太简单了些吧?!” 当我看到他们的屏幕翻了几页也翻不完的时候,忍不住感叹:“天呀,你们的人生好丰富多彩啊!"我以为别人和我一样......
前两天在一个社群里分享了一篇关于AI行业发展趋势的调研报告,引发大家热议。其中有位朋友的话引起我的注意。具体原话我已经记不清,大概是这样。
对方:“技术发展的太快了,感觉人类快要被机器掌控了。“
我:“Technology helps a lot, but human beings should be masters." (科技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但人类应该是主宰者。)
对方:“Easier said than done." (说的容易,做起来好难啊。如今的社会,我们快要变成机器的奴隶了,光看看我们是如何对手机上瘾的,手机是人类的主人。)
我:“Try to use them less. Make them just a tool not part of us. I am working on it, and always."(尽量少用,把他们视为工具而不是我们的一部分。我是这么做的,一直是。)
这不仅仅是为了回答这位朋友的问题,我确实是这样做的,一直是。
熟悉L小姐的人都知道,我很少刷朋友圈,偶尔想到哪位朋友,或是知道谁最近刚好出去玩,会特别点进去看看,经常是过了个把月才点个赞,这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所以,也常常被吐槽:“Fanly,你居然还有朋友......”
哈哈,谢谢大家对我的忍耐。
首先,真的很忙,没有时间看;其次,就算挤出点时间,也想看一会书。说到底,还是一个习惯问题。我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在阅读上面了。不要误会,这里指个人独处的闲暇时间,其他的,人类会做的事我也会做,比如见朋友、约会、陪家人等等。
今天的开场白有点长。好了,我们言归正传。为什么“太舒服,很危险?”
01
从进化论的角度
不得不一直重提的话题。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得做两件事。第一,有食物吃,不被饿死。第二,有地方住,不被野兽吃掉。
所以,人的基本应对反应是,第一,不要吃的太饱,只要能保证正常生存就好,留些食物储存起来,万一下一顿没有找到任何东西怎么办?第二,采集狩猎时代,人们是没有固定居所的,经常是根据季节情况,到处奔走,哪里有捕猎的条件就往哪里迁徙。所以,时刻要警觉,不要成为野兽的盘中餐。即便是到了农耕时代,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也要担心野兽袭击小孩、或者庄稼。
他们的生活舒服吗?我相信没有人的答案是YES。
02
从生活的角度
如今,日子越来越舒服,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看看,对大都市的成年人来说,什么产品和服务最受欢迎?减肥产品、保健产品、健身服务等等。
这些产品解决的痛点是什么?肥胖、亚健康。
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毫无节制的饮食、毫无规律的生活。
任何产品的发明都是为了解决一些问题,满足一些需求。假如,没有这些问题,还需要这些产品吗?
如果,我们今天去和非洲那些吃不饱饭的人们说“减肥”,他们一定认为我们有什么问题。
03
从娱乐的角度
你掉进时间的黑洞了吗?
明明已经晚上12点了,心里想着,该睡了,明天上班又要没精神了,手上,刷完朋友圈,刷抖音,刷完抖音,再翻个墙,刷一下Instagram(照片墙软件)......第二天早上起床时,好想掐死昨晚的那个自己,然而,第二天晚上,继续做着前一天晚上的事情。乐此不疲!
关于抖音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在L小姐书·读书俱乐部也探讨过。为什么国家是支持抖音等这些娱乐方式的?从宏观层面,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以及背景不同,很多闲人怎么办呢?中国有句古话:“无事生非”。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给闲人找些事做。
时间消耗在手机上,总比聚众斗殴强100倍。从这个角度,我认为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当你没有能力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时,就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来管制或者约束。
那么,问题就简单多了,问问自己,你需要用这些东西来管理自己吗?
我自己从来没用过抖音,听用过的朋友讲说,当他们打开抖音后,常常发现和附近的人刷到一样的内容......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
综合看起来,微信的后台机制比较开放和包容。就拿我的文章举例子,大家看到公众号发出来的文章全部是原汁原味的,发布前,没有做过任何改动或删减。
其他平台,很多文章都被禁止发布、或被要求改动、或被要求删减。
04
从心理学的角度
这种对于边界的模糊和淡化,在心理学上,叫做“沉浸感”。
沉浸感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你舒服。
大家应该对“沉浸式体验”这个概念不陌生。所谓沉浸,最早被用在语言教学实践中,就是让大家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阻断外界干扰,只练习需要学习的语言。后来,被慢慢引用到各个领域。
人在什么时候是沉浸的?卸下装备、身心放松、全神贯注的时候,比如,打游戏时。
对于我个人来说,除了阅读和创作,是完全沉浸式的状态以外,我排斥任何其他形式的沉浸式体验。
L小姐应该和很多人说过这句话,当我发现自己处在一个舒适的状态时,我会非常不舒适。
沙发,是用来做什么的?通常是摆在客厅,和电视机在一个区域,供人们休息放松用的,大家没意见吧。
可我几乎不怎么坐沙发,因为我也不看电视。所以对我而言,未来的客厅设计,可以完全没有这两样东西。那是一个危险的区域。
那我平时都坐哪里呢?书房办公桌前,看书时会去阳台,有时坐在一把椅子上。
这种生活,好累啊,好无聊啊,难道没有放松的时候吗?
有啊!只是每个人的放松方式不一样。
我也看电影、看纪录片、追剧、看小说。后来发现,我有标准,标准就是下意识地选择了一些需要“用脑”的事情,我的休闲方式只是让自己“换个脑”而已,并不是葛优躺或者购物消遣。
05
从市场策略来说
品牌的本质,就是“占领心智”,通俗讲就是“洗脑”。所有的品牌营销,其实都是在努力做一件事,就是给你“洗脑”。
事情发生在2014年。
美国数字隐私保护组织电子隐私信息中心(The Electronic Privacy Information Center,下称EPIC)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提起诉讼,指控Facebook在一项涉及近70万名用户的“秘密且非自愿的”研究中,通过改变用户信息流的方式,“故意扰乱人们的思想”。
Facebook联同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及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进行的研究,实验时间由2012年1月11日至1月18日,Facebook 透过操控用户 Newsfeed 上的留言次序、所见到的录像及图片来进行测试。
研究发现,当Facebook减少贴出用户友好的「感觉良好内容」时,用户自己的「正面发帖」亦减少;而当减少在Newsfeed贴出朋友的「负面内容」时,用户的「负面发帖」亦随之减少。
实验的结论为:社交网络上用户友人圈子的感受,会影响自身的情绪及对事件的认知。
事后,Facebook很快出来致歉。但这起事件所反应的含义,值得我们深刻思考。
有些东西,你真的需要吗,还是别人让你觉得你需要?
有些事实,你真的看到了吗,还是别人专门挑选出来让你看的?
有些观点,你真的同意吗,还是别人让你看不到其他可能性?而,这些赖以思考的观点,是你自己的吗,还是别人灌输给你的?
在《回归商业常识》(Becoming Facebook)一书中提到。
动态消息对世界的影响真实而巨大。
没错,它会想方设法向你显示你可能最喜欢的网络爆红视频。它可以改变算法,决定哪些内容可以更多地被显示,从而让某人登上国王的宝座,也可以把某个国王赶下台。
我们每天平均利用搜索引擎3到5次,但每天平均使用脸书10到15次。“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次数三倍于“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发生的频率大约为清醒时每小时一次。“
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中,Facebook的用户需求洞察团队发现:用户在为购买一部新的手机而要考虑24天的考察期内,他们访问了201次脸书,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了23次,而只浏览了两次制造手机的公司网站。
06
总结
今天的总结非常短,就是文章的标题,不要让自己过的太舒服,因为很危险。
你放弃掌控自己的心智,别人就会来替你掌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