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爱情回来过

      爱是永不止息:每天都是小阳春,过得安安稳稳。——题记


图片发自App


      今天晴。小长假进入第三天,上午和朋友在聊天,谈到麦肯锡对数字城市的前瞻,当然智慧城市在开辟巨大市场机会的同时,也会颠覆某些行业。用户需求的转变将迫使企业重新评估其产品与服务,以满足用户在出行、医疗等各领域对质量、成本和效率的更高期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将促使价值在城市范围内和价值链中发生转移。瞄准智慧城市这块蛋糕的企业需要掌握多种技术、开发创新融资模式,此外更要加倍重视公众参与的程度。另外,“打造智慧城市”不是目标,而是手段。为此而做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更高效、更动态地响应居民的需求和期望。科技只是一种优化基础设施、资源分配与空间共享的工具。在竞争中不甘落后的城市都要心存警惕,千万不可误入“为科技而科技”的歧途,而应以人为本。智慧城市应始终着眼于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并支持他们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塑造自己未来的家园。

        中午,吃完饭午休了一会儿起来继续写材。写累了就看会儿日本的纪录片《人生果实》。影片的男主角90岁,女主角87岁,他们用他们的一生告诉我们,越努力过生活,生活就会越幸福。他们相濡以沫,他们热爱生活,他们看淡生死。话说在日本爱知县,年轻时酷爱帆船和航海的建筑师修一为了圆妻子的田园梦,带着英子来到这里,亲手为她搭起了田园木屋、开辟了菜园果,他们和这里的50多种水果、70多种蔬菜和180棵树已经生活了40多年。这一对生活在日本的平凡夫妻,曾经怀着人生就是要不断奋斗的高尚理想,在经历过一系列不为人知的清苦后,最终选择慢节奏的陶渊明生活。事业或许寂寞,人生却是富足。怎样才能活得像个人一样呢?他们居住在二层木结构老屋里。每日,在自家庭院锄地拔草、捡落叶挖土豆、摘樱桃梅子、采核桃柿子、做木工、熬果酱、烤蛋糕、酿酸奶、打年糕,给笔友写十封信,亲自骑车去邮局寄,风吹枯叶落,落叶生肥土,肥土丰香果。孜孜不倦,不紧不慢。他们已经脱离了“住得像个人,吃得像个人,死得像个人,如此,就有了像个人的尊严一生”的低级想法。夫妇会异口同声说,唯有土地和食物才令人安心,这样自己自足才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金钱买不到的幸福。人再怎么样还是活得下去,只要有东西吃,就可以活。

      他们相濡以沫。六十多年的朝夕相处,英子总是以丈夫为中心,而修一,几十年如一日的宠爱着妻子。修一只吃海苔米饭配泡菜的传统日式早餐,英子爱吃面包抹果酱和黄油的西式早餐。于是英子每天要做两种不同早餐,直到修一突然离世后,英子也一直坚持这样。修一最爱吃的是土豆,恰巧,英子唯一不喜欢的也是土豆,但英子却常常做给修一吃,直到修一去世后,一如既往会把修一喜欢的炸土豆端到修一相片前。修一不爱吃水果,英子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园子挑选水果榨成果汁,然后,每天都要陪着修一先生一起喝果汁。英子说这么久了却还分不清园子里那么多的蔬果,修一就给每一种蔬菜水果做上清晰的小名牌。英子毛毛躁躁的,总是容易被绊倒或者碰到头,小心谨慎的修一看在眼里又不忍责怪,就写小木牌提醒给英子。“注意!撞到会痛!” “燃气开着呢,不要忘了哦。”修一还给英子做了求助小木牌,英子如果发现哪块土地需要修一帮忙翻一下,就插上:“拜托了!修一”,修一看到搞定后,插上:“搞定了,英子!”这是修一的浪漫,他总说,夫妻间要留有空隙。在爱里面,不需要责备。总喜欢问英子“这么做可以吗”的修一,总是回答“这是好事,去做吧”的英子,做窗户的修一,旁边只会糊纸的英子。那个像少女一般87岁的英子说:你看我们修一是越来越好看了。而90岁的修一逢人便说:英子对我来说,是最棒的女朋友。修一和英子的爱,就像《哥林多前书》的那段话: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他们热爱生活。即便英子为了实现修一买帆船养帆船的梦想,娘家的嫁妆都拿去了当铺,虽然手头不再宽裕,她也会坚持到当地高档百货商店购买最新鲜的食材。因为修一帆船出海的梦想。在木屋外面,有桅杆,到了重要节日,桅杆会升起一面面旗帜,就像在帆船上一样。木屋内外,都挂着舵。他们坚持自给自足的生活,一起侍弄园子,照顾蔬果。两百坪的菜地分割成21块,每块种着不同的食材,周围种满果树。圆白菜、茄子、黄瓜、草莓、樱桃、梅子。他们还会专门为鸟儿们特别准备了水缸,供它们洗澡,喝水。修一去世没多久,水缸裂了,镜头里的英子强忍着泪水,说“没办法,就当寿命尽了吧。”还好,后来她的女儿给修好了,鸟儿又可以洗澡了。修一除了记录日常琐碎生活,还坚持写日记。他给这些记录和日记都配上手绘小插画,愉快认真地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修一说:“认真记录每天的生活,把它们存起来,你会发现人生将变得更加美好。”修一每天还会写至少十封信给不相识、没有见过面的人,包括超市卖鱼的小伙子。英子买鱼的时候,小伙子会拿出修一给他写的信:鱼肉很新鲜很美味,要加油哦!大概三天就会收到一封。英子超级喜欢做吃的,大概是喜欢听到修一说的那句“真好吃”吧。会做各种各样的饭菜和甜点。也会将吃不完的蔬果腌制在玻璃罐,将甜品打包分装,悉心贴好标签,送给客人和朋友。英子看修一总是忙忙碌碌会不会很累,总对他说,这个找人来做吧。他却坚持着自己能做的事,都要自己做。他说慢慢做,不用急,总会做好的。做的过程中,也总会有启发和收获。就像他们写过的《明天也是小春日和》里,引用过雷切尔·卡森的话:看见、感受、惊奇的心才最重要。

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生活吧, 平淡生活也可以过得精致,像诗一样。

        他们看淡生死。影片的最后,修一先生走了。修一像往日一样午睡。之后再也没有醒来。虽然会悲伤会流眼泪,可这一次,对死亡的畏惧感竟然凭空消失。珍惜死亡,就是珍惜活着的现在。英子那日穿着黑色连衣裙,跪坐在修一身旁,脸上仍有笑容,笑中带泪。她哽咽而坚定地对修一说:放心,剩下的日子,我会一个人好好地活下去。你在那边会孤独吧,别担心,我很快就来陪你,等着我。之后的日子,英子看起来很孤独,但是她做起了平日不曾做都是修一做的事情,依然也会把可乐土豆饼做给修一吃,早餐仍然一人一份。她守护着与修一的家。修一爷爷临终前曾在笔记中写到,“比起金钱,人更重要”,“只要还活着,就想要尽力做到最好。”真的是勤奋而儒雅的一生。最后送别修一爷爷的时候,英子奶奶微笑着说:“不可以哭,至少要做到这一点。”她拍着修一先生的胸口,轻轻地说,“我努力活下去,我会加油的,等我生命到尽头变成骨灰时,我们一起同游南太平洋,等我到那时,说好了哦。”两人简直用行动诠释了——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虽然修一爷爷离开了,但是这间小院会一直陪着英子奶奶。每个角落都有他们温暖的记忆;每天还是会照惯例打开窗户,让屋里洒满阳光,做上修一爷爷爱吃的土豆,放上他喜欢用的木勺子,摘下他养熟的果子送给家人朋友。

      今天的微信日历上说:“爱是永不止息:每天都是小阳春,过得安安稳稳。”是的, 爱就是一起朝向同样的方向。这让我想起英子形容这种日子:每天都是小阳春,过的安安稳稳的。因为此前修一和英子合著过一本书叫《积存时间的生活》,书中有句话描写的他们的关系,我觉得特别好,这才是两个人恩爱的最舒服的状态吧。认真活着,是最美好的时光。

心理学的本质,就是研究如何回归生命,如何自由地,真实地活着。修一和英子在家里的生活,你会以为他们好像两条平行的线,各做各的事情,但是每隔一段时间,这两条线就会交集在一起……。两个人总在一条线上难免太挤,两个人一直在两条平行的线上又太远了,时而交集的距离刚刚好。所以,英子说,互助合作、互不干涉。修一说,夫妻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留下空隙。

        修一和英子在五十年的相濡以沫中,各自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过各自喜欢的生活,和美成为了一幅画。而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物资丰富的世界里,我们慢慢失去了觉察自己内心的力量,我们变得不知道我们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了?城市里的人都在找东西,找工作,找住处,找恋人,找一段回忆,找一个梦。有一些在找另外一个人,还有一些在找自己,有一些人在找东西,但是他们也说不清自己在找什么。我们的日子总是充满机遇与挑战,为了生活我们不得不拼尽全力,内心贫瘠的我们被生活折磨得失去了热情。但是有些人就能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也是一种态度,一种能力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为之努力,世间所有的美好都会不期而遇,让生活简单而不平淡,处处充满仪式感。一如英子奶奶在书的最后说:“我们美好的生活方式是在时间的积存中慢慢形成的”。奶奶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只要还活在人世,就希望尽可能以“有尊严的晚年”为豪,继续陪伴着年轻世代,做一个“每天都是小阳春”,即使身上没钱也总是充满活力的“好奶奶”。也许,幸福有时候是瞬间的满足,忠诚、专一、持守,这本是爱情应有的样子。今天,这个仲夏恬淡的午后,我和先生坐在客厅各自干活,他看书,写字,我写字然后看片,我看完这个日本纪录片的结局,内心十分舒坦,我奖励自己吃一块光明雪糕,先生吃白雪的,我吃白熊的。我一边吃一边回味影片的内容。这是一部纪录片,包罗了四季,平淡朴实,却在流转时光之间,让你在点点滴滴里让你不自觉思考自己,找到一点点生活本来的样子。我仿佛听到英子奶奶自言自语说:“你看,总有人即使不在你身边,可是永远在你心里,从不曾离去丝毫。如今我过得很安稳,仿佛爱情回来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仿佛爱情回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