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有感

    这本书于我而言,十分熟悉,因这本书经常被我提起,翻了又翻。《倾城之恋》这本书是张爱玲小说中流传度最广的一部,也是作者最为偏爱的一部。对世事与人心的洞察,笔下的精致与荒凉,在这本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张爱玲的爱情故事基本上都是苍凉的悲剧,除了《倾城之恋》。所谓“生死契阔,与子相悦”的这种古典的爱情,是能打动几乎所有人的。尽管这种爱情已在渐渐地远去,但人们仍旧愿意依稀为它保留一块位置,包括一贯冷眼旁观的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流苏,实在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有决断,有口才,张爱玲似乎格外偏爱白流苏,给了她其他小说人物里没有的圆满结局。有人说,流苏身上有张爱玲自己的影子,这也是她与自己笔下的人物走的最近的一次。人生,不过就是与对的人和错的人相逢,错的人,是用来离开的,离开错的人,才会遇见对的那一个。遇到烂婚姻,要有及时止损的能力,婚姻里遭遇烂人,即便是在今天,仍有些女性选择不为自己发声。明明婚姻已经沦为虚壳,依然沉默以对,为孩子、为老人、为名声,默默忍受与对方扮演假面夫妻,委屈自己度日。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出身于旧式大户人家,只好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白流苏被动接受第一段婚姻,嫁于富商唐一元少爷,但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前夫游手好闲、嗜赌成性,流苏不堪前夫家暴,婚姻的不幸,使她决然地提出离婚,最终通过法律解除了这段婚姻关系,流苏没有因为周遭的压力、家人的冷嘲热讽和排挤而自我放弃,相反她非常勇敢地捍卫自己,爬出婚姻的泥潭,抖擞精神,为自己另谋人生。假如流苏没有这么选择,她最后的人生一定不会像现在这般积极向上,所以啊,只有及时脱离错的感情,才有机会遇到对的那一个,与其在一段低质量的关系里委曲求全,不如及时止损,保留好一颗炽热至诚的心,留给那个真正懂你、珍惜你的人,遇到对的人,要主动出击,勇敢谋爱,幸福,是谋来的。

    “大龄剩女”白流苏,苦心孤诣脱单的第二个能力:勇于为自己谋爱。《倾城之恋》里,离婚后的白流苏回到了白公馆,在封建保守的白公馆,流苏在被兄嫂哄骗没了积蓄后,兄嫂们开始露出市井的嘴脸,恶语相向,当白流苏向自己的母亲寻求帮助时,到底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母亲也一样避重就轻,含糊其辞,不肯当她生命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终于,流苏彻底明白:家里早就没有她的容身之地。当流苏的母亲、兄嫂知道白流苏前夫死讯后,逼迫白流苏为前夫守节,但白流苏断然拒绝这种安排,不放弃自己再次追求幸福的权利。“白公馆的人对于流苏的再嫁,根本就拿它当一个笑话。”她明白别人都靠不住,流苏只能靠自己争取,她决定放手一搏,这时,范柳原出现了,白流苏和范柳原,相交于一场舞会,白流苏身上散发的美丽、温柔、倔强和“不服输”,深深吸引着范柳原,在舞场上,她无惧世人眼光,不拒绝众人眼中的钻石王老五范柳原的邀请,和范柳原跳了三次舞,窈窕的身姿加上优美娴熟的舞步,征服了范柳原,范柳原回到香港仍对流苏念念不忘,于是找朋友的太太做说客,请了白流苏来港,当徐太太邀请流苏去香港时,流苏果断抉择,决定去香港与范柳原相见,勇于为自己谋爱。流苏点燃了他心中未曾熄灭的光,爱情不是天道酬勤,当你遇到对的人,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感情,更是一种自信,喜欢就要去争取,争取对自己的感情有个最好的交代,爱情中以一种主动的态度出击,珍惜自己付出的感情,如此,才不负爱情,不负自己。

    好好爱自己,是谋爱的底气。记得弗洛姆在《爱的艺术》说:“爱别人与爱自己并不是两者择一、不可兼得,爱不是一种被人推动的情感,而是积极地渴望被爱者的发展和幸福;这种追求的基础是人自爱的能力,在一切有能力爱别人的人身上,我们恰恰能发现自爱的态度。”张爱玲唯一给了好结局的,是《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

    小说最后用一座城市的沦陷,来成全了白流苏的爱情。"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人与人之间相处,是一个相互独立又彼此成就的关系,再爱一个人,都不要一味去做感情中的“老好人”。爱一个人的前提,是不遗失自我、不自我麻痹、不自我感动,学会“先爱己,再爱人”,学会不强求,不卑微,不将就,才是清醒和自信的爱。

    学会爱,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当我们拥有了爱的能力,懂爱,会爱,才不会与爱失之交臂。把握幸福的主导权,收获一段高质量的情感关系和婚姻体验,虽然很难,但也很值得。

你可能感兴趣的:(《倾城之恋》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