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是一本心理学的书籍,是通过哲人与青年的对话形式,逐步深入介绍了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的核心思想。作者既没有用晦涩难懂的词语来讲述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也没有暗示读者去成为一名“阿德勒主义者”,只是用最通俗易懂的对话方式,由浅入深的讲述了勇气的心理学。1870年出生的阿德勒对现在的人来说,已经算是古人了,但是他的心理学理论在现代依然很实用。

书中从自己的过去的束缚、人际关系束缚和期望的束缚三个大的方向上来讲述勇气是需要由自我接纳、自我认知到自我选择的心理路程。

一、来自“过去”的束缚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普遍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影响了人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作者通过青年和哲人的对话引导出人之所以会拥有各种各样的性格,不是因为经历了什么过去而导致的,而是人想要一个结果所以才为自己找原因。否定了当下普遍认为的原因论,而从目的出发,引申出了“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这一结论。

人之所以自卑,不是因为自己经历过的创伤而导致的,而是人们为“经历本身”赋予了“创伤”和“自卑”结果的定义。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关于心理创伤,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认为,因为某种经历而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创伤,其实,按照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解释,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有了结果后为经历赋予了创伤的定义。经历的事情都是过去式,我们应该试图接纳自己,接受自己的过往经历然后来决定自己要如何生活。

就如很多人因为没有达到某种目标而说自己之所以没有达到,是因为什么什么原因,真实的情况就是,人们为没有达到某种目的而找到了原因,从而可以安慰自己,心安理得的认为这些都不是自己的错。但从没想过,这些经历本身没有任何含义,而是人们把心灵创伤归责于这些经历而已。

所以我们要试着接纳自己,认识自己,从而,自己来决定以何种方式活在当下。

二、来自“人际关系”的束缚

人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他要在这个社会上开始生活,社会就是以一定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那么就少不了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我们称之为人际关系。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有了人际关系后,就形成了一个人际的网络,哲人认为一切的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人际交往主要就是为了交友需要、工作需要、爱的需要这三个目的而存在。

交友需要,只有在兴趣爱好上志同道合的人才会互相吸引而产生关系,形成伙伴,这就是交友关系的成因。

工作需要,只有在奋斗目标相一致的情况下的人才会互协助而产生关系,形成团队,这就是工作关系的成因。

爱的需要,只有在有血缘羁绊或者有相爱的羁绊的人才会互相关心而产生的关系,形成“家”,这就是爱的关系的成因。

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其实这大可不必这样过于关注,因为,在意这些的只有你自己。看法和态度都是别人的事情。交往中一切的自卑都是源自于自己的主观臆造,因为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影响到自己对事物的判断。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一味地在意“他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正式只关心“我”的自我中心是生活方式,所以必须把“对自己的执著”换成“对他人的关心”。

人际交往中,不必执著于讨好他人改变自己,束缚自己,而是应该做好自己,放过自己,获得心理上的自由,从而获得幸福,要记住,要有被讨厌的勇气,才可以获得轻松的人际关系。

三、来自“期望”的束缚

人们往往在当下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为了目标而拼命地寻求认可,这其实也是自卑的一种表现。希望自己变得更成功其实本没有错,但是,过于执著跟他人去竞争和比较,这会丧失自我的意识,从而束缚自己。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

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谁也不是世界的中心,只不过是自己心中世界地图的中心,人生的意义就是活在当下,而如何去活,怎样活,那是由自己去选择和决定的,有鼓励、有价值、有贡献才会有勇气,这是幸福的意义所在,不要活在他人的评价中,要活在当下,不为期望而自我否认和自卑,要认知自我、接纳自我,然后自我选择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