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特别狠心特别爱》

本周为大家介绍的书是犹太裔中国母亲沙拉的《特别狠心特别爱》。

这本书的亮点是作者沙拉在中华和犹太两大文明的指导下,培养出三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他们不仅学习优异,还早早的实现了财富自由。这段成功的教育要感谢沙拉在90年代中以建交后带孩子回到以色列生活的十年,这段异国生活经历让沙拉及时发现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通过“特别狠心特别爱”的方式获得了教育的成功。

犹太人善于教育孩子举世闻名,他们以不到世界3%的人口,培养出了格林斯潘、索罗斯、巴菲特等经济大鳄,20%以上的美国大学教授,和30%以上的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颠沛流离几个世纪的的犹太人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在以色列这个弹丸之地建国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业过程。那么犹太人究竟是是怎么培养孩子,我们这些焦虑中的中国父母又能从中有什么启发呢?让我们来共读沙拉这本《特别狠心特别爱》吧 。

从子宫之爱到篝火之爱

沙拉对比中国和以色列的教育理念,得出了一个精彩的比喻:子宫之爱和篝火之爱。

子宫之爱形容的是父母像子宫一样包裹着子女,就像目前中国的很多家庭,父母往往倾其所能的去满足孩子,只要孩子学习好,什么都好商量,结果父母过度关注的孩子很多时候并没有成为预想中的人才,反而往往是孩子不理解父母的付出,生存能力不足,最后还是要靠父母的支持才能就业、结婚、买房、育儿——孩奴往往培养的是啃老族。

而篝火之爱形容的是父母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就像点燃篝火一样点燃孩子的人生和前程。犹太家长对儿女的爱就是如此,他们不做短线,只做长期投资,通过有偿生活机制,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财商;通过延迟满足让孩子理解家长,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退后一步,做孩子的军师,让兴趣和愿景催促孩子学习。

沙拉鼓励中国父母从子宫之爱走向篝火之爱,从100分父母做80分父母。把一半的爱藏起来,做到中国古代家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下面我们来看“特别狠心特别爱”的三个原则。

一、有偿生活机制培养生存力

犹太人数量少,为什么能人才辈出呢? 有偿生活机制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秘诀。

沙拉也是一位典型的中国母亲,在迁居到以色列之前,一直是孩子的“电饭煲、洗衣机、洗碗机”,但她发现以色列家庭的孩子无一例外参与家务劳动,而且越是富裕家庭的孩子,越被父母推出家门,体验生活。沙拉果断的融入当地生活,学习犹太人的教育方法,在家中实行有偿生活机制,鼓励孩子自食其力,学习生存能力。结果三个孩子在学习之余,帮助妈妈做春卷、卖春卷,极大提升了人际交往、自我管理和商业经营的能力。孩子们也因此找到价值感和尊严感,主动为家庭付出。最终成为了优秀的员工,并创业成功

二、延迟满足提升心理素质

以色列家长会告诉孩子:如果你喜欢玩,就必须去赚取自由时间,这需要你获得良好的学校教育和优秀的学业成绩,此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赚到钱。赚到钱之后,你就可以玩更长的时间,玩更昂贵的玩具;否则就只能玩廉价的玩具,花更多的时间去工作。

古语道“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如果父母总是随时甚至超量的满足孩子的需求,会让孩子的认知扭曲,认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当有一天父母不能再支持他们,在真实的社会中碰壁会让这些孩子崩溃——“草莓族”就是指这些外表光鲜、一碰就碎的孩子。

沙拉在女儿选择学校,入伍当兵时都遵守了延迟满足的原则,女儿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反而变得更加成熟。

三、退后一步做军师

现代社会,出现了很多“直升机父母”,对孩子“过度关心”“过度抚养”,他们像直升机一样在孩子的头顶盘旋,不能撤退。

以色列的父母与此相反,他们热衷于做孩子的观察者,做孩子的军事,关注但不轻易干涉孩子的成长过程。他们知道如果孩子没有自主性,就算家长这边吹响了冲锋号,孩子们那边却可能鸣金收兵了,与其如此还不如分析孩子们的特性,做他们的参谋和军师 ,帮他们尽快找到兴趣和愿景,让兴趣和愿景去带孩子冲锋陷阵。

沙拉在二儿子15岁的时候,曾将他单独留在家里生活里一个月,结果孩子把整个家管理的井井有条,还一边做家务,一遍背单词,每天给妈妈汇报一天的情况。

总结:

感谢申丽将这本书介绍给我,之前读过不少育儿的书,但是感觉沙拉的这本书与众不同,找到了我们与犹太民族育儿的差距,也具有很强的实操性。环顾四周,我们目前的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做了学校教育的延伸,以孩子的学习为中心,对孩子的生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前些年很火的《爸爸去哪儿》其实反应的就是人们这些教育的渴望。

我在大学工作,在我认识的学生里,也总有学生类似书中的小主人公,从小从事商业活动,锻炼了非常好的商业素养,为将来的成功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但更多的学生还是只知读书的“好学生”,而心理失衡的“草莓族”也是越来越多。

更有挑战的是,我们很多家长也是只知读书的“好学生”,我们如何能培养出优秀的富有的孩子呢?那就像沙拉学习吧,她12岁时父亲去世,十几岁赶上文革到上海铜厂工作,后来又离婚独自带三个孩子。父母经得起生活的磨砺,勇于过得更好,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教育孩子是我们最大的投资——毕竟,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谋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之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才会有从容的晚年,孩子也才会收获成功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读《特别狠心特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