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句巧炼字

古代诗人炼字的故事有很多,其重要性雨雨就不多说了。

“炼字先炼句,炼句先炼意”,三者之间各有范围,却又息息相关,经常是牵一发动全身。今天就来聊聊炼字。

炼意、炼句之后就是炼字。炼字,炼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虚词,这些词在句子中的成分一般为定语状语谓语补语。主语和宾语不在炼字的范围,主语和宾语一般都是名词,这关系到取象,所以它是在炼句的时候就要炼好的。

既然是炼,就一定要出效果,要达到以下几种要求:  

第一是更精简准确。

第二是更生动丰满。

第三是更具感情抒发的宽度和深度。

第四是更能拓展信息宽度和意境深度。

下面我给大家看一例子,

一窗山色碧如玉

首先,我们来看看出句。

——你们说这个句子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答案必然是有的。

首先这个出句,重点是山色,这是主语,确定了就不需要再怎么去炼了。意象中,山色一片翠绿,所以用碧字就够了,后面如玉,虽为比喻修辞,但却略显臃肿。我们的任务就是让它凝炼起来,想想,春山碧绿,好像被洗过一样,焕然一新。这时可得一字“洗”,把“洗”这个动词炼成形容词。再一想,洗字明显是优于玉字的,一来不拖沓,二来,给人的感觉带上一片清新,更加合适春的气息。这时,我们的句子就变成这样:

一窗山色碧如洗

然后呢?继续炼,有没有可能让静景稍微动起来?把静态炼成意象中的动态,这是炼字炼意的一种手法。看这个句子,好像所有的字都有其作用,除“一”字,其它字也折腾不出什么效果了。把“碧”换成“绿”,效果一样,没有必要。山色盈窗,本来是我看见的,可为什么不能说它是自己来的呢?它是怎么来的?飞来的。可是“飞窗”这个词显然是不能用的,太硬。这时,我们再捶打一下,变成“入窗”,这样看起来就很协调。于是,我们的句子又变成这样:

入窗山色碧如洗

看看,和原先的句子有没有差异?效果应该还是比较明显吧?

今天有关对联炼字的知识就复习到这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句巧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