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彩礼习俗变味儿在哪些方面

古人告诉我们说,索取和给予的道理是:要给要多,拿要少。尤其礼尚往来,相互馈赠更是要如此。

这对于特鸡贼的我来说,非常怀疑古人是不是搞错了,凭什么给的要多,拿的要少呢,装啥好人呢,特别不理解。

但来到实际生活中,结合实际的例子,才发现古人说的一点都没错。比如别人要给予我东西,一般都是往多了给的,因为既然送人​物,就不能显得小气,不然不如不送。

但是我接受物品,不能别人送什么我就拿什么,别人送多少我就拿多少,因为别人送我物品,无非两件事情,既礼尚往来和求人办事。

不管礼尚往来和求人办事总是相对的,如果是礼尚往来,我拿了别人的东西,还礼总是要对等的;如果别人求我办事,我照单全是,在别人看来,我要把别人的事情办到他满意的那种程度,这可能吗?不可能。

所以看曾国藩为什么别人给他送礼,他不会拒绝,但是只会收其中的一点,不但尊重了别人的好意,也不给别人过多的期求。

现在流行说:送礼物重要的不是送什么,而是否用心。这种话多少有些鸡汤,感觉是好像是那么回事,但实际却总不一样。接受别人的礼物,没有人不喜欢多的,没有人不喜欢贵的。即便是关系非常亲近的人也是如此。

自己的亲弟弟够亲吧,但是他过生日你送他一张用A4纸叠的纸飞机,说礼物虽然轻,但亲情是重的,你弟弟能高兴才怪。

但接受礼物不能就能来者不拒了,因为送礼物就意味着人情,也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的风气,实质上背离了给和拿的基本初衷。

比如现在社会上声讨最强烈的彩礼现象。彩礼在古代婚俗中男方向女方下聘礼行列之一,是一种礼尚往来的习俗,因为婚姻是两家人的联姻,是重大的社交活动,所以双方也会尽可能的隆重,以显示尊重,但是在古代也容易形成攀比之风,所以古人也约定俗成地把聘礼做了归类,相当于做了限制,这样大家礼数够就可以,而用什么礼两家人则可以协商。

而现在则不同了,彩礼变成了女方索要,这其实就变味道了。按照我们古人的传统男方应该尽力多的给,而女方则尽可能少的收。女方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小夫妻嫁妆,而小夫妻应该尽可能少的拿。这才叫传统。

看看现在,啧啧啧!

你可能感兴趣的:(现在的彩礼习俗变味儿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