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时光——郭嘉小记

                        郭嘉小记

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故乡的云》里面的歌词,每次听来都有不一样的感慨。千年沧桑、天荒地老,故乡总是珍藏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时光如梭, 离开郭嘉几十年了,年少时的时光,经过岁月的洗礼,曾经的玩伴已不知在何方?岁月给我们留下的,只是悄悄爬上脸庞的细纹,和那些不知不觉间生出的根根白发。

记忆中最初的郭嘉,历史悠久,是蜡花舞的发源地。自清朝嘉庆年间就是秦安县四大商埠重镇之一。镇名相传起源于三国时期,曹操手下谋士郭嘉随曹操征战至此不幸病逝,曹操为纪念郭嘉便将此地取名为郭嘉,此后,一直顺延至今。郭嘉镇在明清前期设有驿站,清朝后期设立郭嘉镇,领三十二庄,民国时期为秦安第三区所属的郭嘉镇。解放后,1950年设郭嘉区(公社)。2004年改为镇。

那时郭嘉镇街道两旁分立两排土木房子,村民在门口挂一个“烟酒商店”类木牌,经营日用百货。整个村庄,白墙黑瓦的农舍,算是高档住宅了。街道是石子加泥土铺就的,晴天全是灰尘,雨天满街泥泞。但那时集市却是摩肩接踵,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赶集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集市上。手里拎着货物,脸上不时露出微笑。集市上货物琳琅满目,无所不有。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汇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人们徜徉在春天的阳光里,伴随着和煦的春风,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商品。水果摊旁,各种各样的水果五花八门,商贩吆喝着,'水果便宜了,不好吃不要钱'。集市上的叫喊声不断,此起彼伏,叫声一浪高过一浪:“猪肉便宜了,刚拉来的”。“麻子,郭嘉大麻子”......随着叫卖声,人们一会涌向东,一会扑向北,集市上人如潮水一般不停地涌动着。

那时各村的人去镇上赶集就觉得是一种享受,不亚于如今北京人去西单购物,采购的东西一般需几个人抬才能回去,家中无壮劳力的人还需请人帮忙。甘谷、通渭、静宁等外县人,赶十几里路都来镇上赶集,似乎遇上的每个人彼此都很熟悉,总有共同的话题。大人们碰上一起拉拉家常,聊得最多的是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老人们身体健康、腿脚灵便的都是自己赶集,甚至有老人拄着拐杖赶集的。小孩子们屁颠屁颠地跟在大人身后,也忙着去集市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能偶然碰上自己的玩伴,那就别提多高兴了,一溜烟挣脱大人的束缚自顾自玩开了。

郭嘉集市是故乡人生活的一部分,集市上可以买到生活中的各种小物件,锅碗瓢盆、香炉纸火、菜刀磨石、农药化肥、种子家禽等等,凡是生活中常用的物件,应有尽有。在那个手机和网络还未普及的年代,故乡人趁着赶集可以了解到各个村发生的事情,彼此间也可以进行信息交流。集市既是商品的集散地,也是信息的交流中心。

夏天,郭嘉河河水,丰盈清澈,河里有小伙伴们成群结队地跳进水里,让凉凉的河水浸没他们的身体,在幼嫩皮肤上抚摸童年快乐。给沐浴过河水的远足者打上故乡烙印。盛夏的酷暑,与他们无关。

初中、高中读书几年,——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小镇,我生命里印象最深的那个景象,莫过于那个炊烟袅袅的村落,在夕阳余辉里泛着金光。尘封往事,刻骨铭心的记忆,在傍晚村落里游走,在散学回家途中诉说着少年快乐。

尽管岁月蹉跎、世事沧桑,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也难以忘怀故乡—留下我们人生青春足印的土地。故土难离,人之常情。

远去了当年那个集市,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集市。现在美丽的街道,还静静在原地。可物是人非,当年那个少年已不再少年,青丝渐染,两鬓斑白,偶尔遇见一个,慨叹岁月如刀。为了生活,为了梦想,各自忙碌,大部分人的联系已经少得可怜。一起玩耍的读书郎,却早已不知在何处。

如今的郭嘉,街道干净整齐,砖瓦房矗立在街道两旁,小轿车停放两旁。大街的两边树木繁茂,花草盛开。赶集的人不多,以老人妇女为主,但都穿戴得整齐,让人感觉精神饱满。记忆中的河流也没了踪影,浅浅的小溪,接近干涸。

时光荏苒,已过天命之年的自己。像许多人一样,忙于家事,平添华发几根,返回老家的次数,一年也就一,两回。多少回梦里,心在牵挂,情在萦绕,意在寄托,但每次回家,现在的我们,却只是故乡的过客而已。

回不去的故乡,抹不去的乡愁!每次回乡,不为什么人情,不为什么得失,只为那些曾经熟悉的风霜雨雪,只为那些终归寡淡却载着自己度过的无数艰难的日子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去的时光——郭嘉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