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途逍遥扁山长城忆苦思甜记
时间:2019年12月21日
路线:登密云扁山长城1、2号敌楼,6KM,爬升600M
队长和副队长:白鹰 含音
队员:珠穆朗玛风 阿莲 阿昌 三月 安新 qin soup 伟利 慎独 +阿呆
形式:自驾
最低气温:-17℃
这个季节的户外选择长城,不知道大家想到的是什么,我脑中首先浮现的就是《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实际是,活动一出,一查难度,脑子里就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了。
所以接到鹰队让我写本次活动游记的任务,十分忐忑,因为我不是强驴,写不出胜利完成忆苦思甜之途的豪情万丈、神清气爽,更因为看了驴途历次活动的游记和视频,都那么精美,亚历山大啊。
扁山长城网上为数不多的游记、夏天驴途的活动、本次报名的提醒,都说明我这样的体力只能看不能走,可是我不仅报了名,还安全回来写游记了,那这篇游记就从报名开始说起吧。
怎么就报名了呢 从周一开始关注鹰队发活动,期待是稍微温柔版的,因为毕竟一个多月没爬山没锻炼了,又恐这是2019最后一次户外,总希望还是参加驴途的活动,来个有头有尾。等活动帖子一出,顿时傻掉,犹豫很久在群里表示了一下只能错过的遗憾心情,结果鹰队回复了,活动向我敞开了一扇窗。但山得自己爬,难度是现实的,各种行前的纠结、犹豫、顾虑,直到21号早晨出发……
向密云坡头村开拔 这次自驾小队伍共4辆车,伟利和珠穆朗玛风的车满员,soup和阿呆一车,慎独一车。7点10分各车准时从各自地点出发。我坐伟利的车,正好正副领队也在这个车上,一路上聊的开心、困的迷糊。在距离坡头村大约还有十公里的时候,四辆车前后都照了面,也进入了覆盖有积雪的乡间小路,小心翼翼开了一段后,伟利的车先遇到打滑,前面的小坡上不去了,尝试多次均告失败,就在几乎考虑放弃、或者挤进爬上坡的几辆车时,后面淡定的soup拿出了车里的铁锹,这次队伍仅有的5名男队员铲雪地、铺树枝、推车,车冒着黑烟终于全都上去了。要不是碰到一个老乡说,前面的路都铲过雪了,我们也许真的安全起见,考虑另寻路线了。这大概就是好事多磨吧。关键是4辆车同时导航到错误的小雪路上,那不是导航不靠谱,就是驴途队员太齐心了。
车在努力爬坡时,站在零下17度里的我们,一会儿手脚就冻透了,所以几个女队员对这次忆苦思甜的担心全都集中到了抗寒上,伟利还把带的暖宝宝给我塞了几个。我已大概决定留在车上看车,一是天生手脚易冻坏,二是不能给队伍拖后腿。
找地方停车 开上了已铲雪的路,七八公里就到了爬山的地点~坡头村。接下来的任务是找地方停车,路边一片豁出的空地,覆盖着新鲜的雪,为免陷车,鹰队下去踩了一窜窜脚印亲测,地方倒是合适,可是出现的村民还是给了鹰队坏消息,于是果断决定继续前行找地方停车。
此处必须提醒开车的朋友,务必小心驾驶,这段路比较窄而且有弯道,伟利的车有点宽,一个上坡急拐弯处揉了好几把才过去。最后记不清楚谁先提议和老乡商量一下停在院里。下车、看场地、商量、搞定,院内三辆,路边一辆,回来老乡家里还可以吃口热饭。然后整装出发,必须说这是参加驴途活动,整装节奏最从容的一次,有雪套的套雪套,鹰队还亲手给安新粘出个极扛造的塑料雪套,阿莲美女亲手帮我套上了雪套。
温暖出发 也许是车爬坡耽误了点时间,出发时已10点钟,阳光灿烂、白雪闪亮、蓝天高远、空气清新,一个字太爽了,谁不爬谁傻瓜,哈哈。先在村里走了一小段,然后进入爬升不大的山谷,脚踩着几乎新鲜的雪,抬眼看着蓝透了的天,“一根挺”和旁边的2号敌楼跃然眼前,我心里开始嘀咕这“非常难”是不是有点夸张啦。此时队伍行进不算快,阿呆兴奋到转圈、跳跃,毫不认生地蹿到我们肩上,差点就亲密接触了。速度不快但已微微出汗,因为调整衣服和拍照,我已成了队尾,伟利在前面一直照应着我。
该说说扁山长城了 查其他游记知道,“一根挺”远看尖尖的,扁扁的,好像一根石柱突起,映衬在蓝天的背景中,让我想起倒过来的钟乳石。所谓的“一根挺”被当地人称之为“扁山子”,扁山1号、2号、3号敌楼位于坡头村东北--遥桥峪村西南之间的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陡峭山脊之上,是三座孤立敌楼,1号敌楼与2号敌楼隔“一根挺”相望,扁山3号敌楼位于走马鞍口西北侧的山脊之上,与扁山2号敌楼之间相隔两座陡峭山崖,互不相望。(是否准确不得而知)
本次起爬点坡头村,位于密云新城子镇东南,是个沿沟修建的村落,住户分散,村路狭窄,很多地方都只能容一辆车通过。扁山位于坡头村东北的山脊上,因沟壑纵深,地势险要,林木密布,攀登的人较少,登山的小道早已消失,所以攀登的难度很大。
登上1号敌楼 走过一段舒服的山谷,进入了高大密集灌木覆盖的爬升段,若是夏天长满树叶,加上降雨,难度可想而知,此行忆苦思甜的味道已初见端倪。作为一个走得慢摔得勤,提前下撤的队员,描述其难度肯定是片面的,不过果断放弃登更难走的2号敌楼,也能说明一二。我感觉最难的是爬升过程几乎都处在高大密实的灌木覆盖中,此地的灌木似有不同,这从鹰队已全副武装,就能想象。灌木不仅阻挡找路的视线,分散脚下的注意力,而且常常是好不容易护住脸过去了,却挂住了包,退不回去拽不出来,撕扯着、蜷曲着,所以速度很难提起来。另外这个季节脚下有落叶、有雪、有融雪后的湿,防滑也是要时时堤防的。就在已看见鹰队站在1号楼顶挥舞队旗时,我还困在敌楼脚下一个小陡坎,左边是崖,右边是石壁,脚下是雪,需要换几次脚才能上去,靠右手抓岩壁力度不够,两手同时抓角度又不够,上下都折腾了半天。下来时虽然鹰队一直在接应,但确实别人很难帮忙,一不小心就连累了队员,也希望初入户外的新驴,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自己慢慢来,不要要求队友帮忙,实在上不去放弃登城楼都是最安全的选择。
短暂午餐,就此分开 登顶1号楼后,沿原路下撤,之前难住我的那个陡坎,又让我花费了不少时间,鹰队在下面盯着,伟利在上面看着,虽然没办法帮,但是心里还是非常温暖的。本来有人提议直接登2号楼再吃饭,但鹰队还是决定先吃饭,此时已经12点多了。吃饭在一块倾斜的石板上,突然兰心的杯盖掉下去了,然后有根黄瓜掉下去了,然后我的杯盖也掉下去了,大家吃着乐着,鹰队帮我们捡捡捡着。午餐很短暂,阳光也正好,考虑到时间,鹰队决定出发,我和伟利也决定就此下撤,鹰队同意并给我们说清楚了路线。
兵分两路,各得其乐 其实我和伟利如果跟大队伍去2号楼,鹰队应该也是同意的,也基本跟得上,但是问过鹰队后面更难走后,我们决定不拖队伍的速度,伟利也保存体力回程开车。只是一转身再试我的手台,又哑了,这个新东西鹰队调好几次,到我手里就罢工几次,我们没再喊鹰队回身帮忙调,一是伟利有轨迹,二是路不远还比较有信心。所以后半程我们这两路人马的通讯就基本靠喊了,伟利的嗓音比手台靠谱多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靠人嗓子山上山下保持着互动,山谷里平添了几分生气。我和伟利下得不紧不慢,拍照拍视频走走停停,甚是惬意,不过不小心还是有危险的,我就摔了好几次,好在有惊无险也无伤。
下山后才知道,去2号楼确实路况不太好,他们也有走叉的地方,鹰队多爬了一段,惹得阿呆直羡慕嫉妒,珠穆朗玛风和阿莲从2号楼又返回1号楼从午餐的地方下撤,他俩都摔得挂了点小彩,足见扁山长城的难度还是名副其实的。
前后脚下山,补充农家简餐 我和伟利一直希望等到大部队一起去老乡家,因为声音就在身后,但是过了中午的太阳温度下降的非常快,走起来不冷,停下来就感觉到冷了,加之突然又喊不到他们回应,所以我们就直奔上山时惦记的那两颗野酸枣树而去,摘的两个衣服口袋都快拉不上了才心满意足地离去,这样的节奏在报名前那是完全没想到的,算是意外的惊喜。摘完酸枣未见后队,直奔找车,此时大概3点半,正说后队怎么突然听不到声音了,猜测他们不过瘾又去拉抽屉了,三月已经也到了,原来他们悄无声息紧随我们后面,大部队陆续聚齐。
高高兴兴启程回家去 吃罢饭,出发回京,避开了来时的小雪路,一路顺畅,到京大概6点半。必须诚实地说,今天虽然我丢了手套在老乡家的篱笆上,摔出了历史最高纪录,但确实没体会到队友们夏季那次的艰难。一是因为按轨迹纪录,我和伟利走了4KM多,大部队走了6KM左右,总里程短。二是天气给力,不仅不冷还走了满身汗。所以这次于我算是忆着苦品着甜了。兰心更是有惊喜,居然发现了六年前她绑的路条,甚是亲切。
正是:户外有风险,行走需谨慎,户外有惊喜,驴途伴驴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