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安娜·卡列尼娜》11

第三部 (一至十二章)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名曰世界读书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

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实际上,这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当我坐在桌前,打开《安娜·卡列尼娜》第三部开始静心阅读时,难免有一种喜悦在洋溢,甚至还有一丝庄严的感觉。

能静心地坐下来,享受阅读经典巨著的乐趣,希望从中感受不一样的异国风情,不一样的人生轨迹,从中汲取文学营养,学习写作技巧,孕育创作灵感,真是这一生中少有的幸福时光。

尽管时不时地还要接待当事人,处理一些琐碎事情,但读书听书的进程仍会继续进行。

翻阅了一下内容概要,计划今天阅读第三部的一至十二章。

一 柯兹尼雪夫在乡下列文家。两兄弟在看待老百姓上意见分歧。列文关心农活。

二 柯兹尼雪夫在列文伴同下前去钓鱼。

三 两兄弟为地方自治会的事争吵。

四 列文清晨割草。

五 早饭以后。割草人的午餐。在马施金高地割草。

六 列文割草后归家。奥勃朗斯基来信。两兄弟打算去叶尔古沙伏看望陶丽。

七 陶丽和孩子们的乡村生活

八 陶丽带孩子们受圣餐。采蘑菇和洗澡九 列文在陶丽乡下的家。

十 列文同陶丽谈论吉娣。列文辞别陶丽。

十一 列文在姐姐乡下养蜂场一个老头儿朋友家。列文同农民分草。伊凡·巴孟诺夫夫妇。

十二 列文欣赏农家生活。他决定开始过新生活。吉娣乘车去叶尔古沙伏陶丽家,途中邂逅列文。

中午饭前,一共看、听了一至六章。

这六章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列文和哥哥柯兹尼雪夫怎样看待对待农民,以及以农民为主的普通老百姓的公益事业等展开。

个人觉得托翁对普通老百姓充满了关爱。他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开始关注俄国的“三农”问题。要不然农民、农村、农业的景象,不会在他的笔下那样的了如指掌,亲切自然。他一定是亲自下地割过草,或者是在一旁仔细看过农民割草,否则也不会把列文那一天和农民一起割草的过程描述得那么真实生动。

列文和哥哥似乎都对农民这个底层群体有深厚的感情。但哥哥柯兹尼雪夫是理论家,嘴嘴匠,而弟弟列文却是实干家,践行者。托翁用较多的篇幅来描述他们各自的看法、主张和具体行为,描写他们之间的争论。但作为读者看到列文已经割了四个小时的草回家喝咖啡,柯兹尼雪夫才刚刚起床,而等列文喝完咖啡又去割草,柯兹尼雪夫还没有穿好衣服走进餐室时,便浮想联翩,不再只注意两个人都争论什么。

一个亲近农民,热爱体力劳动,愿意和普通老百姓打成一片、同甘共苦的“老爷”,或许才能更了解和懂得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的期盼。那种身份上的高低贵贱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淡化或者模糊了界限。

而柯兹尼雪夫的高谈阔论,尤其是对公益事业的关心,虽然冠冕堂皇,却未必有列文的实际行动更值得可亲可敬。

也许托翁关于兄弟俩的争论和完全不同的作为,是在暗示当时俄国上层人士对“三农”问题的不同主张和社会实践,自己这个读者尚不能断定。

从第七章开始,托翁转换笔触描写陶丽带几个孩子佣人去乡下农村的居住生活状况。不得不佩服大师的巧妙构思,让奥勃朗斯基这个“虽然竭力想做个体贴入微的父亲和丈夫,却总是不能牢记他是个有家室的人”携带家里所有的钱,兴致勃勃地在赛马场和别墅里消磨日子,却让他的妻子到乡下去住以便尽可能节约开支。让小说的情节实现一举多得的功效。

这个旧宅地产既是陶丽的陪嫁,至少姐妹们未嫁之前曾经在这里生活过,自然有难忘的记忆。而它又离列文所在的村子仅五十里地,还说吉娣要来姐姐这里一块消夏,显然又为与列文相互来往创造了条件,埋下了伏笔。到第十二章的时候,吉娣果然来了,又偏偏让列文撞见,怎能不旧梦重拾。

但农村虽有田园风光的优势,居住环境毕竟不如城里,加之丈夫对旧宅的维修还有许多疏漏,陶丽一下子难以适应。好在陶丽和几个孩子在一起,所有的操劳和忧虑很快就不值一提,甚至变成“唯一能获得的幸福”。

当列文前来探望,并愿意提供一些帮助时,陶丽却婉言拒绝了。她不相信列文的农业知识,对列文说母牛是制造牛奶的机器,以及面粉饲料和草类饲料的说法和理论表示怀疑。二人在内心深处最关心的话题莫过于吉娣了,尽管一时还没有谈拢,读者猜想只是时机尚未成熟而已。至少我在期盼列文能够顺利得到自己的心上人。

托翁在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有意让列文目睹装运干草劳作过程中一对农村年轻夫妻的相亲相爱情景,还有一群农人、农妇们在集体劳动中欢歌笑语的场景,让列文激动让列文遐想让列文思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活法和自己认为的幸福,列文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读《安娜·卡列尼娜》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