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文85天,也是离职85天

不可思议,截止到昨天居然已经更文85天了,也就是说我辞职已经85天了。这些日子除了更文以外,还有积极地在某音频平台更新音频节目,和朋友做文化沙龙,帮别人写雕塑文案。

前些天在豆瓣上认识个网友,她是做金融行业的,她看到我在豆瓣上分享的音频稿,来找我给她推荐音乐。她说她学过十年的画,因为一个有着音乐梦想的男朋友而喜欢上了摇滚,后来男朋友因为忘不了前任和她分手了,可是她却真的喜爱上了摇滚。她说她做的金融行业觉得毫无价值,不过是让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让所有人都变成韭菜,她想专注在她的兴趣上,比如画画,至少是对人心灵有帮助的。当她发现自己喜欢上摇滚时,她发现画画和音乐是可以互通的,于是拿起前男友留下的电吉他开始学曲子。从此每天只要一有空就将自己置于画画和音乐之间,她说这是对自己的放牧。但是苦恼的是工作总是占据自己太多的经历与时间,曾经以为自己可以工作和兴趣同时兼顾,却发现这样虽然身体是可以接受的,可是思维却无法做到。因为主线时间的工作会占据思维,就连下班后也是随时电话候命或者是微信候命的状态,根本捕捉不到创作的灵感。她说她很苦恼,也有些迷茫。

听了她的讲述我其实挺羡慕她的,能在小小年纪就思索兴趣与工作的权衡问题。我却是在30+的年龄才开始思索这个问题,之前的日子都过得太过于安稳太过于舒服了,就在这样的日子中慢慢地被磨平了棱角,消磨掉了斗志,忘记了曾经的梦想,和曾经喜欢的东西……

我想996问题的根源,从打工者的角度来说,就在于老板的梦想并不是我的梦想,没有要加班奋斗的动力,况且还没有加班的补偿。而从老板的的角度来说,这是我的梦想,为了自己喜欢的事去打拼就已经很幸福了。

两者出发点不同站的立场也有所不同。梦想往往是来自于自身的兴趣,而在传统的观念里都会觉得兴趣不过是陶冶情操罢了,如果专注过多就会玩物丧志了。所以我们长大以后也常常将工作和兴趣分开,于是当工作到瓶颈时就会变得迷茫,毫无动力。

我是在听到Pink Floyd的那首《Time》时,忽然意识到那样一天天重复的,整天在周旋于人际关系里的时间比应付工作的时间还要多的工作正在消磨我的时间和我的生命,就像歌里唱的,“没有人告诉你该何时起跑,你却已经错过了发令枪。”我忽然对这一切感到恐惧,我感觉到心里的小火苗正在变得越来越微弱。

为了心中的小火苗,我努力回想自己曾经的梦想是什么,可是在那样看起来舒适的日子里待久了,它让我对于梦想的记忆也变得模糊了。于是我开始问自己喜欢什么,我才记起我曾经喜欢朗读,我曾经想做播音员,我还喜欢画画,我还喜欢写作,我喜欢听音乐,于是我在某音频平台申请了主播账号,开始做关于音乐的音频节目,而要做有内容的音频节目就得拟稿,于是我又开始了写作,而因为喜欢画画参加了油画活动,认识了油画老师,油画老师知道我可以写作,又将我推荐给了雕塑工作室偶尔为他们写文案。

当人逐渐找到真实的自己以后,就会越来越讨厌曾经的自己。回想曾经的上班时自己的状态,那样的舒适和安稳其实正处在停滞不前或者下滑的状态,因为只有停滞不前和下滑才会感到毫不费力。我觉得我需要做出改变,于是我辞职了,还是裸辞,在工作10+年以后。

辞职以后的第一天开始在上每天更文,每周保证更新一次音频节目,每天早上7点半开始写作,尝试各种类型的文章,尝试各种思维方式,有意思的去留意各种信息。虽然目前几乎没有什么收益,但我却把这段时间看作是自我积累和提升的契机,因为我从来没有这样专注并且坚持做过一件事情,而且是不计结果的坚持。我也因此交了几个也很热爱写作的朋友,他们也是为了自己心中那点不灭的小火苗而选择写作的,不过他们都比我写得好,我们每天相互交流相互鼓励。

当然最终目的还是想通过写作能养活自己,从而让自己能继续写下去,所以除了外,我还在其他三个平台同步发文,我发现各个平台的受众群也是有所差别的,比如,我发音乐或者是文化艺术类的稿在豆瓣上的反响就要多一些,发热点类的文章在头条上就会反响多一点,在上故事类的文反响会多一点。

在不违背自己的原则下,可以根据不同的受众群写不同的文章,尝试着满足各平台不同客户的需求。虽然目前看来像我这样的小透明,通过文章来直接变现可能还需时日,但是还是得坚持创作下去,因为这也是一项技能,我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至少现在偶尔会有雕塑文案找来,虽然目前量不大,但也是个好的开始。

我希望我能将做音频和写作一直坚持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更文85天,也是离职8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