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心学概论》第一章 绪论12

(三)儒家心性论略述

原始儒家心性学中,因、道、果三者大多杂合一起,很少有清晰的界限,有时因位作道位,有时道位作果位,所以一个字、一句话总会有各种层面似是而非的意思。其实,儒家因位最关键的词,仍然是道,《论语·里仁》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道对孔子来说,也是至高无上的。《系辞》《文言》将《周易》完全推到形而上的高度,成了儒家心性学的至高因位。如果说道家的道是气和虚的合体,那么儒家的道便是阴阳的合一,即《系辞》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儒家谈的阴阳跟阴阳家的旨趣大不相同,前者谈的是生生不息的一贯性,后者谈的是一种转化力),或者说“乾元”“坤元”的合一。在这里,乾元坤元,不能等同于乾坤,说乾坤是差别相,说乾元坤元是总相,因为乾元即是坤元,也是太极。李善在注解《文选》时,引用了一本失传的书中的一句话“《遁甲开山图》曰:有巨灵胡者,遍得坤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江河。”坤以厚德载物为能,而坤元兼造物,造物本是乾坤双运才能做到,而坤元独自做到,可见乾元坤元是同一原动力,而方便说为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跟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说到永远在动的一面,不同的地方是道家重虚而儒家重实,这一点,宋明理学家和心学家也有类似的看法。因为道有虚的层面,所以道家提倡无为,因为道有实的层面,所以儒家提倡事功。但无为和有为,不足以作为儒道二家在心性学方法论上的真正区别,齐物外物和开物格物,执中用中和守中,才是最明显的方法论差异。

当我们说“物”的时候,往往指天地万物或者用哲学的话说“身外的一切客观存在”,但是这里不能忽略了一点,人的身体本身也是物。《周易》以法天象地为始,洞悉宇宙人生的关系为目的,以推演宇宙运行规律为方法。《系辞》的“开物成务”和《礼记》中的“格物致知”似乎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无怪乎儒者把《周易》也归入儒家典籍。开物是揭示出天地万物和宇宙万象的运行规律,而达到人事的和谐。开物的终极旨归,在于“成务”,那么格物呢?历来对格的注解莫衷一是。《说文解字》说:“格,木长貌。”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说:“亦谓树高长枝为格。”可见由树枝的交错而引申出架构、标准、规范等,那么,格物便是对物的一种推究判断、定位,使之符合人类对万物的认识、划分、归类等,由对物类的认识、划分而深入对万物内在规律的探究,由此而展开对宇宙万象的了解,以及对自身的探求。

(待续)

附:作者介绍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人文导师”。曾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甘肃省拔尖创新人才”“2015年中国品牌文化十大人物”等称号。著有长篇小说:《野狐岭》《深夜的蚕豆声》《凉州词》“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灵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诗集:《拜月的狐儿》;文化著作:《一个人的西部》《大师的秘密》(8卷)、《佛陀的智慧》(3卷)、“光明大手印”系列(10本)、“雪漠心学大系”《文化传播学实践教程》《雪漠心学概论》《雪漠智慧课程》等;文化游记:《匈奴的子孙》《堂吉诃德在北美》《山神的箭堆》《带你去远方》。作品入选《中国文学年鉴》和《中国新文学大系》;荣获“第三届冯牧文学奖”“第六届上海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2004年度“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第二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奖项,连续六次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敦煌文艺奖”,连续三次获甘肃省文联和甘肃省作协颁发的“黄河文学奖”;入围“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三次入围“茅盾文学奖”。

你可能感兴趣的:(《雪漠心学概论》第一章 绪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