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2):狂人杜甫

杜甫出生在一个官僚世家,所以他称“做官”是他们家族的“素业”,他早早就在心里埋下了“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的种子,有点狂吧?

作为一个官二代,虽然到他这代,也没有什么大官。但生活是优越的,教育自然是少不了的。

他六岁的时候,见过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七岁张口就能吟出《凤凰诗》,九岁就能写得一手像样的书法,十四五岁时,一天上树千百回,只为摘树上成熟的梨枣。

当然了,说他一天上树千百回可能说得有点儿夸张了,但我们能从杜甫茁壮成长的过程中看出,他还真带着一股子野劲儿。

后来随父亲到了长安洛阳,杜甫跟随父亲出入官宦之家,进过歧王李范的宅子,见过当时著名的歌手、后来流落江南的李龟年。

当时的大唐还处在盛世阶段,一切都是朝气蓬勃的,充满希望的,就像青少年时的杜甫一样。

时代赋予了他生命的底色,这个底色很明亮,很健康,这是他狂的根基和源泉,也是他狂的社会资本。

二十岁时,他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壮游”,咱们现在憋在学校埋头苦读十几年的孩子一定会特别羡慕杜甫吧?

他花大把的时间,漫游吴越和齐赵,到处走,到处看,读万卷书之余,再行万里路,饱览祖国河山的壮美。

那时的他,时间一大把,希望满满的,社会也仿佛张开了双臂拥抱着这个满怀激情的年轻人。

吴越之游三四年之后,也就是735年,杜甫考了一次进士,结果落榜了。

那时他毫不在乎,因为他觉得人生还有大把光阴可以挥霍,自己也有足够的才华考取功名,暂时的失意不足挂齿,重新再来就是了。

所以落榜之后,杜甫继续漫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没关系,裘马清狂的日子丝毫没有受到落榜的影响。

壮游齐赵间,他也到了当时的热门景点——泰山打卡,还一不小心写下了一首名留千古的《望岳》,相信大家都记得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吧?这也是无数现代人登上泰山之后,首先会想到的一句诗。

他不知道,自己的一句诗,日后捧红了泰山。他只知道,站在泰山之巅,那种心胸万夫、世界在我手中的满满的自信和青春精神。

后来他又结识了大唐真正的狂人——李白,那个“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狂人李白,那时的李白其实刚刚被赐金放还,那时他们俩都还没有封神,一个不是诗仙,一个也不是诗圣。

但此时的杜甫,像一个小迷弟一样,追随着李白,甚至想跟他学仙学道。同时,他也结识了高适,三人曾一同携手游历。

分手之后,杜甫一再写诗,各种怀想李白,“春树暮云”一词出自他写给怀念李白的诗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神评价,也是他给李白的;只是后来三人的命运在安史之乱后,出现了分水岭。

安史乱中,杜甫选择忠于肃宗,终于做了一个左拾遗的小官;李白因为想依托永王李璘成就惊天伟业,却在事败后因反叛之名被流放夜郎;高适又因平李璘乱有功,成为肃宗朝的高官节度使。

当然,这是后话,此时的三个年轻人,都是自信满满的狂士。

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杜甫是狂的,暮年的杜甫依然狂。

在成都浣花草堂里稍微获得喘息机会后,他写了《狂夫》一诗说:“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他说,我这把老骨头啊,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死,没官也没钱的我,唯一剩下的就是一股狂气了。

谁能想到,在面临国乱家亡,在经过无数辗转流离,无限潦倒失意后,杜甫依然没有选择沉沦,而是带着一股打不死的劲儿,用极度的坚韧和乐观,让骨子里的狂喷薄而出呢?

生活虐他千百遍,他仍然选择放肆地大笑。这是无人能及的高级狂。

你可能感兴趣的:(《杜甫传》(2):狂人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