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避免网上求职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最简单省力的应该算是网上发布简历,坐等招聘单位的人事电话,然后一家家去面试,这可以说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但也是最难找到心仪工作的一种方式。

一家相对成熟的企业,在招聘员工,尤其是重要的职位,一般都会采取内部举荐的方式,因为彼此比较了解,对于本身的个性和处事原则也相对清楚,进而可以判断能够承担什么样的项目。

如果内部没有合适的人选,第二选择会优先考虑熟人推荐,这就相当于有了一个担保人,虽然我还不了解你的工作能力,但是我信任的人了解你并且加以推荐,在这个层次上会相对放心一些,毕竟担保人是要承担一部分举荐责任的,毕竟推荐的人能力不行、胜任不了的话,推荐者面子上也不好看。

猎头的行业就这么自然地应运而生了,一个好的猎头应该是既了解多家公司,又了解众多优秀人才,然后为公司需要的职位寻找合适的人,进行匹配。

上述两种渠道都还没有找到心仪的员工,那么企业就会降低要求,如果空缺的职位不是十分着急,就会等到校园招聘季,对学生进行宣讲,找经验不是很多但是各方面能力优秀的大学生,这种场合一般都集中在985、211的高校,不是说其他学校没有,只是会少一些,能够选择的范围也比较狭窄。

至于通过网络在各个招聘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对于大多数的公司,那就基本上属于选择了一种最为冒险并且成本最高的一种方式,最好的结果就是公司处于快速的扩张期,需要大量的人手,而上面几种方式难以达到一下子招聘很多岗位的效果,就会选择网上发布大量的信息,聚集大量的求职者,通过HR面试筛选出觉得符合公司的员工。

但更多的是企业本身不知名,获取人才的渠道有限,就会在网上发布信息招聘一些最基本的工作岗位,一般都是一些类似于基层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含金量,自然薪水也不会高。

所以作为求职者找工作渠道的排列顺序为:

内部升迁>熟人举荐>校园招聘>网上求职

虽然在网上求职有一些弊端,但里面也有很多我们能用得上的信息,比如经常关注行业动态的变化,每年岗位需求的变化,就能够侧面了解到当下的市场更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通过查看高薪岗位,可以了解到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硬实力(语言要精通到什么程度,C语言的应用能力……)和软实力(表达能力,沟通协商能力……)都要关注。

如果刚从象牙塔出来,又步入一个新的城市环境,没有任何的资源和渠道,网上求职,这种大海捞针的行为也是不可避免的,毕竟先要解决生存问题,这个时候就不必过分地看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因为只是为了给你制造缓冲的时间,别有那么多的顾虑,想太多了反而会给自己营造各种紧张焦虑的情绪,造成更大的压力,这个时候不必有太多的负担,想一下子就找到能够十分热爱并且能够终生奋斗的事情,怎么都是不太可能的,大可以按照个人兴趣去试验。

在迷茫的时候,走出困境的办法就是随便选一条路向前走就是了,最忌的就是停滞不前,说好听些是想要想好自己要什么,但如果没有经历和试验,只通过空想的思考,不会传递给你任何有用的信息,你照样会不知所措,在后悔与纠结中徘徊不前。

即使后来觉得最初的决定选错了,走了弯路,那不也是多了一份岔路上的经历吗,不走的话,可能还找不到最想要的东西。

在能够安稳地养活自己后,就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规划,在工作中喜欢哪些事情,不喜欢哪些事情,擅长做什么事情,对自己在职场上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为下一份想做的工作要准备着怎样的能力,然后对规划进行调整,不断地向期待从事的工作迈进。

都说90后很喜欢跳槽,这与时代的大背景有密切的关系,变化很快,选择增多,而且都很有个性,不过在这里我还是要劝你尽量谨慎一些,每个工作都有让人发狂的时候,所以尽量避免让情绪主导你的决定,而应该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走还是留的判断,在没有做好下一步的准备之前,盲目地跳槽,会尤其浪费你的时间和金钱,而且平行跳槽,存在的毛病都类似,对个人成长起不到什么作用。

除非你的能力积累到了一定的阶段,在跳槽之后能给你带去质的改变,或者终于有资格进入到喜欢的行业了,那这个风险就值得冒。

之前我是比较排斥托人、找关系这个渠道的,现在看来以前的想法真是幼稚,有关系本身就是一项资产,如果有好的职位给你时间去发掘其他方面的兴趣,那么何乐而不为呢,毕竟即使有关系也是需要实力的,有人推荐本身就说明了被人信任具有胜任的能力。

在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少拿自己和别人做对比,在一定程度上会动摇你的心态,甚至给自己带去伤害,只要每天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并且每隔一段时间都有实质性的变化,就足矣坚信自己的判断。

你可能感兴趣的:(尽量避免网上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