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呢?(90/133)

生活杂摘--李筱秋

先生自告奋勇去开周四下午的家长会,因为怕放假前节外生枝,学校规定只允许一个家长前往。菲爸是一定要去的,进入高中的女儿,菲爸比我更是上心,小学初中孩子更多的生活和指导沟通都是我唱主角他偶尔客串,菲高中菲爸像醒悟了一般,承担着孩子学习大业的支持和关注。

自从菲爸出马,真是一个顶俩,我渐渐发现菲越来越理性地和爸爸沟通未来的职业选择、沟通专业的选择、沟通目前把精力的重点放在哪里、沟通学习如何把时间更有效地利用。每周五爷俩挤在沙发的东南角上,把宝贵的高二时光掰开了揉碎了地去分析、穿插各种学习。

菲爸也是年底事情一大把,他秉承女儿的事高于一切的信念,早早地去了学校指定的家长会场地,不仅是去听家长会的,菲爸还带着诸多的问题和老师分别做了交流。收下了一堆女儿学校中的表现。比如违反班规买零食被班主任没收......

大概几近要家长会结束的时候,孩子们像王母娘娘突然间撒下了一串水珠,从四面八方出现在自己的爸爸妈妈面前。

“我妈呢?”

女儿见到爸爸的第一句话。

“妈妈没来,学校通知里只准一个家长来开会”

“为啥LIYUXUAN的爸爸妈妈都来了?我妈不来?”女儿还是不甘心

旁边同学妈妈还给火上浇油,“你妈妈就是不想来,只要来了,怎么着也是进来了!”女儿乐了乐,和爸爸聊了两句,又赶着去上课去了。

菲爸在跟我回馈这段时,我感受到他言语中的一丝失落,并且回忆起很多很多次,只要孩子进家门第一眼看到的是爸爸都会先问上一句:“我妈呢?”。每一次回忆都是一次重逢。看样子菲爸履次听这句话屡次也有一丝不爽。这个不爽不是不高兴,不是埋怨,而是稍稍在心头有那么一丝感觉自己做爸没有做妈的那么重要。

咱是心理咨询师呀,咱有理论基础,关键的时候要用理论基础武装自己,支持(教育)家人。

家庭中的三角关系理论是这样的,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负有百分之百的责任,孩子好母亲的功,孩子不好母亲的过,所以孩子与妈妈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成正比例关系。没见到妈妈问一问妈妈呢?也是相当正常的事情,何况履次家长会妈妈从未缺席,突然的没来女儿这么一问也是变化的一种正常的反应。爸爸在家庭三角关系中主要的职责是爱护妈妈和赚钱养家。这样爸爸爱妈妈、妈妈爱孩子,孩子爱这个家。

老师教给我们的这个家庭三角关系理论是便于临床操作的,而后随着我不断地思考和读书,越来越发现这样讲的妙处,从更深层次地依恋关系开始,孩子和母亲就建立一种其他人无法替代的链接。而拥有健康的、安全的这种链接正是孩子行走天下的基础和源泉。和爸爸的互动和相处也始于这种链接模式。

面对我的滔滔不绝,菲爸已经可以成功地分裂自我了,一个假装认真地听,一个早不知道啥时候开始想他的工作去了。

“好,就这样吧!”

“就什么样?刚才你听我说了没有?”

“哦,我刚才在考虑那个......”

我敢情是对牛弹琴,浪费了我这精湛的弹功。

等孩子回来,我要好好跟她说说,下次见到爸爸可不能再问“我妈呢?”而要这么问:“爸,我爸呢?”

笑做一团,后来我想,孩子这么一问故事可就复杂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妈呢?(9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