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在苦难中前行

人活一世,真的苦,我似乎很少有觉得开心快乐的时候。最近一段时间,时常觉得状态低沉,不想去面对这周遭的世界。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段旅程,行驶在我人生旅途的火车似乎停滞不前了,找不到方向,动力也没有了。

在这时候读到《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似乎给我的火车加了点油。

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揭露集中营的各种残酷行径,更多的是以一个俘虏的视角,讲述俘虏如何在集中营生存以及他生存下来的感受。在集中营,囚犯没有生死的选择权,活下来的人,不仅要忍受饥饿,寒冷,超负荷的劳动,疾病等等肉体上的痛苦,更要忍受随时都可能死亡的恐惧,与家人分离的痛苦,人格的侮辱,尊严的践踏,性格的扭曲,这些精神上的折磨远比肉体上的痛苦更具有杀伤力。

文中讲到活下来的人几乎每个人都想过自杀。的确,很难想象,每天都活在担心活不过明天的恐惧之中,渴望自由而不得,一次次的希望被失望打入绝望的人,用什么力量支撑着孱弱的身躯活下去?文中举了两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一个觉得自己的生命没有意义,要放弃活下去的人,他通常早上不愿意起来穿衣洗漱,任凭周围的人如何求他,揍他,威胁他都没有用,要不然就不愿意去集合场集合,如果生病的人有这样的念头,他就拒绝接受治疗,躺着一动也不动,任凭天塌下来也无所谓。还有一个例子,有个俘虏做了怪梦,梦中预言战争一个月之后会结束。他相信了,满怀希望的期待那天的到来。随着日子的临近,现实并未有战争结束的迹象。在预言战争结束的前一天,他突然病倒了,并在第二天死去了。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之前在医院工作的时候,由于在急诊工作,时不时地会接到自杀的病人,或因失恋,或因家庭不和睦,有的割腕,有的跳楼,有的喝农药。那时候总觉得唏嘘:因为别人的过错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多么不值。现在想来,他们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一定是因为内心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才会不惜结束自己的生命。

被苦难摧垮,固然没有什么好被指责和嘲笑。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才能对抗苦难,避免自己坠入堕落的深渊,使得自己在苦难之中继续前行?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兰克本可以在被俘之前离开德国,他拿到了去美国的签证,只是这样他就只能丢下他的家人,只身一人离开。他犹豫过,但最后仍然选择留下来,只因为他看到圣经里的一句话:“荣耀你的父母,地上的生命将能得到延续”。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活得长久。

被捕后,他到集中营的第一天就暗自发誓绝不自己去触碰集中营的铁丝网,他要尽可能地活下去。他有支撑他继续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他未整理好的心理学文稿,还有他所爱的人。他也有过苦闷的时候,每当这时候,他就会想当起他的家人,不管他们是不是还活着,他心中对家人的爱使他的生命有了慰藉。就是这样支撑他在集中营生存下来。

他在集中营的苦难生活中,在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中,思考着生命的意义。人在面对苦难的时候,很容易会认为生活没什么指望,进而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念。弗兰克说面对苦难,要认清一个事实——我们不是要对生活有什么指望,而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指望。想一想人生中有什么事要自己去完成,想一想爱自己的家人朋友,然后用正确行动和作为来回应生活对我们的指望。唯有这样,才能够支撑我们从苦难中走出来。

杭州保姆纵火案的受害者林生斌,他遭受的痛苦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会觉得难以承受:自己心爱的妻子和三个孩子一夜之间葬身火海,而酿成这个悲剧的,正是平时真情实意对待的保姆。幸福的生活突然没有了,人生被突如其来的灾祸狠狠地打了个闷棍,猝不及防,毫无还手之力。他痛哭过,心碎过,自我怀疑过,我想这个伤痛会伴随他一辈子,永远也无法抹平。两年之后,他再次出现在我们视野,新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之时,口罩成了紧缺物资,而他向武汉捐出了5000个医用口罩,价值90000元。伤痛无法抹平,生活还要继续,他要带着他妻子和孩子的希望继续活下去。他现在仍然开着童装店,努力地生活,依然爱着这个世界。

人生实苦,如果苦难无法避免,那么就在痛苦中开出花来。最后我们会发现,生命的意义,就在付出行动对抗苦难中实现。无论何时,生命的焦点始终在于面对苦难的态度,在苦难中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在苦难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