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四海无人对夕阳》

1.陈寅恪晚年双目失明,预感风雨欲来,为多病的夫人唐筼题下一副挽联:“涕泪对牛衣,册载都成肠断史;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

2.陈寅恪历经多次政治运动,转向《柳如是别传》:“五羊重见九回肠,虽住罗浮别有乡;留命任教加白眼,著书唯剩颂红妆。”

《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先生最后的著作,全书八十万字,1953年动笔,1963年竣稿,前后达十年之久,且是在目盲体衰的情况下,先生口述而由助手黄萱女士笔录成书。

柳如是,原名杨爱,号河东君,明末名妓。起初她是退休宰相周道登家里幼养的宠姬,后沦落青楼。后嫁与明末文坛领袖钱谦益(钱牧斋)。钱为明朝万历年间进士。清兵渡江之时,柳力劝其以死殉国,钱选择降清做官,得授礼部右侍郎,兼修明史,后称病引退,夫妻二人一起致力反清复明活动。

《别传》一书,是先生学问与学养的集中体现,有“欲自验所学之深浅“之意。《别传》的著书旨趣,不是要叙述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而是通过严格的学术考评,来梳理复原传主的生平志事,借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借传修史。《别传》是一部新人耳目的奇书,活的史学,有生命的学术,历史的现在时。

3.陈寅恪,189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寅”是出生年份,虎年,“恪”是兄弟间排辈。

祖父陈宝箴,曾为曾国藩幕府,官至湖南巡抚(相当于省长)。父亲陈三立,号散原,清末著名诗人。母亲俞明诗,出生江南望族俞家。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

1902年(13岁)至1926年(37岁)留学海外:日本(巢鸭弘文学院)、德国(柏林大学,与俞大维同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美国(哈佛大学,与吴宓、表弟俞大维同学)。1926年(37岁)得梁启超举荐、吴宓聘请,回国担任清华国学院导师,久居清华园。

1928年结婚(39岁)。大女儿取名”流求“,次女取名“小彭”,以纪念台湾、澎湖被日本占领。抗战期间,举家搬迁香港,前后任教于昆明西南联大、香港大学(得许地山帮助)。香港沦陷后,举家辗转内地避战乱,执教广西(中山大学)、成都(燕京大学)。解放后,任教于岭南大学、中山大学。1944年55岁双目失明。1962年73岁腿骨骨折。1966年辞世(80岁)。

4.陈寅恪具备阅读蒙、藏、满、日、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腊等十几种语文的能力。

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史识与考论功力,为国内外学界所推重。

一生致力于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史的研究。 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源、府兵制源流、中印文化交流等课题的研究,均有重要发现。

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5.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

6.南海圣人再传弟子(梁启超),大清皇帝同学少年(王国维)。

7.吴宓是陈寅恪哈佛大学的同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工作的同事,一生挚友。

吴说“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

吴宓个性严正认真,为人坦荡无伪。吴生平三件大事:一创办《学衡》;二主持清华国学研究院(1925年);三是慧眼识隐陈、钱。吴几十年如一日记日记(《雨僧日记》),内容丰富,记述详尽,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学人的心灵史和伤心史。

吴、陈晚年际遇惊人相似,盲目(左丘)膑足(孙膑),在特殊历史时期倍受摧残。       

《四海无人对夕阳:陈寅恪档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 | 《四海无人对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