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妈·共读琐思】鼓励的强大根系

【熊妈·共读】鼓励,看似是一个独立的工具,其实后面有深深的逻辑支撑

如同一株小树苗看似卓然独立遇风轻摇,其实地下有强大的根系——既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轻而易立,也不像有时候那么弱不禁风

关注积极方面,就是鼓励的根系中,距离地面较近的一部分。它下面还有一个人的自信、勇气、自我判断、自我接纳、以及深深的“认为什么是有价值的”信念

阿德勒心理学又被称为“勇气心理学”,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en-Courage


侯蕾语写,2021-04-27 07:02:25

给自己5分钟的时间大致梳理一下,今天在共读中我所获得的新知。

第一关注积极方面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但他很值得,因为他是鼓励的根系中比较靠近于地面的部分,也就是说在鼓励这个看似独立的工具行为当中,其实是有强大的根系在支撑的,它底下有非常明确的逻辑根源。

它的第1部分就是关注积极方面,因为关注积极方面才能把这个具体的行为给予鼓励,才能让孩子看到在他的行为之下有怎样的逻辑联系,并且这个逻辑联系是可以很顺畅的迁移到在做的其他事情当中的。

在关注积极方面的下方代表我们对一个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因为不管他做出了什么,那些事情多么的极端,我们都能从中看到值得被肯定和鼓励的积极部分,即使它不是85%,甚至真的跌在50%以下。

要想要真正的接纳一个孩子,那需要首先我们自己有接纳自我的能力,我们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好,就无法看到别人身上跟我身上一样的那种好。

在自我接纳之前我们需要有清晰的自我判断,对于我在于这个世界上存在有哪些价值感和归属感,会有非常具体的坚定的认识。

而归属感和价值感又要从我所处的共同体当中去寻找,在共同体中我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这看起来又进入了一个循环当中,意味着我必须要清楚的去判断,我认为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以及我为什么想要在这里找归属感。

由此看来,阿德勒心理学是一个巨大的圆环,它真的就像冰山之下的那一大片海域里所占的固体部分一样,我们在这里可以找到自己某一个行为支撑的动力,也可以发现我在做某个举动时,内心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

很开心的是再一次共读正面管教时,我选择了逐字逐句的去读,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由我来摘取,其中看似对大家此刻会比较有帮助的部分,因为只有这样读书,我才能够有机会去看见其中以前被我不留心的忽略掉的部分。

对于小伙伴们来讲,读这本书,可能是为着一些实用的方法或者融会贯通的理解而去的,而我这一次读书真的把目的全部放在找到以前,我没有注意到的点,发掘新知的这个方向。

其实每一个人都在找到自己的心知,但是他们在找心知的时候,可能觉得遍地都是我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但现在我却会在看似非常熟悉,很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刻意去寻找那些以前我真的没有注意到的。

就比如今天在讲到鼓励这个部分的时候,我就会发现做出弥补这件事情看起来只是一个单独的行为,但是他对于鼓励孩子做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做法是多么的重,要刚好昨天我不是还在讲小熊需要通过付出一定的代价,包括我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代价可能是在自己价值观念上的一点点折损来感受到负责任。

那么今天我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可以不去承担后果,但通过我做一些好的行为,我让别人和自己的感觉都好起来,来取代这种后果。

当然和昨天之前我们探讨的,我们总是想让孩子获得教训,这样一个想法方向一致的是很多人也觉得,只是让她做出了好的行为还不够,他如果没有为原先的行为付出代价,那就不能叫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其实当我们有一个好的方式可以去操作的时候,我们还会在坚持使用,原来那个不好的,让我自己感觉也不好给他人的感觉也不好的行为吗?

今天我们在讨论中很多例子都指向了孩子的行为层面,但即便是一个行为,我们也要看到这个行为本身也有积极和消极的不同方向,可能它的比例达不到85%,对15%那么大的差异,但是如果不能从一个行为上或者说非常接近的两个行为上抽象出内在一致的东西,并且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展示给孩子,那么想让他们从中学习就是很困难的。

我能够有点理解,为什么这个地方很多人觉得没必要跟孩子说这么多,其实是因为他们自己要简单清楚的把这事说明白实在是太难了,我们自己要保持永远关注在积极方面实在是太难了,我们在给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

正如孩子的任何一个技能都需要我们花时间训练,所以他们所犯的每一个错误里面,或多或少都有我们成年人的责任一样,当我们没办法用自己的方式把这种东西传递给孩子的时候,我们就会寻求捷径,而那些捷径呢又是我不需要付出努力,只要让孩子付出代价就可以的。

所以一定要在这之间找到一个新的平衡,才能够有效的改变我们的行为。

还有一个比方是关注第1层面的时候,我们在哪个维度上去找,是孩子所做出所有行为当中有85%的行为是好的15%的行为是不好的,你关注的一部分嘛,这样关注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也要做另外一种刻意练习,就是在孩子的同一个行为中就把它当做一个完整的整体,看到这个件行为当中也有积极的部分,甚至是在被我们诟病抱怨的那个行为,他可以有积极的表达方式。

并不是说哪一个层次的积极和消极才是唯一正确的途径,这些东西都可以,只要是积极的,我们都可以纳为己用,但是我们需要拥有能力,在每一个层面都对积极和消极有鉴别的技能。

所以缺哪儿补哪儿,当我们把缺的地方补起来的时候,就需要用到好的地方,所迁移过来的那些技能和内在逻辑,我们要让孩子补,要让自己补,都需要首先找到他做的好的地方可以借鉴的东西,否则你连补都没有原料呀。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更容易去理解,为什么不要后果,因为后果对于补一点作用都没有,甚至他是在把原来本来就不多的东西削减的更加少了。

当然要真正实现这种想法的转变,需要的练习过程还很长,今天我看到小伙伴们他们更多的在关注事情的消极方面是要转过来不容易,但是我自己又何尝容易呢,在讲理论的时候能给大家说明白,和我在生活中看见小熊的行为,能够主动地把我的想法调整过来,也是两个不同的情形。

所以需要去练习嘛,我就不要排斥这种练习,他在生活中每一刻都会给我们机会,现在有觉察,有意识的去做,总比将来到最后发现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后悔要更有意义。

最后查找题的那个,他们学科在研究所里面临的困局也很有意思,他说作为研究农药的,他们在评职称的时候难度就会比研究分子的要更大,这是一种正常现象,甚至社会上的各种分工,虽然都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他挣的钱会不一样啊,他受人重视的程度会不一样啊,她引发社会关注的程度会不一样啊,都是有这种差别的。

我问吵吵,那你为什么当时选择了这个职业没有去做分子研究呢?找找自己很坦诚的说,因为当时我选了一个比较好考的,你看在当时我选择了某种益处的时候,现在就会变成他的短板,这是我为自己当初的选择付出的代价,我不能既希望自己在考的时候比较容易,又在以后评职称的时候一帆风顺就是享有a的权利,而避免B的弊端,这种想法实在是太贪心了。

贪心其实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如果要更好的解决现在自己面临的这些思维困局,那就要让自己不要在牛角尖里钻着,要走出来。

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去判断某件事情,对于我来说是好的有价值的,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符合社会判断的标准,重要的是我的内在判断和社会标准的判断,它相互协调一致共同向前,还有另外一个就是我在做这些判断的时候,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我自己是向一个好的方向越来越好的去走的,这个内外相互焦点,主客观相互印证,他不能说完全客观,所有人都跟我看法一致,但是我过的是我的人生,所以我只需要为我和我在意的东西负责,所以我在意周围对我那些积极评判,我知道我自己是这样的,这两者相互匹配能够促进我做得更好就OK了。

侯蕾语写,2021-04-27 07:14:24

你可能感兴趣的:(【熊妈·共读琐思】鼓励的强大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