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的味道》读书笔记第3-12

《作文课的味道》读书笔记第3-12

《记叙文中的描写——写一件事》梳理感悟

一、话题1:哪个东西丢了你最心疼,印象最深?

创设问题情境,以丢东西这一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为切入点,让学生能迅速地进入课堂。

丢东西:共生的种子

给学生创造轻松、活跃的氛围,打开话题,课堂气氛热闹。

学生畅所欲言,先说丢了什么物品,再进行下一环节的物品描述,循序渐进。

二、话题2:把你丢掉的东西描述一下,并体现喜欢。(写出事物特征、对东西的情感)

这一环节有两个要求:描述十喜欢

描述要详细地体现物品的特点,什么样子,要体现喜欢,才会在丢了心疼。

特征十情感

物品立体感   

物由心声,写物有时为了写情,借物抒情

1.师生互评

评价作文,并不自我点评,而是采用打分制,说理由。生生互评是黄老师课堂上常见的评价形式。

2。“描写”与“说明”

说明表达出的特征客观,描写则倾向于主观

在学生的习作中,有学生把描写写成了说明。黄老师不是直接否定,而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讲的有时还没有学生自己的发现记得牢固。

由学生发现的问题作为教学生长点进行讲解,挑选共生种子,要有代表性,要有问题性。

当学生出现常见的错误问题时,教师一定要讲解,不要回避,一定要基于学情进行教学。

不是一味地赞同或否定,而是和蔼的争求学生意见,黄老师的亲切随和随处可见。

3.“想象“和”悬念”

“想象”让作品内容更丰富,“悬念”写故事的时候用。

针对性评价、指导性评价、鼓励性评价、内容的评价、方法的评价、赞同的评价,要学会不同评价分析答案。

指导性评价延伸作文的长度。

三、话题3:丢东西时的心情(写出心理变化)

上一环节结束后,并未直接进入下一环节,而是自然的过渡:描写丢的物品→丢的过程→丢的心情。

写详细写具体,先想再去写,细化、丰富内容,写得才会具体。

教师在挑选习作时,要有针对性,不能盲目,有始有终。可有阶段性挑读习作。

借助问题习作及时讲授知识,能及时让学生明白对错。

在评价中进行心理描写方法传授:

心理描写要有层次化,富有变化

抓住典型习作,一点点引导学生不要总关注直接描写表现心理,还可以从神态、环境、动作等表现心理。

四、话题4:丢了怎么找?找的过程产生矛盾(写出人物之间矛盾)

教师的引导性评价:知识的传授,话题的牵引

教师的批评性评价:懂得感恩教育

事件要富有变化,有矛盾冲突,有波澜,这样吸引读者兴趣,易于博人眼球。

写章有时可故意激化矛盾,进行引导性评价,告诉学生如何写出事件的矛盾之处:发生冲突时,可写对方和写自己的表现、行为、神情、态度。前后的变飞对比。

举例:丢东西,与妈妈、爸爸、自己的矛盾

①与妈妈的矛盾:突出妈妈的态度、神情、语气。

②与爸爸的矛盾:突出爸爸的态度、神情、语气。

③与自己的矛盾:自我矛盾,自我生气,突出状态行为。

④与妈妈发火、对抗:矛盾激化,突出作文想要彰显的主题效果。

五、话题5:整合知识,写变化

①事物特点十②描写心理变化十③人与人的矛盾,吸纳、整合

①+②        事物十心理

②+③        心理十矛盾

①十③       事物十矛盾

①+②+③    事物十心理十矛盾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事物、心理、矛盾三者的吸纳、融合。

在记叙文中描写不同的内容交融,会使文章更有表现力。

六、话题6:记叙事件如何详略(围绕主题安排详略)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丢失了什么。由最初的丢物到后面的友情、道理,由事及理/情,由具体事物到抽象的情感道理,一步一步让学生明白情感道理到文章主题,

让学生真正的明白什么是主题。

举列确定文章主题以后,如何进行选材的详略


明白详略的安排是由文章主题决定

七、总结:记叙文的描写

①写出事物特征

②写出对事物的感情

③写出心理的变化

④写出人物之间的矛盾

⑤围绕主题安排详略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文课的味道》读书笔记第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