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功读书的人最后选择了什么

       龙应台对安德烈说: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 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

       这可能是每个年轻人都听到过的话语。

       我也常常信以为真,以为自己比很多人拥有更广阔的世界。

       中学的时候,当我看到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清华毕业生当保安、浙大毕业生开面包店的新闻,当媒体上铺天盖地的质疑滚滚而来,当他们一次次成为辩论题和思辨作文题的主角时,我毫不犹豫站在他们这一边,批判那一群有眼无珠的俗人和社会迂腐的的惯性思维。

       我可以拿出龙应台的话驳斥那些俗人,告诉他们用功读书不是为了跟别人比成绩, 而是为了将来会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一个医学生可以做一名医生也可以做一个面包师,但是一个考不上医学院的人永远成为不了一名医生。这,就是选择的权利。

       我甚至想象出了我说这句话时傲慢的语气。

       现在回想起来,我这个所谓“用功读书的人”曾经也浪漫而狂放啊。

       小学为我打开学习乐趣的门,初中为我打开认真踏实的门,高中为我打开特立独行的门,大学为我打开迷茫不安的门。每次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就会进入人生中新的世界。

       也曾以为自己不可能是一个迷茫的人。

       也曾以为自己不可能是一个平凡的人。

       而身边的人,越来越多地涌入平凡的浪潮中去了。

       那些,我未曾上大学时以为的与众不同的人,也不过是一群普通人,而我也正是这普通人中的一份子。我们未来会有相似的轨迹,去一家看起来相当好的公司,996但是拿着不错的薪资,或者进一家国企,安安稳稳地过着很多人羡慕的生活。

       人们比较着哪家公司会更好,像在菜市场货比三家,很清楚知道买回去以后自己会做什么,无非就是炒菜或是把它们放进冰箱。生活一眼望得到尽头。

       也不止一次地感受到快毕业的学长在招聘季快要到来时的焦虑,已经工作的学长在工作中的庸碌。这些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越接近需要自己独自支持自己的生活的时候,越觉得惶恐不安。

       把曾经的理想推翻,科学家、作家、画家,或是其他厉害的角色。曾经一腔热血幻想的堡垒不过是一座残破的茅屋。

       一份工作就可以了,一份和身边的人类似的工作就可以了。

       如果不是和他们类似的话,不要比他们差就可以了。

       什么定义的“差”呢?


       用功读书的人最后的选择也变得单一。

      他们会去那些你曾听说过的很厉害的企业,做着并不厉害的工作,工资还算体面。

      他们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但是没有选择的勇气。

      会因为看过一部有关面包的纪录片而去开面包店吗?会去当出租车司机吗会去卖烧饼吗?会去卖猪肉或是送外卖?

       极少吧,至少现在让我选择的话,我不会。

       让大多数人选择,也会是否定的答案。


       那些读书不用功的人最后的选择和身边的人一样——打工或者做点买卖,那些读书用功的人最后的选择也还是和身边的人一样,入职好的公司努力赚钱。

       两群人中,总有极少的异类出现。

       读了这么多书,选择这么多,可还是只敢选大家都选的那个,它看起来更光鲜亮丽,并且更简单可行。毕竟前人已经踏出一条路来。


       我庆幸的只是,现在还不用做出选择。

       唯一的希望只是:祝自己不要丧失选择另一条路的勇气。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龙应台的名言我们常常忘了后半句。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谁说那些大学生就不会“被迫谋生”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功读书的人最后选择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