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的一张嘴究竟坏了多少事

       抛开宝黛爱情的滤镜,贾宝玉这个男人实在没多少可取之处,文才不如大观园一众女子,对仕途经济更是不屑一顾,唯因年小尚未被世俗浸染,说话做事还保留着一份单纯,却也因为他的“童言无忌”,给身边人招来多少灾祸。

       与丫头们调笑是那个时代老爷少爷们的劣根性,宝玉自不能免俗,哪怕他再觉得女儿家珍贵,在他心里也是有阶级差别的,所以他趁着王夫人午休调戏金钏毫无压力,脱口而出,哪成想一时口嗨被王夫人听见了,惹得王夫人大怒,要逐金钏出去。这原也算不得什么事,王夫人爱子心切,怕儿子被女色迷了眼,宝玉若是个拎得清的,立时撇清干系哄上几句也就揭过去了。或是事后为金钏转圜周全一下,至少面上不至难看,也能避免金钏羞愤至极投井而亡。可宝玉呢,一看势头不好溜之大吉,什么女儿家如珠如宝也不讲了,自己惹了事全不放在心上,更别说事后补救了。与其说他还是个孩子想不到这些人情世故,倒不如说因小见大可窥人品之端倪。

       论起宝玉在书中吃的最大的苦头,除了最后的抄家灭族,就是贾政那顿轰动了整个大观园的板子。宝玉私下与名伶蒋玉菡交好,甚至到了互换贴身汗巾的程度,然忠顺王府的人上门质问蒋玉菡下落时,自诩“为这些人死了也情愿”的宝玉,三句话就被对方吓出了地址,只求快打发了他们,这难道也称得上朋友之谊吗?宝玉这一张嘴,忠顺王府如何对付蒋玉菡尚不得知,“信义”二字他可是再没脸提起了吧。多少人把宝玉挨的这顿打看作是其对封建礼教的抗争,是对世俗眼光的挑衅,是贾政这个封建大家长维护其权威统治的手段。但在我看来,无论是作为封建礼教的挑战者,还是高尚友谊的践行者,宝玉这顿板子挨得都不算冤。

       如果说前两次或因惯性,或畏强权,都不是宝玉有意为之,那么尤三姐和冷湘莲的悲剧可谓是宝玉一语促成。尤三姐有意于冷湘莲,请了贾琏做媒定亲,冷湘莲许以鸳鸯剑做定礼,因不知女方情况特来问宝玉。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亲”,这样的情境,便是不说好处也不能揭人短处才是,何况宝玉对尤三姐并不十分了解,更当明言。冷湘莲听说尤三姐来历之后表露怀疑,宝玉不为三姐表白几句倒也罢了,还赌气说些模棱两可的言语,直接导致了冷湘莲的退亲,也造成了尤冷二人一自刎一出家的悲剧。原本一桩大好的亲事,三言两语间阴阳两隔,何其不幸。言辞如刀,有心无心皆是人命。可见宝玉所谓对女孩的爱护也是有区别的,看得入眼的如珍似宝,事不关己的冷心冷情,又比别人好到哪里去呢?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宝玉不经意的几句话,无端酿成了多少悲剧,人谁无过,但惹出了事只会无视和逃避,归根究底却也不单是几句话的事,到底是人品的问题罢了。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宝玉的一张嘴究竟坏了多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