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

书本简介:

《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以广泛的跨学科人文视角,展现了传播的观念史,它不仅阐述了传播观念的历史沿革,而且旁征博引,论及历史、哲学、宗教、文化乃至法学与技术史领域,将传播的视域追溯至西方思想中那些最根本的问题。即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人文取向,也以一种通俗大众的表达方式激发了公众对传播学的兴趣。

《对空言说》为突破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研究传统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也因此成为传播思想史的奠基之作。该书在2000年荣膺美国传播学会奖,这是美国传播学界的最高奖项,并在传播学界乃至公众之间激发起广泛的对话。

作者简介

本书的作者是约翰·彼得斯,美国当代著名的媒介史家,。《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是其最著名的作品。他在斯坦福大学获得传播理论与研究博士学位(1986年),毕业后于爱荷华大学任教长达30年(1986-2016)。与同时代的其他传播理论家相比,彼得斯以其鲜明的人文科学取向著称。他认为传播研究应当超越经验,进而主张打通各学科,各文明体系之边界的基础上,探索一种全人类共同的传播观念体系,令传播成为人类思想“跨学科重组”的先驱。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分为序论,六个章节以及结语,序论彼得斯对全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交代并指出我们需要对交流观念相关的历史、哲学、文学等含义做出全面的梳理,之后分析“交流”,第一章提出了两种传播观——对话与撒播,第二章探寻了奥古斯丁、洛克和招魂术三方面对“对话”交流观的源头,第三章则阐述“撒播”交流观,第四章对“对话”交流观的批评,第五章是继续说明“对话”交流观的不可能,第六章涉及到了非人类的交流最后进行总结。


序论主要提出交流的难题,将诶少了两种历史研究方法并且分析了“交流”一次的多义性以及20世纪以来传播学的论争和技术性话语和治疗性话语。

原文摘录:

1、一方面,本书对“交流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灵魂上的融合”这一梦想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它追本溯源,考察人们普遍具有的“交流失败感”的源头;第三,它试图找到一条我们考察交流的新思路,既避免认为“对话”具有道德优势,又避免带上“交流失败”的哀婉情绪。我的目的在于,追溯现代“交流”思想的渊源并试图阐明,为什么现代人的“交流”体验常常给人以陷入死胡同的感觉。

2、过去的现象不时会选择性地在当下复活。历史并非总是以单线展开,而是以星罗棋布、群星灿烂的方式呈现。

3、詹姆斯认为,个体意识的相互隔绝,是人类生存的既定特征。

4、“交流”是一个形态不分明、边界不清的概念性生殖细胞。

5、如果将交流当作自我(或自我的思想)在他人身上的复制,那么它就理应崩溃,因为这样去理解交流,实质上是对人的独特性的大屠杀(pogrom)。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