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哪来那么多规划,谁不是从坑里爬出来的?

最近我特别怕别人问我:你到底想做什么呢?规划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标?

这要是放在以前,面对这样的人生问题,我会像个导师一样,可以滔滔不绝,一天一夜也说不完:短期目标一定要达成,3年计划必不可少,5年计划那也是必须的,否则怎能称之为人生,那岂不是混日子?

但现实往往是,一旦3、5年规划实现不了,就开始怀疑人生,就合计着不能再掉坑了,结果是等到下次定目标定计划时,迷茫焦虑随之而来。

而当我真的想自己做点事情的时候,才发现事情的真相,其实人生并没有办法完全规划,因为情况一直都在变,调整却是唯一不变的。

个人商业模式

现在有个词很火,叫做:个人商业模式。

即:建立个人的价值生产体系和核心竞争力模式,做好资源配置;然后扮演好生态角色,自营自销。

这也是目前大量的个体自由职业者或者轻型创业者经常走的路子。

接着,有想法的人很多,于是,很多人开始了个人商业模式,然后开始去打磨价值观→去规划个人模式→去获取资源→投入生产……然后,做着做着却做不下去了;

还有更多的人则是怕掉坑,列举出谁谁谁的失败经历,还没开始就把自己吓的退而不前;

So, 最后才发现,事情不是这样运作的啊。

我们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发问而达不到解答,一次又一次受困于完美规划无法实行,也归因于这种看似完美的"因果先后论"。

那么,怎么做才能破局呢?

01. 定目标(价值观)

撇开完美的既定规划,并不是说不用定目标。

这里的目标,也不是类似于王健林的那种“一个亿”的小目标,而是我们做这件事情的价值和运行模式。

偏偏价值观和运行模式都无法凭空设计,人的感官起点,只能是也必需是直观的感受和行动,即:先去做能做的事情 → 有一定的输出→ 错了再修改 → 继续调整循环为贴近价值观的事情…

所以可以发现,在贴近最终价值的过程中,短期价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不断的试错调整,有些甚至偏离了最初的价值,而到达了另一个层次。

远的不说,就说我自己,最开始吧只是想写写读书心得来打发寂寞的心情,后来写书评写出新高度,被读书专栏录用,还有稿费。

这还不奈啊。

于是乎就想着要不再多写写,写着写着,育儿、情感、职场成长什么的就都写出来了,稿费也多了起来。

本来到这里刹车就行了。

但是我发现在写的这个过程中,很多感同身受的童鞋们,纷纷来消息和我吐槽并交流生活心得,我就想着,要不我再做大点,不仅可以让大家吐槽,还能学习成长,岂不是两全其美…于是慢慢的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至于以后还要做成什么样子,讲真,我还没想好。

02. 挖渠道

如果说目标和价值是大海,是蓝天,那么如何到达心中的大海和蓝天呢?就得挖渠道。所谓的渠道,就是获取资源的方式。

现如今如果不借助合理的资源和渠道,想要单靠个人的一己之力,怕是很难冲出重围,这就需要多方资源优势互补,达成联盟,共同进步。

在《联盟》一书中,就形象的描述了员工和公司之间的联盟意义:

雇主和员工建立的关系,基于他们为对方增加价值的能力。

雇主需要告诉员工:“只要你让我们的公司更有价值,我们就会让你更有价值。”换句话说“我们将让你更抢手!”

这样的道理,在个人商业模式中,同样适用。

也许你的联盟对象和你的价值目标有所不同,但是他在你的渠道里,如果同样增加了自己部分的价值和核心能力,就能让双方都长期受益。

随后,这个渠道就会越来越宽,越来越流畅,并可以容纳更多的资源和流量,融入大海,最终帮助双方都能到达既定的目标。

03. 迭代调整

这里要先说说我的专业,我之前的专业跟我现在做的事情毫不搭边,学的什么呢?《地理信息系统》,信息学科和测绘学科融合的产物,主要解决空间位置问题。

再简单形象点,就是大家经常用的导航地图吧。大家在使用地图的时候,不难发现图层是一层层叠加在一起的,比如道路、河流、房屋、建筑三维等。

我家凡宝最近就学会了如何控制图层显示,想看哪个就开哪个,他最喜欢看的是三维模型。

那么不懂的同学可能会问,这些图层是一次性就画好的么?

非也,这些图层的线条、配色、拓扑关系,是一层层叠加制作的,并且在叠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调整显示效果和模式。

同时,随着城市规划的改变,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实时更新图层,交错修改,最终才能呈现出大家每时每刻看到的样子。

这就和我们的生产规划一样,并不是事先就套路好的,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即:

先去做能做的事情 →获得肯定和资源→挖渠引流→ 调整为做更贴近价值观的事情 → 获取更多反馈和资源→再挖渠引流 →投入再生产→ 继续调整循环为贴近价值观的事情…直到实现既定目标或者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

最后,说了这么多,其实一句话:先做,有输出,再调整。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哪来那么多规划,谁不是从坑里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