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第425天分享

第425天锻炼,今天上班。

——每天一句:“第一章:《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

定律三:关系胜于一切:

内心和谐,才有爱的能力:

这个关系的平衡性也非常重要。按照客体关系理论,关系的两极——‘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同等重要,假若关系中一极过分强大,而另一极过分虚弱,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若父母溺爱孩子,那么这个内在关系中,‘内在的父母’就会过于虚弱,而‘内在的小孩’会过分强大。现实生活中,实施溺爱的父母是为了孩子而存在。内在关系中,‘内在的父母’就会沦为‘内在的小孩’实现自己欲望或目标的工具和对象。简而言之,这个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而没有别人。

可想而知,正常人不会乐意和一个在溺爱中长大的人建立关系,因为这个人只知索取,而不知回报。即便他意识到这样做不好而想改变,也很艰难,因为内在关系模式一旦建立,再想动大手术,是很艰难的。 

因痴迷刘德华而闻名的杨丽娟就是这样的例子。她的父母极度溺爱她,结果导致她的‘内在的父母’一极非常虚弱,而‘内在的小孩’一极非常强大。于是,她在父母和媒体面前,都像是一个只知索取的孩子。她甚至对父亲的死,都缺乏正常人应有的哀伤。这不难理解,因为有她这样的内在关系模式的人,严重缺乏爱的能力。

爱,是我们用得最多的字之一。但什么是爱呢?爱就是自爱和爱别人。

按照客体关系的理论,会爱的人,得有一个平衡的内在关系模式。‘内在的父母’爱‘内在的小孩’,于是这个人就懂得了自爱。‘内在的小孩’爱‘内在的父母’,于是这个人就懂得了爱别人。

杨丽娟的内在关系严重失衡,只有‘内在的父母’爱‘内在的小孩’,而没有‘内在的小孩’尊重‘内在的父母’,所以她也就没有爱父母和爱别人的能力。

相应地,杨丽娟父亲的内在关系模式可能恰恰相反,是‘内在的父母’极其强大,而‘内在的小孩’却被严重忽视。于是,他成了一个能爱别人但不能自爱的人,这个逻辑发展到极点,就是他为了满足女儿的不合理需求,而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他这种严重忽视自己的人格特征,在其他细节上也可以得到体现,譬如他去最好的朋友家里,也从不肯坐在沙发上,甚至连口水都不肯喝。

我们常讲关系的互补性,其实,这种互补性常隐藏着很大的问题。因为,所谓的关系互补性,常常是两个失衡的关系的相互弥补。譬如,杨丽娟和父亲杨勤冀的关系就是互补的,杨勤冀的‘内在的父母’过于强大,而杨丽娟的‘内在的小孩’过于强大,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他们的关系反而是比较和谐的。但是,他们两个与正常人都无法相处,因为正常人既受不了杨丽娟的只知道索取,也受不了杨勤冀的从不肯索取。

——武志红《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毕业第425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