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

图片发自App

瑞凡.菲尼克斯身上和詹姆斯.迪恩一样,同样有着一种“自我毁灭”的气质,这点上和詹姆斯.迪恩是不谋而合的。他16岁主演的电影《伴我同行》中的角色似乎也印证了他后来的命运:早殇!而影片一开头的旁白解说却不是我希望的瑞凡扮演的那个最重要最成熟最有主见的那个与自己的年纪不相符的角色,而他扮演的角色的命运早在影片开头就被揭示了,似乎影片的悬念就没有了,也让我少了很多的期待。所以后来我都没完整看完电影。这就是所谓的“宿命”吧!看的越深入,伤的就越深,得好久才能从电影中拔出来,影片的魅力就在这里了。最近又听说丹尼尔.戴.刘易斯突然息影了,原因呢,好像和我差不多,就因为他最新出演的电影触碰了他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这点上连他这种级别的演员都无法面对,虽然他努力去驾驭了角色,可是他也觉得自己的演艺生涯也到了尽头。演了一辈子的戏,什么时候才是真正的“尽头”呢!累了,就停下脚步去干点别的喜欢的事吧!(而现在我也觉得自己或许对丹尼尔有些偏见,这种偏见源于当年抛弃了伊莎贝尔.阿嘉妮母子三人。但在现在看来,我觉得当初阿嘉妮看上的是丹尼尔的“表演艺术”,而不是银幕下那个普通的男人。这是两个人的分歧,也是法国女人的浪漫情怀在“作祟”。丹尼尔不想“人、戏”不分,而阿嘉妮看上去分明就是一个“戏疯子”,称之为“法国版的”费雯丽再恰当不过了!看她在《阿黛尔.雨果的故事》、《着魔》、《玛戈皇后》、《罗丹的情人》中的表演,无一不是费雯丽的“附体”和“再现”!)看来,电影演员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同时我也觉得丹尼尔也不属于方法演技派演员,现有的演技派演员也不想成为费雯丽那种“戏疯子”,毕竟为了达到这种表演的方法的要求所作出的牺牲未免太大了,最终的结果就是:“赢得了角色,却失去了自我”。那种方法演技派演员随着艾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达斯汀霍夫曼的老去,早已成为了传说。方法派演技就是那种不断地挑战自我的极限的表演,为了贴近角色似乎是不惜代价的模仿、揣摩,并深入角色的生活环境,最终以达到与角色“合为一体”的效果。这不正是早期的苏联电影所代表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倡导的方法派表演体系吗?后来的美国的方法派理论就是从苏联方面引进过来的。

这两套碟实在是太不好弄了,弄齐两套是不是上天对我的一种补偿呢!正是:“感情失意,而收藏得意”啊!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也给了我许多启示和感慨。这是一部非传统意义上的“恐怖片”,虽然名义上是名义上是“恐怖片”,但以写恐怖小说见长的史蒂芬.金根我们开了一个善意的玩笑,他写这部小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分享他的一段难忘的成长经历。青春不仅需要欢笑,还需要陪伴!

青春无处安放,只有尽情地燃烧。成长,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瑞凡.菲尼克斯就是美国版的安托万,现实版的安托万!

致      成长路上的自己!

《伴我同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