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纲
考查能力
主要测查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大纲解读
机关里每天要接收处理大量信息,如果没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做基础,那么处理日常工作时就会很吃力。
而在处理的过程中也必然需要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所以综合考查的是两种能力,而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记忆。
题量分数
地市级20道,分值不固定,参考0.5分/题
省部级20道,分值不固定,参考0.5分/题
经验汇总
难度时间
常识部分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没有过偏过冷,但范围涵盖广、复习难度大、知识太分散,导致看起来难度很大。
时间留下10-15分钟,平均每题30-45秒,可直接看出的30秒,需要分析研判的45秒内做出。
如果基础知识都不会的话,最好快速蒙题跳过。
十三学科
共涉及历史文化、法律、时政国情、地理、生活、经济、物理、生物、天文、化学、科技、军事、哲学,十三门学科题型。
而地市级与省部级重点差距较大,地市级法律、时政国情、历史文化、地理出现最多,省部级时政国情、历史文化、地理、物理出现最多。
两种题型
我们可以将常识判断部分的题目在内心划分为基础知识题和分析研判题。
基础知识题在30秒内结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分析研判题在45秒内结束,运用自己的分析研判能力做出。
心态认识
入面分数的差距往往徘徊在零点几分,所以如果想争取更大的优势,我们就不能放弃常识的复习,至少我们付出过,没有放弃,以后也就不会后悔。
可同学们普遍认为常识部分的复习没有性价比,导致后期行测分数达到一个瓶颈期,难以突破;而常识的正确率始终徘徊在40%,也就是20题中对8题,可见有很大拉开差距的空间。
复习战略
如何在13类学科中中高效精准复习,科学方法只有一个——“考什么就学什么”
因为在新一年国考和省考中几乎所有题目都能在往年国考中找到类似甚至完全相同的题型,一切方向按照国考的数据来。
考的少的我们就不学,学的越多并不是考的分数就越多,如果学习了13类知识点,那么拿到一个问题,脑中就要考虑13种分类,即使是下意识的动作,也需要处理好久。
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最有可能考查的内容,使我们的得分概率最大化。
如果实在无力复习如此多门学科的知识点,就严格根据国考的真题数据进行取舍;详见部委课堂里的国考真题数据分析。
两种方法
1.排除法
这是最常用也是最基础的方法,乍一看不是一个“方法”,实际上这是最好的办法。
因为常识判断部分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找出正确答案,而是提高得分概率,尤其是最后剩下来一两个选项时,进行判断排除。
2.逻辑分析法
这是比较陌生却暗含在常识判断全过程的方法,很多同学会有误区,认为常识判断知道就能得分,不知道就不能得分,殊不知常识判断中判断两个字就占了50%,所以我们可以运用逻辑去分析选项的对错,并最终判断出正确答案。
失分原因
失分最多的原因是不仔细、不坚定、速度慢,而不是题目很难;忽略了题目细节、做对却没有填对、认为自己不会而直接放弃、分析研判中纠结花费了大量时间,尽管基础知识我们在短时间内无法充满,但仔细、坚定、效率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所提升。
卡点练习
在练习中必须要有卡点思维,基础知识题必须在30秒内做出来,分析研判题必须在45秒内做出来,如果做不出就直接蒙题。
平常就锻炼考试思维,走上考场才能游刃有余,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常识判断部分题目不难,最难的是仔细、自信、时间成本控制,包括整个行测和申论,本质上比的是短期内拿分最多,而不是丢分最多。
知识原则
大道至简。能用一句话简单概括的就不用复杂概念。
能用一个例题解释清楚的就不用两个例题;能在有限时间根据数据高效复习的就不需要全面覆盖。
2021/8/10
公考小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