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杰夫·萨瑟兰《敏捷革命:提升个人创造力与企业效率的全新协作模式》。
「“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是你发现问题的时候,而不是发现问题之后很久再着手解决。”」
——作者
/01/
这是一本从人类行为学和心理学角度讲述Scrum哲学而非具体方法论的书。
看这本书的意义,对我而言,在于大体上了解到了Scrum是怎么回事。
敏捷变革是指用跨部门的小团队进行产品的快速迭代。没有计划是不行的,但是围绕计划做事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变化随时再发生,而且反馈是命中目标的关键。
Scrum的精髓:尊重,赋权,自由,创新,自主,团队,冲刺,优化,核心其实是Mindset的转变,即人胜过流程、应对变化胜过遵循计划。
本书重点讲解了身为作者兼创始人的Scrum之父,讲述了Scrum的起源、方法及其背后的理论依据,中间穿插了诸多的故事,在故事的缝隙中捎带了他玩转Scrum的心得与体会,侧重讲了Why和What,不是实操手册,但是有助于从更深层次了解Scrum,也有助于学习从作者视角去看待工作的本质。
Scrum是一套做事情的方法论,其背后是日本的“丰田精益生产方式”的PDCA的思维和实践及美国空军的OODA循环的哲学,并结合自己在西点军校,越战,科研,商界的经验中所创造出的Scrum的项目管理方法。
《暗时间》一书中说,比起解题思路来,“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思路”更重要,而这本书就是告诉你Scrum是为何会产生。
/02/什么是Scrum?
Scrum原来是一个橄榄球术语,指在一个杰出团队中,所有队员在球场上四处移动,劲儿往一处使,把球在团队内部来回传接。
工业管理经过了小作坊到大生产、流水线科学管理、精益生产三个阶段,Scrum,则是团队的经营哲学,而远非一套照搬的程序设计。
传统的瀑布开发方法,重计划、验收标准严格、难以变更,无法很好的应对节奏快速的现代社会,而Scrum方法则灵活多变,利于试错,及时调整朝向。
Scrum的道理也很简单,找出要做的事情,分清楚重要性和优先级,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团队以及产品负责人,接着就可以冲刺开发或者做事了,定期和使用者或者用户或者客户交流,进行反馈,适应动态需求变化。
敏捷,就是交付导向,迅速迭代,持续交付,动态调整目标的过程,一个将一个大的目标拆分交付的过程。 确定客户要什么,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还有热情。
书中提到的几个不错的工具和理念值得尝试:
沟通饱和度;
人类不擅长评估时间,用1 3 5 8 13区分难度;
敏捷三问+日报;
减少多线程切换;
从用户故事视角写待办事项。人们习惯于用情结、故事去思考问题
所谓敏捷,很多都是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一点小动作就能创造大效应。
/03/如何执行Scrum?
Scrum的实践步骤:
1、挑选一位产品负责人(product owner)。
2、组建一个出色的团队:缔造卓越团队所需的因素:自主感、掌控感和目标感。
多功能:每个团队成员都具备完成工作所需的各种技能,即团队成员必须掌握一整套的技能,成员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接受其他专业的交叉训练;
合作方式:小而精的团队(7人左右)才能保持最高效能,当团队人数增加时,彼此合作的沟通渠道就会增加。5个人的沟通渠道是10条,10个人的沟通渠道就达到了45条;
得到授权,有独立自主权。自我组织,自我管理,有能力决定如何开展工作,并获得了根据自己决定做事的授权。如果团队成员觉得自己能够很好的完成工作,就会产生掌控感
有崇高目标:具有超越寻常的目标,实现这种目标的动力促使他们超越寻常,达到卓越。
3、挑选主管(scrum master):工作职责是召集会议,确保团队运作过程的透明度,帮助团队发现障碍。
4、拟定待办事项清单,并确定优先顺序(product backlog)。
5、改进和评估待办事项清单。
6、冲刺(Sprint):要求团队把固定的一段时间当做冲刺期,设置固定的节奏,在冲刺结束的时候交付产品 。
7、工作透明化:
团队运作不应该有秘密,因为团队知道什么已完成以及什么未完成,他们就能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了。
8、每日立会:小规则:开会时间固定,全体成员参加,开会时间不超15分钟,站起来不要坐下 。
9、冲刺评估或冲刺展示;
一次只做一件事;一次就把事做对 :没有做完的工作和无人使用的产品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本质上是一样的:你付出了努力,最后却没有收获积极成果,改正错误可能会比创造心成绩花费更多的时间。
每周工作时间不能超过40小时。让他们过上平衡的生活,节省了员工决策时的注意力,减少犯错的几率,提高团队任务的速度和质量
10、冲刺回顾:定期回顾检查,持续改善。
11、上一个冲刺阶段结束后,立即开始新的冲刺阶段。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讲到,在一家制针作坊中多人分工协作制作一枚针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由一个人负责全部工作的生产效率,这一事实说明的道理是,工作组织方式对生产力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敏捷团队的亮点就在于组建跨职能团队、快速迭代和清除"障碍"。工作如何执行必须由团队自行决定,至于成果该是什么,则取决于商业价值。
"障碍",是制度,而非人。 "流畅性"根植于"纪律性"。核心思想是尊崇人性,从制度入手,避免一切的浪费和限制。
不要一味的寻找“坏人”,而要找出“坏制度”,因为每个人都是制度的产物,而方法会承认和接受这个现实,进而审视导致失败的制度,最后着力改良制度,而不是非要找出一个人来承担责任。
基于灵活性,始终坚持正确的目标,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做正确的事。
制定正确的框架,提供正确的激励措施,让团队成员享有自由、尊重好人自主权,让团队内部达到“至善”境界。
/04/如何运用于个人?
这还是关于一本生活方式的书籍。
个人觉得Scrum最大的作用就是给人以明确的目标感,不断修正目标感的过程,有了目标做事情就有动力和专注了。
1、寻找工作中的“流畅”状态。
在武术中,有一种概念称为“守破离”,分别是指三种不同的修炼层次。
在“守”的境界中,你懂得所有的规则与动作,不断重复动作,以便让身体学会有关的动作。“守”就是要求你不会出错;
“在”破:的境界中,你在完全熟悉有关动作之后开始学着创新;
“在”离“的境界中,你可以摆脱形式的舒服,算是真正掌握了要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加以创新
这种“守”之后达到“破”和“离”的创造读起来颇有熟悉却有很多新奇发现。
先学习规则和形式,掌握之后再进行创新,最后,在特别熟练的状态下,就可以摆脱形式的束缚,随性发挥,因为一切知识都已经烂熟于心,几乎可以在下意识的状态下作出决定。
整个过程没有浪费的动作,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只是专心致志的发挥出人类自身的能力而已。
2、促进个人成长与实现自我。
设定目标要划分优先级,要有重点,多任务执行会拖累你的速度,全部都要就等于全部都没有。
坚持20个小时
结果需要是可以量化的,可以评估和可以结束的。
不要规划,但是不断改善自己的情况,然后因为是分重点的迭代方式,所以可能某一天就会发现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遇见问题时寻求解决方法,而不是把原因归结为某个人。“基本归因错误”:我们在考虑自己时,往往过于关注情境因素,而在考虑他人的时候,则往往过于关注对方的性格倾向。
不关注工时,只关注产出。
OODA循环,重点不是一开始就做得尽善尽美。
提高个人的创造性: 获得创造的能量, 内在的品质, 运用创造性的能量,
如果你没有自己的公司,你也可以把你自己当做一个公司去经营 |
幸好,在某些领域有人在切实地做着这种工作,真正地完成了一些事情,而不是像在绝大多数传统企业中,只是因拼命生活而在公司里耗费生命,
尊重创造力、接受变化始终都是持续改进的方向。Scrum做到了这些,不仅适用工作,个人与生活都可以尝试去使用。
/05/
书中有关"情绪浪费"和"自我损耗"的观点蛮有意思:
作出任何选择都需要耗费一定的精力,这是一种奇怪的损耗,因为你感觉不到身体的疲惫,但作出良好决定的能力会下降。
当经济货币-钱被满足时,情绪货币就凸显其价值。工作的成效,则要看人是被何驱动的。
持续改进意味着永远不能停止追求改善的脚步。
最喜欢最后一章节,未来如何工作——维尔福公司,无管理制度和组织等级的公司架构,可谓是作者心中理想的Scrum。
正如作者最后写道,熟悉了 Scrum之后,你完全可以超越甚至放弃Scrum的具体流程,只要记得最终目标,并根据Scrum哲学寻找到最合适的过程就行。
*相关推荐阅读:
1、《硝烟中的Scrum和XP》
2、《用户故事与敏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