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散着清幽的茶香,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茶是国饮,是待客的一种日常生活礼仪,茶文化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精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从“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的经典论述,到“万里茶道”、“茶酒论”、“茶之友谊”等“茶叙外交”,茶多次出现在国事外交中,纷纷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茶被广泛地用于外交,既承载着中国人民对外国友人的深情厚谊,更展现了我国“和静之美”的大国风范,堪称具有中国特色的“茶式外交”。
不仅是丝绸之路亦或是海上丝绸之路,他们当中运输的也含有中国制造的茶叶,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茶叶,是如何在我国外交历史上,谱出一幅新篇章的以及下一期我们会讲关于茶全球性跨世界的传播史。
唐朝时期
当阿拉伯商人在东土大唐购买丝绸的同时,也带回了神奇的茶叶,并把它们运往波斯。几乎与此同时,土耳其商人也在中国边境以物易茶。
唐朝刘贞亮曾赞美“茶有十德”,其中提到“以茶表敬意”,这是称赞茶叶可以作为礼物表达敬意的特殊用途。
明朝——赠予友邦藩国
明朝以龙井茶为主,大明太祖常以龙井赠与友邦藩国。这里的藩国即曾经明朝的臣属国,如越南、老挝、朝鲜、薛罗国等。
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 年),威尼斯作家拉马司沃撰写了《中国茶》和《航海与旅行记》,首次把茶文化介绍到欧洲。次年,第一位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葡萄牙人克罗兹,把在中国学到的茶叶知识带回欧洲。
1604年,随着世界贸易的开展,荷兰商人将武夷山桐木的正山小种红茶引入欧洲,1662年进入英国皇室,随后掀起风靡欧洲的下午茶文化,饮茶这一习俗在西方社会也逐渐盛行开来。
清朝——大英使团国礼
清朝自雍正起,渐以普洱茶为主,清初有“夏喝龙井,冬喝普洱”一说。清雍正年间鄂尔泰任云贵总督期间,在滇设茶叶局,统管云南茶叶贸易。鄂尔泰勒令云南各茶山茶园顶级普洱茶由国家统一收购,挑选一流制茶师手工精制,并亲自督办,在贡茶上印《鄂尔泰》私宝,进贡朝廷。
于公元1732年列入《贡茶案册》。有鄂尔泰印的顶级普洱茶,深受雍正皇帝喜爱,“誉满京城”;成为大清帝国赠送给各国皇室的邦交国礼,一度靡欧美,深受英、法、德、意等国皇宫贵族的喜爱,在欧美国家有“东方瑰宝”的美誉。伴随航海贸易的发达,清朝时期是我国国礼茶的鼎盛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邦交茶礼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中美关系趋于和缓,中美都希望恢复两国邦交正常化。1971年,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以西湖龙井作为礼品相赠,馥郁清爽的龙井香就像这场象征中美新关系的破冰之旅,给当时的世界格局带去了不少清风之感。
1972年毛泽东送给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四两母树大红袍,一年只产八两的武夷母树大红袍,毛泽东一次性送给尼克松四两,相当于大红袍的“半壁江山”了。
中国领导人选择了珍贵的武夷大红袍,可见对于尼克松所代表的美国的尊重和对中美关系的看中,也加强了中美两国首脑之间的亲和力,握手言欢,让两国的友谊得到了历史性的升华。
2012年至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指定茶礼
2012年贡润祥普洱茶膏作为博鳌亚洲论坛指定茶礼馈赠世界各国元首、政要及参会中外嘉宾,普洱茶膏再次随大国脚步迈向世界。始于南唐、成于宋、兴于清,原本属于皇室养生的专享品,有了生存的土壤,被进一步传承下去,博鳌亚洲论坛用茶来展现中国式待客之道、体现文化自信也成为了备受瞩目的一大亮点。
目前,红茶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茶饮。茶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是古往今来中国对外交流和经贸往来的重要桥梁,它见证了中华大地的兴衰荣辱,更饱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
中国人对茶文化的精神,渗透到了生活、诗词,绘画,书法,宗教等等,以茶为媒,招待外宾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习俗。在茶文化愈发流行的今天,茶更是成为了国礼,“茶叙外交”也成为我国外交沟通中的一大亮点。
所谓“茶叙外交”,简单理解就是国家领导人之间通过喝茶与茶文化交流,在亲切友好的氛围之下商讨外交事务。一般茶叙是作为一种简便的招待形式,多在早、午茶时间进行,有时也在晚宴之后,多是以请客人品茶为主。几张茶几、座椅,在室内或室外优美的环境中,品茶议事。
茶,是我们的国饮,代表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品味。在中国,以茶待客不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礼仪,更是几千年来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而以茶赠客,在现在更是一种传递祝福的友好表现。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也是礼仪之邦,以茶为国礼不仅展现了我们对客人的友好真诚,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向世界传递我们的友好,传播我们的文化。
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我们中国,大家会联想到我们什么?CHINA?瓷器王国?茶叶大国?这些都是我们的标签,随着对外开放贸易往来不断加强,我们的综合国力,经济文化不断增强,一小片茶叶它所促进的是全球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