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本书 ,我想为自己而活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无声告白》封面的引语,也是吸引我读这本书的原因。找到真正的自己,真好!你成为那个你想成为的自己吗?

图片发自App

01

  小说主要讲的是一个“病态的家庭”,父亲是是一个偷渡到美国的中国人,虽然从哈佛毕业,但从小收到别人异样的眼光,内心是及其自卑的,想要融入美国社会。。母校是美国进步女青年,不想和其他女孩一样成为家庭主妇,在美国六七十年代,想要成为一名医生,与众不同。这样一个家庭,注定是不被看好的。

    他们的三个孩子中,只有二女儿莉迪亚是遗传了母亲美国血统,因而,父亲把爱全给了她,希望她多交朋友,在人群中不显得突出。而母亲则希望莉迪亚成为新时代的女性,把她培养成一名医生。莉迪亚在父母眼中她聪明又好学,有很多朋友,是他们梦想的寄托。但是,事实上 她并没有朋友 成绩也一天天下降。当她发现自己并没有能力去实现父母的梦想,而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刚刚也将离开家,这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她选择投湖自尽,去另一个世界寻求自我。

    正如作者说的:父母越是关注你,对你的期望就越高,他们的关心像雪一样不断落到你的身上,最终把你压垮。就是因为承受太多,而没有自己想要做的,才是她最重要的死因。反观哥哥,他喜欢航空,虽然遭到父亲的冷眼和反对,但他把自己的梦想隐藏,默默实现。


02

  拿我自己来说,我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放学不用家长催,自觉去做作业,每次考试总能拿到好名次。因为我父母对我的期望太高了,我必须很努力才能到达。一旦一次考试没考好,我就会异常难受,压抑。但这种情绪会慢慢积累,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我的爆发,是在高中分文理科的时候。那段时间我各科成绩都下滑了,心情异常烦躁。我想选文科,当一个文艺青年,但父母非要我选理科,就业前景好。我也不知道我那时候哪里来的勇气,逃课跑去爬山。老师告诉家长我没来学校的时候,他们应该很担心吧。

  反正,后面我回家,父亲同意我的选择。我当时嚎嚎大哭,可能是庆幸我终于能自己做一回主了,也可能是对不起,爸爸妈妈,我不能去实现你们的梦想了。


03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是做着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一出生,父母就已经为我们规划好了一生。小学上哪所学校,初中去哪个补习班,大学选哪个专业,毕业后去哪工作。我们似乎只要按这条路走,就能过好一生。当我们稍微有一点不符合他们的想法时,就会听到“这都是为你好,你这孩子怎么这样!”我知道你们爱我,可是你们说的好对我来说是好吗?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是我自己的人生,我想自己过!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写到:“从来如此,便对吗?我们没有必要按照别人的路走,生活是自己的,请为自己而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了这本书 ,我想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