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4周易指要(1-4)

【周易指要】(1) 解析周易的一般原则(代前言)

周易作为一个整体,包括卦名、卦符、卦辞、卦序、爻符、爻序、爻辞等一些部分(通常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个部分,传是后人对经的理解与解释,不在本文研究的范围以内)。卦符,我们称之为卦体,爻是这个整体的组成部分。卦爻运行的规则,我们称之为易道,包括地道、天道与人道。地道反映的是六爻在静态条件下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简单说就是六爻可分为“三个对立面”、“三个圆圈”和“三个层次”。三个对立面是指初与上、二与四、三与五,他们分别处于对立的位置,彼此是不能直接“见面”的;三个圆圈是指初二上四、初三上五和二三四五分别构成三个“圆圈”;三个层次是指初爻为一个层次居下,二三四五爻为一个层次居中,上爻为一个层次居上。处于中层的二爻与四爻、三爻与五爻又分别构成两个成十字交叉的“跷跷板”,如果跷跷板两端相等,我们就叫平衡;如果不等,我们就叫失衡。如果失衡,量大的一端就有压向初爻的趋势,量小的一端就有被撬向上的趋势,我们把这种趋势就叫“地道”。依据这个原则,我们把六十四卦分为“平衡卦”与“失衡卦”两类。天道反映的是六爻在动态条件下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简单说就是六爻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一卦六爻当中,必有一个为开端,另有一个为终结,其它四个爻为过程的中间阶段。由于在卦体上六爻之间有相邻,也有相对,因此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六爻就形成的一个“拐子”的形状,或者说是车轮的形状,开端为“辐”,终结为“輹”,处于过程中间的四个爻形成一个不封闭的圆圈叫“轮”。人道是六爻关系的一种外在规定,反映了人的意志、愿望与要求。人道的规定最初是根据天道,随着卦体的旋转与滚动,天道与人道便分离开来,六爻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反映在卦体上就是下→前→右→后→左→上这个顺序,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视角,也是一根“拐子”,而天道这根“拐子”却随着卦体旋转或滚动而拐来拐去,这也就是说,人道的开端不一定就是天道的开端,人道的终结也不一定就是天道的终结。

爻不是不可以分割的,如果爻不能分割,那么阴与阳便陷入了绝对。一个爻包含着九个数,数分为天数与地数两种,一般情况下天数与地数的比值为一比一点五,个别情况下为一比一点二五。所以阴爻与阳爻的分界线就在天数三与四或地数五与六之间。数还可以分为“定位数”和“大衍数”两类,定位数一经固定在某个爻上以后,便永远和这个爻结合在一起,大衍数则可以在不同的爻之间流动。

无论是数还是爻,都不能脱离卦体单独存在,数的流动是爻变与卦变的根据,三道的作用则是爻变与卦变的外部条件。数是构成卦爻的基本单位或质料,因此它们也属于卦体的一项重要内容。

卦体只有一个,六十四卦是同一个卦体的不同形态。周易六十四卦,首尾连贯,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链条,每一个卦都是这个链条上的一个环节,除了乾卦以外,都是上有所承;除了未济以外,都是下有所启。按照周易六十四卦的顺序,我们把排在单数的卦叫做“原筮卦”,把排在双数的卦叫做“复筮卦”。如果把六十四卦看作是一个统一的过程,那么每一个卦都是这个过程的一个特定阶段,一个宏大的“场面”。

卦名、卦辞与爻辞等用文字表达的部分,统称经文。经文是用来描绘卦爻的状态和变化趋势的,带有比喻性质的我们称为“象辞”或“象”;带有判断性质的我们称为“占”或“断语”。象辞与断语不一定有因果关系,但也不能截然分开,因为有许多判断也通过象来表现。卦辞是对某一个卦的状态、特征等等的描绘与判断,爻辞是对某个爻的处境与变化趋势的描绘与判断。象大体上可分为卦象(整体象)、爻象(局部象)和易道象三类。断语中则有整体判断与局部判断、决然判断与或然判断、现状判断与未来判断等等。辞的主旨在于用文字描绘卦爻的状态,揭示卦爻运动与变化的机制与机理。因此研究经文不能脱离卦体与易道,这是一条根本原则。但是离开经文也不能正确认识卦体,理解易道,这可以说是一条基本原则。

作为体系的周易,还有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这是周易在表述上的一个原则,即前面说过了的,后面就不再重复,也即凡有前例可循,后面就可以类推。周易经文的内容无限丰富,一个重要原因就在这里。解析六十四卦,必须前后顾及,因为卦不是孤立的。

以上是解析周易六十四卦的一般原则,这些原则的详细内容,读者可参看鄙作《学易笔谈》和《学易杂谈》。本解析将依据这些原则对六十四卦做出解释,由于不是全面的完整的解释,只是提示要点,所以定名为【周易指要】,以就教于明达。

【周易指要】(2)百条术语释义


案语:本文是《学易杂谈》中的一篇旧作,移到此处是为了读者阅读方便,原来的说明是:自从2002年8月30日起,笔者在读书论坛陆续贴出三组学习周易的体会文章,一组是《学易笔谈》共44篇,一组是《易国春秋》14篇,再一组就是《学易杂谈》。由于这些东西拖得时间很长,不要说读者看起来费力,就连作者自己也感到力不从心,本来一部非常严谨的周易,经过这样的一番折腾,似乎成了杂乱无章的东西。因此有必要把自己的思绪做一个整理,于是有了这篇《百条术语释义》。



众所周知,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易学名词术语,简直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每一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术语,每一个门派有每个门派的术语,甚至每一个易学家也有每个易学家的术语。子曰“必也正名乎”,倘做深入研究,不弄清这些术语的含义,也就不知所云。笔者在学习周易的过程中,也使用了许多术语,这些术语,有的是完全沿袭了传统易学;有的名词虽属传统易学,但内容、含义有了改变;有的则是自己的杜撰,目的是想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此前的文章中大部分都已谈及,现在的整理重发,一是想把这些认识进一步条理化、清晰化,二是也为读者提供一些方便,省得每篇文章都要解释。


目录:

    一、总类

    1、周易

    2、易经

    3、显学

    4、幽学

    5、素

    6、朴

    7、章

    8、质

    9、道

    10、器

    11、传统易学


    二、易数类

    1、易数

    2、天地之数

    3、天数

    4、地数

    5、零

    6、大衍之数

    7、动数

    8、静数

    9、定位数

    10、卦爻之数

    11、卦数

    12、爻数

    13、九六

    14、叁天两地

    15、五天四地

    16、叁伍以变


    三、爻类

    1、爻

    2、爻性

    3、爻量

    4、阴爻

    5、阳爻

    6、阴阳界

    7、纯爻

    8、临变爻

    9、爻位

    10、相邻

    11、相对

    12、君位

    13、爻时

    14、爻序

    15、三个“对立面”

    16、三个“圆圈”

    17、三个“层次”

    18、两个“跷跷板”

    19、两根“拐子”

    四、卦类

    1、卦体

    2、原筮卦

    3、复筮卦

    4、平衡卦

    5、一般平衡卦

    6、微妙平衡卦

    7、失衡卦

    8、一般失衡卦

    9、严重失衡卦

    10、亨通卦

    11、窒卦

    12、八卦

    13、同体异构


    五、易道类

    1、易道

    2、地道

    3、天道

    4、人道

    5、天元

    6、地元

    7、人元

    8、只出不入

    9、只入不出

    10、君子之道

    11、天人合一

    12、天地合一

    13、地人合一

    14、三道皆合

    15、天人相悖

    16、天地相悖

    17、地人相悖

    18、不合时宜

    19、不合人道

    20、和合


    六、卦变类

    1、卦变

    2、爻变

    3、位变

    4、时变

    5、爻变位不变

    6、位变爻不变

    7、爻变位亦变

    8、原始反终式

    9、中道而返式

    10、同元不同方

    11、左旋右转式


    七、易象类

    1、易象

    2、爻象

    3、卦象

    4、易道象

    5、天道象

    6、地道象

    7、人道象

    8、初筮告

    9、主星

    10、伴星


    一、总类

    1、〔周易〕,指不包括易传的易经。周易是一个无比严谨的、首尾连贯、环环相扣的体系,它描述了宇宙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就其研究对象和方法而言,它无疑是一种哲学,只不过不同于现代的形式;它是一种最原始的哲学,更可能是一种未来的哲学,一种不仅能够概括和总结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成果,而且能够综合科学和艺术、融会情感和理智、包纳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达真善美境界的更高级的哲学。

    2、〔易经〕,作为一个整体,包括卦名、卦辞、卦符、爻符、爻序、爻辞、卦序等这样一些部分。这些不同的部分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这就是易经。

    3、〔显学〕,主要是指卦名、卦辞、卦符、爻符、爻辞、爻序、卦序(爻题例外)等部分,因为这些部分是可见的,或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把这部分内容称为“彰显之学”或简称“显学”(不同于中国学术史上的“显学”),好比“清荷”,这是浮出水面的部分。主要内容有:形体与形态、形态与态势、态势与事情等。

    4、〔幽学〕,系指周易中一部分不可见或不容易直接见到的内容,如易数、易道等。卦符作为卦体,是可见的,本应归入“显学”部分,但因为平面的垒砖头式的“六画”已经远离了真实的卦体,因此,对卦体的探讨,也只得放在“幽学”之内。这是“清荷”潜在水下的部分。“幽学”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章与质;二是素与朴;三是器与道,这可以看成是易经的“三大范畴”。

    5、〔素〕,素是构成卦爻的单纯到不能再单纯的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素有三种,一是天数,二是地数,三是介于天地之间的不天不地或亦天亦地的数。在一般情况下,素只有两种,即天数与地数,二者互不兼容,兼容就意味着不单纯。素只有在群体或整体中才能存在,在与对方的比较中才能存在,如果失去了某一方,则另一方也便失去了存在的条件。

    6、〔朴〕,朴是素的整体,首先它包容了一切素;其次是这些原本互不兼容的素在一定条件下又和睦共处。朴和素的关系不同于章和质,章和质是并列关系,朴和素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章和质有同一性,朴和素有统一性。朴分三种状态,一为原始状态;二为终极状态;三为标准状态,这些状态也可统称“自然态”。

    7、〔章〕,章是爻内所包含的与自身性质不同或相反的另一种存在。阴爻的“章”是天数,阳爻的“章”是地数。

    8、〔质〕,与章相对待的是“质”。如果把章与质看成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的话,那么质就是主要的或基本的方面,章则是次要的非基本的方面。爻的阴阳性质决定在质不在章,阴阳就是质或质的表现。章与质不是截然对立的,在一定条件下,章可以转化为质,质也可以转化为章。章与质的统一(确切说是同一)就是数,就是天数与地数。天数与地数是构成质的要素,也是构成章的要素。

    9、〔道〕,也叫易道,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指具体的道路。道分天地人三种,这是三种不同性质的“道”。易道则是这三种道的总称。

  10、〔器〕器是经过人的头脑加工的朴,相对于“自然态”的朴而言,这是一种“人为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卦体。

    11、〔传统易学〕,所谓传统易学,是指肇始于先秦、成型于汉魏、发达于唐宋、传承至今天的易经研究的结论和方法,包括“象数”、“义理”为主导的种种不同流派。

    二、易数类

    1、〔易数〕,主要指天地之数、大衍之数和卦爻之数。

    2、〔天地之数〕,天地之数不是自然数,更不是什么奇数和偶数,它是用数的形式,对万事万物进行抽象和概括的结果;广义的天地之数是一个从零出发最后又返回到零的数,是质和量同一的数,因而是绝对数、大限数,是数外无数的数;狭义的天地之数是天数、地数与零的总合。

    3、〔天数〕,天地之数当中的一种,在不包括零的情况下有二十五个,二十五个数一律平等,彼此之间,既没有质的差别,也没有量的差别。

    4、〔地数〕,天地之数当中的一种,在不包括零的情况下有三十个,三十个数一律平等,彼此之间,既没有质的差别,也没有量的差别。

    5、〔零〕,天地之数当中的一种,它是天地之数的开端,又是天地之数的终结;还是介于天地之间的“不天不地”或“亦天亦地”的数。

    6、〔大衍之数〕,天地之数还可以分为动静两类,大衍之数是天地之数当中的动数,其中天数有二十三个,地数有二十七个,合计五十个,有四十八个可以在不同的爻与爻之间流通。另有两个数处于动静之间。

    7、〔动数〕,也即大衍数。有四十八个可以在不同的爻与爻之间周流,另有两个虽不能离开本爻,但在原位也能滚动。

    8、〔静数〕,也即定位数。用于确定爻的方位的数,因为不能脱离本爻,所以相对于本爻而言,也叫静数。

    9、〔定位数〕,用于六爻定位的数,其中天数三个,地数四个。

  10、〔卦爻之数〕,是具有空间方位性质的天地之数,是受到制约与规范的天地之数。

  11、〔卦数〕,卦内所包含的天地之数,一个卦在特定的时间内,不是包含二十四个天数和三十个地数,就是包含二十五个天数和二十九个地数。

  12、〔爻数〕,指爻内所包含的天地之数,在特定的时间内,每个爻都是九个数,或者都是天数,或者都是地数,更多的是天地数混杂。

    13、〔九六〕,九六是指的爻量,如果以一个天数的量为一,一个天数的量相当于一个半地数的量,那么一个纯阳爻的量就是九,一个纯阴爻的量就是六。

    14、 〔叁天两地〕,是指天数与地数的一般量比,即一个天数的量相当于一个半地数的量,或者说一个地数的量相当于三分之二个天数的量。

    15、〔五天四地〕,是天数与地数的特殊量比,即一个天数的量相当于一点二五个地数的量,

    16、〔叁伍以变〕,是指爻变的临界点,一般情况下,阴阳爻互变是在天数三与四之间,或者说是地数五六之间。

    三、爻类

    1、〔爻〕,爻是数的一个小群体;是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领域;是一个方位;是过程的一个阶段;是卦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方面。而卦体则是集时空为一体的可以模拟万事万物的数字化的全息模型;

    2、〔爻性〕,即爻的属性。根据属性区分爻有三种,一是阳爻,二是阴爻,三是介于阴阳之间的不阴不阳或亦阴亦阳的爻。

    3、〔爻量〕,系指爻的规模、程度、速度等等可以用数表示的东西,爻量是由爻内所包含的天数与地数决定的。

    4、〔阴爻〕,爻的一种,用符号“--”表示,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爻内所含天数为零至三,或者地数为六至九,那么这样的爻就叫阴爻,所以阴爻按量分有四种。

    5、〔阳爻〕,爻的一种,用符号“—”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爻内所含天数为四至九,或者地数为零至五,那么这样的爻就是阳爻,所以阳爻按量分有六种。

    6、〔阴阳界〕,当着一个天数的量相当于一个半地数的量的时候,在天数三四之间,或者是地数五六之间,有一个“阴阳界”,作为爻,这是一个“不阴不阳”或“亦阴亦阳”的爻,是阴阳未判的“混沌”状态,是阴变阳或者阳变阴的中介与桥梁。

    7、〔纯爻〕,包含有九个天数的爻叫纯阳爻,包含有九个地数的爻叫纯阴爻。

    8、〔临变爻〕,包含着三个天数和六个地数的爻叫临变的阴爻,或者叫最强大的阴爻;包含有四个天数和五个地数的爻叫临变的阳爻,或者叫最弱小的阳爻。

    9、〔爻位〕,系指爻的空间方位,在球形卦体上,六爻分处于上、下、前、后、左、右。

  10、〔相邻〕,系指在空间上有直接联系的爻,如下爻与前后左右爻为“邻”,前爻与上下左右爻为“邻”,左爻与上下前后爻为“邻”等。

  11、〔相对〕,系指在空间上没有直接联系的爻,如上与下、前与后、左与右。

    12、〔君位〕,系指周易卦序中奇数卦(如乾、屯、需等)的下位。

    13、〔爻时〕,系指六爻在过程中所表现的阶段,爻时用天干来表示。

    14、〔爻序〕,指六爻的顺序,即初、二、三、四、五、上。

    15、〔三个“对立面”〕,六爻分处于三个“对立面”或叫三个“空间对称”,即上与下、前与后、左与右。

    16、〔三个“圆圈”〕,六爻分别构成三个“圆圈”,即下前上后、下右上左和前右后左。

    17、〔三个“层次”〕,依据高低,六爻分为三个“层次”,即下爻为第一个层次,前后左右为第二个层次,上爻为第三个层次。层次越高,势能越大。

    18、〔两个“跷跷板”〕,前爻与后爻形成一个“跷跷板”,左爻与右爻形成另一个“跷跷板”,两个“跷跷板”成十字交叉。

    19、〔两根“拐子”〕,在球形卦体上,六爻按下→前→右→后→左→上顺序形成一根“拐子”,曰初、二、三、四、五、上,这根“拐子”叫人道;曰甲、乙、丙、丁、戊、己,这根“拐子”叫天道。在乾卦中,两根“拐子”是一致的。在坤卦中,人道这根“拐子”没有变,天道这根“拐子”变成己、庚、辛、壬、癸、甲,两根“拐子”还是一致的。在其它卦中,再也没有两根“拐子”完全一致的情形。

    四、 卦类

    1、〔卦体〕,指球形卦体,平面六画是球形卦体的简化或变形。卦体是一个诸爻紧密联系着的整体,一个数能够周流的球体,一个集时空为一体的活生生的、万能的、长青的卦体。卦体只有一个,它反映了世界的统一性,卦体的形态大体有六十四个(即六十四卦),它反映了世界的多样性。

    2、〔原筮卦〕,指周易卦序中的奇数卦,如乾、屯、需等,所用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

    3、〔复筮卦〕,指周易卦序中的偶数卦,如坤、蒙、讼等,所用天干为己庚辛壬癸甲。

    4、〔平衡卦〕,在六爻中,如果前后左右四个爻等量,或者前与后、左与右分别等量,那么这样的卦就叫平衡卦,如乾、坤、剥、复、既济、未济等,六十四卦中,共有十六个平衡卦。

    5、〔一般平衡卦〕,在平衡卦中,如果下爻与上爻等量,如乾、坤等,或者下爻的量大过上爻,如复、既济等,那么这样的平衡卦就叫一般平衡卦。

    6、〔微妙平衡卦〕,在平衡卦中,如果下爻的量小于上爻,那么这样的平衡卦就叫微妙平衡卦。如剥、渐等

    7、〔失衡卦〕,在六爻中,如果前后左右四个爻不等量,那么这样的卦就叫失衡卦,如屯、蒙、需、讼等,六十四卦中共有四十八个失衡卦。失衡卦又有一般失衡卦和严重失衡卦的区别。

    8、〔一般失衡卦〕,在失衡卦中,如果下爻的量大过上爻,那么这样的卦就叫一般失衡卦,如屯、需等。

    9、〔严重失衡卦〕,在失衡卦中,如果下爻与上爻等量,或者上爻的量大过下爻,那么这样的卦就叫严重失衡卦,如蒙、师等。

  10、〔亨通卦〕,指卦爻运行通畅无阻的卦,如乾、坤、屯、蒙等。

  11、〔窒卦〕,也叫“穷卦”,指卦爻运行中遇到阻隔的卦,如讼、师等。

    12、〔八卦〕,八卦(三爻卦)不是独立的卦体,不能定位,也不能取象。八卦的总合是一个特定的球形卦体,八卦是这个卦体上的八个部位,是六爻之网的“网结”,是数的“枢纽”、“编组站”、“交换平台”,是相邻三爻共有的“国门”。

    13、〔同体异构〕,指卦体相同而内部结构不同。例如有两个阳爻和四个阴爻的屯卦,其内部就有数百多个不同的结构。

    五、易道类

    1、〔易道〕,易道是一个总称,指卦爻的运行规则或规律,易道依附于卦体,并非说在卦体之外还有一个什么抽象的“易道”,易道有三,即天地人三道,三道性质不同,不可混而一谈,但三道在卦体上又交互作用,彼此消长,共同推动了卦爻的运动、发展与变化。

    2、〔地道〕,地道是卦体六爻在静态条件下的一种相互关系,或者说是六爻在空间上的差异与联系。严格说来地道还不算“道”,因为这里还没有运动;但也可以算“道”,因为它是运动的潜在原因。在两个“跷跷板”上,量大的一端向下,或者量小的一端向上,这种趋势就叫地道。


    3、〔天道〕,天道是指卦体六爻在时间上的差异与联系,或者说是六爻在动态条件下的一种相互关系;六爻在时间上的顺序,原筮卦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来表示。复筮卦用己庚辛壬癸甲来表示。由于天道与人道的错乱,在球形卦体上,按照人道的顺序,“天道”一般有四十八条,个别卦有十六条。

    4、〔人道〕,人道是六爻关系的一种外在规定,反映了人的意志、愿望与要求。平面六画自下而上的顺序就是人道,在球形卦体上则是下→前→右→后→左→上这样一个顺序。

    5、〔天元〕,天元为甲,它是原筮卦在天道上的开端,是复筮卦在天道上的终结。

    6、〔地元〕,地元为己,它是原筮卦在天道上的终结,是复筮卦在天道上的开端。

    7、 〔人元〕,人元是下爻也即初爻。元筮卦的人元为“大君”,复筮卦的人元为“从王事”。

    8、〔只出不入〕,指天元和地元的性质,在原筮卦中,天元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在复筮卦中,地元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

    9、〔只入不出〕,指天元和地元的性质,在原筮卦中,地元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在复筮卦中,天元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

    10、〔君子之道〕,人道在一般情况下就叫君子之道。

    11、〔天人合一〕,即天道与人道的合一,例如乾与坤,这是整个两条道的合一,其它卦中再没有两条道完全合一的情形,但在个别爻与爻之间还有天人合一的情形,例如坎卦二爻为戊,三爻为己,由二至三合乎人道,由戊至己合乎天道,这也是一个天人合一。

    12、〔天地合一〕,即天道与地道的合一,例如屯卦,初爻为乙,三爻为丙,上爻为丁,三爻与五爻失衡,三爻有向上的趋势,那么由初至三,或者由三至上,就叫天地合一或者是天地皆合。

    13、〔地人合一〕,即地道与人道的合一,例如同人卦二爻四爻失衡,初爻有至二的趋势,由初至二又合乎人道,这就叫地人合一。

    14、〔三道皆合〕,这种情况极为少见,例如泰卦,三五失衡,五爻有向上的趋势;五爻为乙,上爻为丙;由五至上合乎人道,这就是一个三道皆合。

    15、〔天人相悖〕,也叫天道与人道发生顶撞,例如屯卦五爻为戊,上爻为丁,由五至上合乎人道但正与天道相悖;由丁至戊合乎天道但又正与人道相悖。

    16、〔天地相悖〕,天道与地道反向运行,例如小畜二四失衡,二爻有向下的趋势;但二爻为乙,上爻为丙,按照天道二爻又当向上,这就是天地相反或天地相悖。

    17、〔地人相悖〕,指人道与地道违行,例如蒙卦二四失衡,二爻有向下的趋势;由初至二合乎人道但不合地道,由二至初又正与人道相悖。

    18、〔不合时宜〕,指爻的运行没有合适的时机,例如屯初为乙,屯二为己,由初至二,这就是不合时宜。不合时宜的极端就是相悖,例如从乙至甲,从丙至乙等等。

    19、〔不合人道〕,一般指脱离人道的行为,例如由初直接至三,由三直接至上,或者由三至初等等。不合人道的极端就是相悖,例如由二至初,由三至二等等。

    20、〔和合〕,指阴爻与阳爻之间的交汇、交融,和合是有条件的,一般是有合适的时机、有利的形势,再有就是至少不与人道相悖。

    六、卦变类

    1、〔卦变〕,指卦与卦之间的相互变化,包括爻变、位变和时变。卦变反映卦与卦之间的本质的或内在的联系。

    2、〔爻变〕,指爻的阴阳变化。如果一个卦中,爻的阴阳起了变化,那么这一定引起卦变。爻变反映了卦的内在变化。

    3、〔位变〕,指爻的方位起了变化。如果爻的方位起了变化,即便是爻没有变化,那么这也是卦变。例如屯变蒙,原来的阴阳爻没有变化,但卦却发生了变化。位变反映了卦的外在变化。

    4、〔时变〕,指爻所表现的时间起了变化,一般时变总是和位变结合在一起的。

    5、〔爻变位不变〕,卦变当中的一种形式,例如复卦变无妄,爻位没有变化,但某些爻的阴阳起了变化。当然爻时也起了变化。

    6、〔位变爻不变〕,卦变当中的一种形式,例如屯变蒙。当然爻时也起了变化。

    7、〔爻变位亦变〕,卦变当中的一种形式,例如蒙变需,既有爻的阴阳变化,也有爻位与爻时的变化。

    8、〔原始反终式〕,卦变的基本形式,包括覆卦,但又不归结为覆卦,如屯变蒙为覆卦,即整个的颠倒。蒙变需不是覆卦,但也是整个的颠倒,这也叫原始反终式。

    9、〔中道而返式〕,卦变的一种特殊形式。如果是一个卦中间的某个爻没有运行到上爻,中途返回来占了初位,从而变成另一个卦。例如坤卦五爻变成了屯卦初爻,这就叫中道而返式。

    10、〔同元不同方〕,卦变的一种特殊形式。如果一个卦在变成另一个卦的时候,初爻的爻位没有变,改变的只是运行方向与时间,那么这种形式的卦变就叫同元不同方,也叫“分道扬镳式”或“殊途同归式”,例如师变比、萃变升。

    11、〔左旋右转〕,卦变的一种特殊形式。如果一个卦在变成另一个卦的时候,中间四个爻也发生旋转,那么这种形式的卦变就叫左旋右转,例如履变泰、井变革。

    七、易象类

    1、〔易象〕,易象是用形象的语言,对卦爻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状态的描绘,这是周易在表述上的一大特色。用形象的语言对具象的卦爻的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的描绘,或者说对卦爻运动和变化规律的描绘,反映了自然、社会和人们的思维运动和变化的规律。

    2、〔卦象〕,卦象就是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卦的整体状态。卦象一般可分为方位象、事物象。

    3、〔爻象〕,爻象就是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爻的状态。爻象一般分为阴爻与阳爻的取象、某爻同其它爻关系的取象。

    4、〔易道象〕,易象的一种,主要描绘卦爻的运行状态。易道象一般可分为天道象、地道象和人道象。

    5、〔天道象〕,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爻与爻在时间上的联系,如用“天子”、“帝”、“王”、“宗”、“父”等来表示天干之甲,用“心”表示天干之辛等。

    6、〔地道象〕,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卦的形势或爻的运动趋势,如“垂其翼”、“鼎折足”、“折其右肱”等。

    7、〔人道象〕,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爻与爻的外在联系和运动趋势,如“君子”、“小人”、“寇”等。

    8、〔初筮告〕,周易经文中第一次出现的字、辞。

    9、〔主星〕,也叫“准星”,系指“初筮告”,例如泰卦五爻讲“帝乙归妹”,这句爻辞是个“初筮告”,也可以叫主星或准星。

    10、〔伴星〕,周易经文中再次或多次出现的字、辞,例如归妹五也讲“帝乙归妹”,这个“帝乙归妹”就是一个伴星。伴星与主星一定有某种共同点,但也一定有不同的地方。


【周易指要】(3)乾第一

【卦体】

1、乾卦六爻皆阳,这从爻画上可以直接看出来,六爻之间的差异不在质量上,而在方位与时间上。

2、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乾卦每个爻所包含的数都是四个天数和五个地数,这样就还有一个天数潜藏起来。

3、六爻分据六虚,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反映的就是下前右后左上。

4、乾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用场所的变更反映时间的变化,因此时间在乾卦中是“凝固”的,六爻无所谓先后,它们是一种并列关系。

5、如果把场所固定化,那么乾卦六爻的顺序,就反映了事物发展与变化的顺序,在这种情况下,六爻又是有先有后的,它们是一种包容关系。

6、六爻作为一个统一体,它的“中心”与“重心”合而为一,所以卦体既是一个平衡状态,又是一个悬浮状态。假定我们把天数与地数看作是方向正好相反的矢量,那么每个爻的量就是零,整个卦的量也是零,所以也可以说是“零状态”。

7、从均衡的角度讲,乾卦是一个标准的或典型的球体,是一个最完美的形态。

【易道】

1、作为顺序,六爻初二三四五上,我们叫做“人道”,这是一条观察的顺序,它反映了人的意志、愿望与要求。

2、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也就是甲乙丙丁戊己,我们把甲乙丙丁戊己叫做“天道”,它反映的是六爻客观的或内在的先后顺序。

3、平衡卦中,“地道”的作用不明显,但从乾四的“或躍在淵”也可以看出它的向下的趋势。

4、乾卦六爻运动的原因,固然和人的意志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天干当中蕴涵的能量差别,乾初甲的势能最小,但它的“潜能”要大于其它爻。

附图:


【象辞】

1、乾卦的文字并不多,但用的“象”却不少,比如“龙”、“田”、“大人”、“君子”、“日”、“夕”、“渊”、“天”、“首”等,如果我们把动词、形容词等也纳入“象”的范畴,那么乾卦中的“象”还应该包括:“元”、“亨”、“利”、“贞”、“潜”、“勿”、“用”、“见”、“在”、“终”、“惕”、“若”、“或”、“跃”、“无”、“飞”、“亢”、“有”、“群”等。

2、象可分为爻象、卦象与易道象三类,如“田”、“渊”、“大人”等可以看作是爻象,“龙”可以看作是乾的卦象,“君子”、“或躍在淵”等可以看作是易道象。

3、象的意义在于描述卦爻的状态,提示发展、变化趋势等。

【断语】

1、乾卦中有许多属于判断的辞句,如“吉”、“厉”、“咎”、“悔”等,广义的断语还应包括“利”、“贞”、“用”、“有”、“无”、“或”等,有些象辞实际上也是判断,如“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等。

2、断语可分为总体判断与局部判断,也可分为现状判断与未来判断,在未来判断当中还可分为决然判断与或然判断。卦辞一般属于总体判断,爻辞一般属于局部判断,描绘卦、爻现状的属于现状判断,描述卦、爻发展变化趋势的属于未来判断,如乾二“见龙在田”是个现状判断,而“利见大人”属于未来判断。乾四“或躍在淵”是个或然判断,乾上“亢龍有悔”是个决然判断。

【简译】

乾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一个卦,所有的内容都是“初筮告”,都具有普遍意义。

卦辞:元亨,利贞。

从乾初甲的潜能高于其它爻这一点,得出初爻不会窒息,这就是卦辞“元亨”的意思,初为“元”,“亨”为通畅。又从乾卦是个均衡卦这一点,得出“利贞”这样一个判断,“利”为适宜,“贞”为稳定。“元亨”与“利贞”是乾卦的两个特点,也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

初九,潛龍,勿用。

    “潜”为潜藏,“龙”是卦象,也是爻象,初爻与其它爻的区别是还没有显现,又从爻画和爻题可知此爻为下为初,“下”是方位,初是开端,故知此爻为“元”。这可以看成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个,如果此爻不动,乾卦的完美形态就能保持不变,所以爻辞断为“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见”为“现”,“見龍在田”是个爻象,也是一个现状判断,与初爻的“潜”相比,表明这个爻已经由隐至显,也可以说进入人的视野,从方位上看是已经由下至前。“利見大人”为适宜出现“大人”,这是一个预断。又由此爻为“乙”,断定此爻处在转折点上,其运行方向是由前至右。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三爻不复称“龙”,但因有初二两个前例,故也可视为“龙”。与初二相比较,三爻更强调了“人”的行为规范,也即“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君子”指循道之人,此处特指按照天道行进的人。“终日乾乾”为整日勤勉不怠。“夕惕”为临近傍晚仍保持警惧。在卦体上,此爻行将由显至隐,故有“终日”、“夕”和“若厲”之说。“无咎”是一个预断。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或躍在淵”是一个或然判断,是说有这种可能。这是因为随着初爻至二,四爻有可能进入初位。“无咎”是一个决然判断,也是一个或然判断,即无论此爻进不进入初位,都没有灾难。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飞龙在天”与乾二“见龙在田”相对,这是一个爻象,也是一个现状判断。通常的理解是“天”在上,“田”在下,从卦体上看,这里的“天”、“田”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无所谓上下,这可以认为是天地未分,或天地之际,真正的“天位”是上爻,与初爻的“渊”相对。“利见大人”同乾二一样,也是处在转折点上,也是一个预断。

上九,亢龙有悔。

“亢龙”为象,“有悔”为断,这里的象与断存在着因果关系,“亢”说明龙的进发不能自已,而在卦体上却已经没有发展的余地,也可以说是“与时偕极”,既没有多余的空间,也没有多余的时间了,这就是“有悔”的原因。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用九”是指随着乾卦的终结,那个潜藏着的天数就要“上岗”,这个天数一经上岗,乾卦六爻之间的均衡局面就会打破。“見群龍無首”是个预断,预示着乾初将失去元首的地位。为什么乾初失去元首的地位却说是“吉”呢?这是因为乾卦的均衡局面,既是一个完美的状态,也是一个僵死的状态,只有打破均衡,才能运动、发展与变化,也就是要出现一个龙腾虎跃的局面。

【简析】

乾卦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提出或包含了许多重要原则,主要有动静原则、和合原则、均衡原则、普遍联系原则、定位原则、终始原则、道义原则、辟阖原则、主从原则、取象原则、判断评价原则、利益原则等等。

    1、动静原则。乾卦动静主要体现在用空间的变换来表现时间的变化,因此时间在乾卦中是“凝固”的,人们感觉到的只是场所的变更,但表现的却是时间的顺序性、间隔性和持续性。乾卦的动因主要是天道与人道的作用。

2、和合原则。“和”指爻与爻之间的相互并列与依存,“合”指爻与爻的同一或无差别境界。乾卦六爻的和合,主要体现在阴与阳的同一、天道与人道的同一、中心与重心的同一以及形体与形态的同一这样几个方面,无论是和还是合,又都是建立在差异、差别或对立的基础上。

3、均衡原则。这是从六画一致进而到数的完全相同得出的一个结论。由六爻均衡再进一步看出二与四、三与五这两个“跷跷板”处于平衡状态。

4、普遍联系原则。主要体现在每个爻都不是单独存在,它们之间或相邻,或相对,或并列,或包承,并通过运动实现转化。

5、定位原则。乾卦提示我们三种定位方法,一种是上下前后左右,这是一种根据视角得来相对的定位,二是天数与地数定位,三是天干定位,对卦体而言后两种定位是绝对的定位。

6、终始原则。乾卦以初甲为始,以上己为终。

7、道义原则。乾卦六爻的顺序,既是天道,也是人道,表现在卦体上就是下前右后左上,而下前右后左上,也就成了一条“君子之道”,按照不按照这条路线行进,也就成了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

8、辟阖原则。乾初甲为始,甲在乾卦中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乾上己为终,己在乾卦中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前者为“辟”,后者为“阖”。

9、主从原则。乾初为甲为“元”,其它爻都从属于这个爻,或者说甲包容着其它爻。

10、取象原则。即不离卦体与易道,或者说是通过象来展现卦体与易道。比如乾卦取象“龙”,这是因为龙可潜、可跃、可飞、可亢,可以在渊、在田、在天,具有高度的自由,但也不是没有限度,“龙”也要受空间与时间的制约。

11、判断与评价原则。如直言判断、假言判断,以及根据判断内容而区分的整体判断与局部判断、决然判断与或然判断、现状判断与未来判断等。

12、利益原则。如整体利益中的稳定与发展(“贞”与“亨”),局部利益中的生存与发展等(贞、亨、咎、悔等),这也是判断的依据。

以上这些原则,具有普遍意义,其中尤其是动静、和合与均衡三大原则,更是贯穿六十四卦。当然,乾卦蕴涵的原则也还不止这些,例如乾卦二五都讲“利见大人”,当我们知道了乾卦二五这两个爻位都处在转折点上以后,那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在同等条件下,转折时期容易出现强者。这个结论是可以当成规律,也可以当作原则的。

【误区】


传统易学对乾卦的解释存在着许多的误区,例如:

1、把六爻卦肢解为两个三爻卦,这就割断了爻与爻之间的各种联系。

2、依据八卦得出的“乾纳甲壬”,这就割裂或掩盖了爻与爻在时间上的联系。

此外还有许多,如把“利见大人”解释为“利于求见大人”,把五爻定为“君位”等等。

【周易指要】(4)    坤第二

          【卦体】


1、坤卦六爻皆阴,这从爻画上可以直接看出来,如同乾卦一样,六爻之间的差异不在质、量上,而在方位与时间上。

2、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坤卦每个爻所包含的数也是四个天数和五  个地数,另有一个天数潜藏。

3、六爻分据六虚,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反映的也是下前右后左上。

4、坤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用时间的变化来反映场所的不同,因此场所在坤卦中是“固定”的,六爻有先有后,这就形成了一种包承关系。

5、六爻作为一个统一体,它的“中心”与“重心”还是合而为一,无论是从结构还是从状态上讲,它与乾卦完全相同,所以我们说是“乾坤一体”,所不同的就是“倒过来”,坤就是倒过来的乾。

【易道】

1、由于坤是倒过来的乾,所以坤卦六爻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也就变成了己庚辛壬癸甲,初二三四五上是“人道”,己庚辛壬癸甲是天道。在坤卦中,天道与人道还是一条道,但内容却与乾完全相反。

2、乾卦初爻甲的潜能,传递到上爻后将衰竭殆尽,随后便是一个转向反弹,但转向以后的能量有限,所以坤卦自三爻始,就呈现一种相对的静止状态,只有时间在继续流逝。



【象辞】

1、与乾卦相比较,可以看出坤卦又多了许多象辞,如“牝马”、“主”、“攸往”、“先”、“后”、“西南”、“东北”、“朋”、“得”、“丧”、“安”、“履霜”、“坚冰”、“至”、“直方大”、“不习”、“含章”、“从王事”、“成”、“括囊”、“誉”、“黄裳”、“战”、“野”、“其血玄黄”、“永”等。

2、同乾一样,这些象也可分为爻象、卦象与易道象三类,如“霜”、“冰”、“黄裳”等可以看作是爻象,“牝马”可以看作是卦象,“直方大”、“不习”等可以看作是易道象。这些象有的是描述卦爻的状态,有的则是提示卦爻的发展与变化趋势。这些新出现的象辞,也都是“初筮告”。

【断语】

坤卦中也新出现了一些属于判断的辞句,如“安”、“永”、“成”、“誉”等。坤卦中的判断,可参照乾卦中的判断分类,比如“或从王事”是一个或然判断,而“无成有终”却是一个决然判断。

【简译】

坤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二个卦,在内容上除了有与乾相同的一面,也有自己的特点。

卦辞: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我们已经知道,坤初己也就是乾上己,从正方向上看乾初甲的潜能至此已消耗殆尽,从反方向上看却又是积蓄了能量,特别是那个潜藏着的天数就在这个爻,所以其能量也就高于坤卦其它爻,坤初不会窒息,这就是卦辞讲“元亨”的意思。坤卦也是个均衡卦,也可以得出“利贞”这样一个判断,但坤卦辞是“利牝馬之貞”,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乾的卦象是“龙”,坤的卦象是“牝马”,取龙为象,寓意高度自由,取马为象,则在自由度上有了限制,如不能“潜”与“飞”,取“牝马”为象,更强调的是生育功能,我们知道,牝马为阴性,但它腹中的胎儿未必就是阴性,实际上这里说的就是那个潜藏着的天数,这个天数不出,也就是“安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说的是“道”,乾卦六爻依序而行是为“君子”,坤卦六爻也依序而行,这就是“君子有攸往”,但因为在运行方向上与乾正好相反,所以是“先迷”。坤卦运行到上爻又复归于甲,这就是“后得主”,以此我们知道了甲就是“主”。

“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这句卦辞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定位,二是说明爻与爻的亲疏关系。

初六,履霜,堅冰至。

“霜”为秋之象,“冰”为冬之象。这句爻辞意在说明这是一个由秋及冬的季节。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直方大”是讲爻的运行路线,由初至二状若直线,从二至三为转折,转折以后将沿着一个圆圈前进,对二爻而言又象是返回。“不習”是不重复,也就是不直接由二至上。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含章”是说爻内包含着与自身性质不同或相反的另一种存在。坤三是个阴爻,但不是“纯阴”,因为它包含着天数,可以在原位保持安定,但也有进入初位的可能,如果进入初位,那就是“从王事”,也就是担当起“执政”的责任,只是三爻的行止要受五爻的制约,如果五爻进入初位,那么三爻就只能来到上位,上为人道的终结,所以爻辞断为“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括囊”意为束紧口袋,坤初的能量或影响至此而终,所以这个爻也就没有运动与变化,这种局面对自身没有伤害,对其它爻也没有影响,所以爻辞断为“無咎無譽”。

六五,黃裳,元吉。

“黄裳”意为黄色的衣裳,这个象的意义有两个,一个是“外”,一个是“黄”。对身体而言,裳为外在之物。坤卦自二至三至四再至五,这是一个圆圈,但在五与二之间有一个“断裂”,故从五爻角度看二,二就成了外在之物,坤二为庚,由此可知“庚为黄”。“元吉”的意思是提示以此爻改元为吉。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龍戰于野”意为龙战栗于荒野,言其孤独与失落。“其血玄黃”则是说它流出的血变得颜色班驳。坤上为乾初所变,乾初谓其“勿用”不是说它什么用也没有,而是从保持卦体的稳定考虑,它是“元”、“首”、“主”,但这个爻到了坤上却失去了接济,这就是它战栗于荒野的原因。对坤上甲而言,所有其它爻都是它的衍生物,都是它的血脉延续,但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品格”和价值取向,这种不同就用“玄黄”二字来表示。

用六,利永貞。

乾卦“用九”那是指的潜藏着的天数上岗,坤卦“用六”是指地数在岗,如果是地数在岗,卦体就能保持均衡,这种均衡的局面,适宜长久的稳定,这也就是“利永貞”。

【简析】

坤卦之所以重要,一方面在于它沿用了乾卦所包含了许多重要原则,另一方面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原则。

在沿用乾卦原则方面,其内容又有不同,如:

    1、动静原则。乾卦动静主要体现在用空间的变换来表现时间的变化,坤卦的动静主要体现在用时间的变化来表现空间的变换,因为空间在坤卦中是“固定”的,所以坤卦六爻的层次感也就不如乾卦那么鲜明。坤卦的动因仍然是天道与人道的作用,但动力不如乾,且运动方向与乾正好相反,因此一部分爻实际上处于静止的状态,在这个意义上说“乾动坤静”是正确的。

2、和合原则。坤卦的和合也体现在阴阳的同一、天道与人道的同一、中心与重心的同一以及形体与形态的同一这样几个方面,但由于六爻之间基本上没有交流,所以在和合上主要是“和”而不是“合”。

3、均衡原则。坤也同乾一样,属于均衡卦,假如不是那个潜藏着的天数复出,坤卦甚至可以叫做绝对均衡卦。

4、普遍联系原则。坤卦的普遍联系也体现在每个爻都不是单独存在上,但它们之间的联系显然不及乾卦紧密,这种联系主要是时间上的联系,并且出现了紧密与松散的差别。

5、定位原则。坤卦沿用了乾卦的三种定位方法,但内容有所不同,特别是根据视角得来相对的定位,如上下前后左右,其内容与乾正好相反。

6、终始原则。坤卦也有终始,但却是以初己为始,以上甲为终。

7、道义原则。坤卦六爻的顺序,是天道,也是人道,表现在卦体上也是下前右后左上,这条路线也是“君子之道”,但方向与乾正好相反。

8、辟阖原则。坤初己为始,己在坤卦中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坤上甲为终,甲在坤卦中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这也正与乾相反。

9、主从原则。乾初为甲为“元”为“首”为“主”,其它爻都从属于这个爻。坤则是以初己为“元”,只是在名义上保留了甲的“主”的身份。由于有了两个“元”,其它爻的归属也就有了差别。

10、取象原则。坤的取象也是不离卦体与易道,比如“牝马”作为卦象,一方面是取其生育动能,另一方面也取其自由度不如“龙”,在这个意义上说“牝马地类”也还是不错的。

11、判断与评价原则。坤的判断原则同于乾。

12、利益原则。坤的利益原则也同乾,但利益的主体有变化。

坤卦除了沿用乾卦所提出的原则以外,也确立了一些新的原则,主要有:


1、东西南北的定位原则。坤卦在沿用乾卦三种定位方法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一个东西南北的定位方法,具体说就是在卦体上乙癸为北,丙壬为东,丁辛为南,戊庚为西,这几个爻“同位而不同时”,甲和己、乙和丁、丙和戊、庚和壬、辛和癸则处于相对的位置;

2、终而复始或者是周期性原则。单独一个乾卦或者是单独一个坤卦,我们说它们是有始有终,这里的终始是绝对的。但是两卦合一之后,我们看到乾之终原来是坤之始,而坤之终又仿佛回到乾之始,这样绝对的终始又变成了相对的终始。

3、“攸往”原则。坤卦辞讲“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这里的“攸往”通常解释为“所往”,也就是前进。坤卦主要用时间的变化来表现空间的变换,因此空间在坤卦中是“固定”的,甚至数的交流也处在停顿状态,在这个意义上说坤是静卦,那么“有攸往”也就不是指的数与位,而只能是时间,时间的运行又是无始无终,只能是先确定一个坐标,再自此及彼为“往”,自彼及此为“来”或“复”,这样前者就成了“以往”,后者就成了“已往”,“以往”是未来,“已往”就成了过去的历史。“攸往”就具有“以往”和“已往”两重意义,但侧重在“已往”。

4、“含章”原则。“含章”就是爻内包含着与自身性质不同或相反的另一种存在,如果是阳爻,那么“含章”的意思就是这个阳爻内部包含着阴性的物质;如果是阴爻,那么“含章”的意思就是这个阴爻内部包含着阳性的物质。与“含章”的爻相对待的就是“纯爻”,纯爻可能是“纯阳爻”,也可能是“纯阴爻”。

乾坤卦所提出或蕴涵的这些原则的总合,我们称之为“乾坤大法”或者叫“乾坤立宪”,因为它们适用于所有的卦,其它卦也提出了许多原则,但与乾坤大法相比较,只能叫“法律”,因为这些“法律”要遵循大法的原则,是大法的具体化,在应用范围上比大法要小、要窄,而大法却可以说是上管天,下管地,中管人。在乾坤大法中,尤以动静、和合、均衡这三项原则为要,因为其它原则都是建立在这三项原则的基础之上。

【误区】

传统易学对坤卦的解释也存在着许多的误区,主要有:

1、把六爻卦肢解为两个三爻卦,割断了爻与爻之间的各种联系,这同对乾的肢解是一样的。

2、依据八卦得出的“坤纳乙癸”,割裂或掩盖了爻与爻在时间上的联系。

3、在对坤与乾的关系上,把两者看成是“错卦”,实际上两者的关系是“倒过来”。

此外还有许多,如把“含章”解释为“阴虽有美而含之”,把“元吉”解释为“大吉”等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7-04周易指要(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