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良杯”2019年五林争霸赛陈伟自战解评

昨天,也就是2019年8月24日,我参加了“铁良杯”五子棋比赛。自从2012年5月的世界五子棋团体锦标赛之后,我已经七年多没参加过比赛了。回想一下过去,真是感触良多。我是1996年开始痴迷于五子棋,1999年参加第六届世锦赛,战胜当时世界等级分第四的奈良秀树等国外高手,获得B组第五名,晋升六段。2000年、2001年我两次获得全国冠军,在国内的顶尖状态保持到2003年。最难忘的是200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八届世锦赛,我非常希望能够代表中国打入A组前三名。那次困难真是太多了,我当时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家庭条件也不富裕,幸好得到了那威老师个人的资助,才解决了经费的问题。第二大困难就是赶上了“非典”,北京闹得很严重,都被限制出境,等解禁以后离比赛时间已经没有几天了。在瑞典大使馆的特批下,我仅用两天就拿到了签证,但还是差一天时间没赶上QT预选赛,只能参加B组,我因为小分劣势屈居于B组亚军。赛间我也跟众多A组高手交流,感觉当时的状态至少前六名水平,前三希望也不小。错过这次机会,我再也没能去参加世锦赛A组的比赛,也算是下棋中一个比较大的遗憾吧。2003年是我状态的顶峰,当年还获得世界E-mail比赛的冠军,以不败的战绩获得全国赛季军。2003年也是我的分水岭,之前是有时间精力,有下棋的热情,但是没有钱。2003年事业越来越顺,不在为没钱比赛而发愁,但没有了时间精力,下棋的热情也慢慢退却。我意识这种情况下,我的五子棋状态很难再提高了,为中国拿世界个人冠军基本没希望了。那就努力争一下世界团体赛的冠军吧,2006年、2008年,我两次作为领队兼主力选手代表中国队去参加了世界团体赛,尤其2008年阵容强大,有曹冬、吴镝、吴昊作为队友,最后一轮之前我们占据较大优势,最后一轮我们只要2.5分比1.5分战胜较弱的俄罗斯二队,就可以确保冠军。但盘盘不败的吴镝在自己研究过的必胜局面下,现场没有算出来,反而输给了对手。吴昊苦战后和棋。我现场计算了一个二十几步的穷尽杀法,战胜对手。把最后的压力交给了曹冬,他那盘棋已经进入了中后盘的读秒阶段了。他当时太紧张了,导致一个5、6步的杀漏算了,走错之后自己很快就发现了,心情一下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不小心打表慢了一点,超时判负。我们遗憾的半分之差,错失世界团体冠军。之后我随着工作越来越忙,对五子棋的热情逐步的降温,参加五子棋比赛的机会越来越少。

是否参加这一次“铁良杯”的比赛,我也犹豫了好久。七年不下棋了,新定式不知道,旧定式也忘的差不多了,没有赛前训练,计算力大大退步,参赛必然成绩不会好。但是出于对二十年老棋友的支持,我还是愿意参加。我佩服他们对新规则不断探索的精神。另外,我的小孩也6岁了,开始学习五子棋,我也希望借此机会慢慢恢复一点状态,可以更好的辅导孩子学棋。他们五子棋班的几个小朋友都非常有天分,家长也很支持。我把这个班取名为“希望之星”,以后全国青少赛的赛场上见吧!

 言归正传,还是说说这次比赛的6盘棋吧,我最终3胜3负,成绩在预料之内,但棋下的确实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误算很多,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状态比较差,另一方面是因为每方30分钟的快棋赛不利于穷尽变化。

第一轮对手是王硕,曾经的强二线棋手,最近一些年也很少参加比赛了。估计我俩是比赛谁状态恢复的快吧。王硕(假先,①②、④⑤、黑棋)陈伟(假后,③白胜)我们选择了平稳的疏星开局,估计大家都想慢慢下,恢复一下计算力。前面都是定式,19的下法我觉得给了白棋进攻的机会,23的防守后已经是必败了,24正确的下法是29的位置。我在两个选点中犹豫了一点,感觉都可以必胜,就随手下了实战的下法。25的防守我之前没有算到,突然发现没法简单胜了。32、34开始制造连接,寻找机会。之后的白棋进攻有很多欺骗性,各种禁手蕴藏其中,对手的防守都比较强。43是败招,白棋之后有VCF抓四四禁手的棋。我现场没有算到,比赛结束后王硕说当时他看到了,但也没想到别的好的防守点,只能硬着头皮走在那里。事后分析,43走53的位置,可能没有那么容易输吧。走到57手的时候,我还有1分钟,王硕还有2分钟,他跟我提和。我毫不犹豫的坚持继续下,58手继续在左上找机会。60之后的交换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时间,下面的棋之前早就算的很清楚了。66之后我把时间恢复到3分钟。68、70开始进攻,70以后已经白必胜,黑方投子认负。我觉得他投子有些急,继续走强防,白棋需要很多步VCF去抓长连,他确认我在几分钟之内能算清吗?这盘棋我错过一些取胜机会,但始终把握着主动,还算是比较满意的一盘棋。


王硕(执黑)vs 陈伟(执白胜)


第二轮对手是曹轶,我在比赛之前知道对手比较弱,所以心态非常放松。陈伟(假先,①②、③、黑棋、黑胜)曹轶(假后,④⑤、⑥)。4、5手之后,黑棋明显大优,我选择执黑,黑9的下法可能不是最好,但我觉得制造棋型给对手施加压力,一定可以找到赢棋机会,白10必败。我用3分钟穷尽了后面的变化。15是关键一步,连接了三个不同方向的眠三,新手一定要多学习这样的思路。16强防在预料之中,17做杀后连攻取胜。


陈伟(执黑胜)vs 曹轶(执白)


第三轮对手是倪仲星,他昵称小土豆,算是现在活跃的一线棋手,水平很高。倪仲星(假先,①②、⑤、黑棋、黑胜)陈伟(假后,③④)我第3手时思考的好几分钟下什么,变到疏星最平稳定式也许是好的选择,但我又怕后面有什么新研究不知道,所有局面他非常熟悉,可能意味着我最多和棋。于是我想走一些大家都不熟悉的局面。但3、4下的太随手,以至于下完就后悔了,黑棋那么大优势留给顶尖高手不是自杀吗?他思考了3分钟就下出了必胜的黑5。白6时我已经穷尽了所有防点都必败,硬着头皮下了一个最强的防守,对手轻松走出必杀手段。感觉这是我自杀一盘,毫无抵抗,赛前要是针对最常见的1、2手准备些熟悉的局面就好了。


倪仲星(执黑胜)vs 陈伟(执白)


第四轮对手是杨淋,一个我不太熟悉的棋手。陈伟(假先,①②、③、⑤黑棋)杨淋(假后,④白胜)白6、8的下法,让我感觉到巨大的机会,在我脑海中是必胜型,有先手、有外势、有连接。我在三个点中选择了一下,9走在实战的位置、10的位置、以及17上面一个格的位置。这三个点都非常强,我当时感觉随便攻一下,对手也不一定扛得住。实战选择了9、11的下法,13下的不好,往上一个格就必胜了,实战下法太不严谨了,17挡下面就是平衡局面慢慢下了,走在上面是没有仔细计算白棋下面的局面能否必胜,只是凭感觉认为没事。对手18快速抓住机会取胜,也表现出现来了他比较强的实力。


陈伟(执黑)vs 杨淋(执白胜)


第五轮对手是李志信,我也不太熟悉。李志信(假先,①②、⑤黑棋、黑胜)陈伟(假后,③④)。对手1、2的棋型看似有所准备,我决定走两个子脱离对手熟悉的局面,3、4之后是我认为相对黑白都能接受的局面。对方黑5之后,我感觉局面比较主动,白6进攻创造机会。白8占据外势,白10、12、14都非常舒服,控制局面,给对手较大压力。15是强防,但也是必败了,白棋有VCT抓黑棋三三禁手,但我当时也没看到。16继续保持外势,把战火引到空间更大的下方。18、20局部很强,但是黑棋有右边子力的牵制,也不是太好赢。实战下法太着急,没仔细算清楚,连输两盘之后没有了冲击前六名的希望,也失去了斗志,就想赶紧结束回家休息。35抢到先手,37、39简单胜。对手一直被压抑,幸福来得好突然。


李志信(执黑胜) vs 陈伟(执白)


第六轮对手是郭松,第一轮就战胜了世界冠军曹冬。但之后也输了三盘,应该实力中等。陈伟(假先,①②、③、白胜)郭松(假后,④⑤黑棋)。我还是选择平稳拼中盘的星位开局,对手4、5的下法让我很意外,4的下法跟我第三轮对手下的一样,算是比较好的手段,但黑5放在角落里,给白棋太大的机会了。白6走两个活二开始进攻,黑棋强防。白8已经是必胜型,10、12都是对必胜棋型的理解,没有仔细算,14开始穷尽必胜,20后对手看到四四禁手无解,投资认负。


郭松(执黑)vs 陈伟(执白胜)


这次比赛时间较短,一天就结束了,快棋赛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更喜欢世锦赛每方120分钟的比赛。但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有勇气参加。占用好几天时间的比赛对我已经是奢望。非常感谢张铁良老师赞助这次比赛,也说几句对连换规则的看法。连换规则局面复杂多变,看似没法准备,但其实更容易做些准备,而且让对手防不胜防。这次比赛大家针对规则的准备应该都不是很充分,只是各自有点简单的小招,有的还没用上。如果是慢棋赛可能更适合一些。我们看到刚拿到世界冠军的曹冬也输了两盘,都是面对复杂局面,自己计算失误,送给对手机会。所以这种比赛的结果偶然性比较强。我认为五子棋竞技运动是定式和计算力的结合。如果平衡局面较少,太多被穷尽,导致背定式至关重要,计算力无法展示让人觉得很无趣。但是过分推崇计算力,忽略定式也是不对的,人在开局的计算中很难与软件匹敌,顶尖高手在陌生开局计算失误都属正常。提供更多的选择,有足够多的定式可以运用,并且给棋手充分中盘展示计算力的机会,才是比较好的规则。现在国际上索八规则,开局打点太多,我认为不是很好的选择,开局也很容易准备。定式比计算更重要。但现有国际上提出的规则也没有非常好的选择。我觉得应该在棋型结构按照原有26种开局的形式,尝试一下放开天元做一些试验。当然在慢棋赛比面对面比赛,更容易看出来规则的内涵与合理性。智运会之后我会推动这样的尝试。到时希望大家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铁良杯”2019年五林争霸赛陈伟自战解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