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小说创作的那些探索
小说家,创造一个世界,把爱恨注入,与人物共情。待读者也在文本中走一遭,那世界便不再受创作者的控制,而有了一番新的内涵。
现今网络小说的创作日益成熟,众多豪门恩怨在荧幕上演。小人物的悲欢,依旧被人们所重视,但对作品评价的视角,却越来越多元。
而投放这些作品的作家,现今,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不管是不是喜欢,读者希望从作者的评论中,找出自己在作品中想要寻找的确定。而创造这世界的造物者,很多时候,却并非刻意,然而又带着某种必然性,左右着笔下人物的命运。
和看纪录片不同,小说里面受人喜爱的人物,往往未见得是“高大全”式的完美代表,很多时候,他走进人物的内心,正是因为人物的某种不完美,而与现实中的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那些情节,成就了人物的成长,左右着人物的命运。是受人操控,又有着逻辑的必然。正如我们处在这个世界一样,被裹挟的人们,无处可逃。
2.张悦然《顿悟的时刻》
张悦然,是当代青年作家的杰出代表。她14岁就已经开始创作了,当时的作品《陶之陨》《黑猫不睡》等均刊登在《萌芽》杂志上。到如今,她已经发布了包括《葵花走失在1890》、《张悦然十爱》、《樱桃之远》、《是你来检阅我的忧伤了吗》等数本小说。
不仅如此,她还负责主编过主题书籍《鲤》系列等,在2013年,于人民大学文学院开设短篇小说鉴赏全校选修课。2008年,张悦然以《月圆之夜及其他》获得了2008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优秀散文奖”。2017年,张悦然凭借《大乔小乔》,获得了“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的中篇小说奖。
她的作品,以独特的叙事模式,来创造一种新的审美方式。同时,她又格外注重人物的情感体验,其表现在作品中,就是大量比喻和联想的运用。她不仅擅长描摹有形的物体,对于无形的事物,她也总能给出恰到好处的勾勒。
她的文字,在这个喧嚣浮华的年代,透露着一种叛逆的深邃,让人读之肃然起敬。
对文字的尊重,也必然有回响。她获得了很多殊荣,同样的,她把自己的所得,也无私地分享给渴求知识的莘莘学子。
她经由自己的创作,来总结出那些,让自己顿悟的时刻。
《顿悟的时刻》如张悦然所说,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当时给《人物》杂志做专访时候开设的写作课,第二部分,是源自于张悦然给“蜻蜓”音频电台做的小说鉴赏课。
这两部分,自成体系。集结成书的时候,张悦然又对所有的稿件,进行了一个风格上的统一。其中,也保留了一些口语上的表达,用张悦然的语言,其实她保留的是一种对话性。
这本书,是张悦然对于自己近些年来创作经验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对自己阅读体验的一个深度分享。这是一个真实的作家,一个距离我们很近,还鲜活着的有思想的作家。因为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张悦然还是80后,对于大家来说,更是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在写作迷茫的时刻,那些顿悟的时刻,或许可以是一剂解药,解除我们的茫然无助。
这些东西,未见得对每一个作家都有用,但正是因为她的私密性,才更深刻。
3.张悦然的写作课
对于这部分内容,我看得格外认真。其中,我也提炼出了一些我自己的思考。
3-1:小说的灵魂:人物
小说好不好看,全在于人物有没有个性。
纵观现在的“霸道总裁爱上小娇妻”类的网文,虽然看起来很爽,人物的个性虽强,但总给人不真实的感觉。这样的作品,终究是一层皮,经不起探究。
很多时候,作品中人物并没有绝对的善与恶之分。有的只是立场的不同。我很赞同这个说法。就像张悦然在《敌人的馈赠》这一章节中所说:写作中需要狭隘也需要宽容,我们所要做的是在狭隘和宽容之间寻找平衡。狭隘捍卫着我们与主人公的深厚情感,而宽容则帮助我们建立起那个围绕在主人公周围的世界,使之真实可信。
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对邪恶之人的理解,并不代表着我们也是同样的邪恶。只能说人性使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面,而那阴暗面不常示人,我们便常常会觉得它不存在。
我们发现了它,我们才能有方法避免。
看到恶的世界,是我们必经的修行之路。
3-2:情节与冲突
一个小说是否吸引人,想要让人读下去,全在于情节的设置。很多小说之所以烂尾,正是因为在情节的设置上有疏漏,到最后怎么弥补都弥补不了。
说起情节,就少不了冲突的设置。张悦然把冲突和情节,分为两个部分去谈论,也自有她的道理。
有时候,冲突并不一定有情节,很可能就是人物本身内心的冲突,然而,经由这种冲突,人物在这个过程中,得以成长。
身为作家,都该多多少少掌握一点心理学的知识。正如张悦然所说: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作家走入人物的内心深处,也是走入我们的内心深处。
这有种玄学的意味,但就是如此神奇。文学深处的善与恶的交织,才是文学的本质。
人物的顿悟,是一次突如其来的精神闪现。我也认同张悦然的观点:顿悟特别适用于短篇小说。因为在有限的篇幅里,很难充分展示人物所发生的复杂改变,顿悟成为一种展现人物改变的高效而极简的方式。
相对于长篇小说而言,短篇小说更考验笔力。篇幅短并非代表难度小。写得好长篇小说的,不见得就能在短篇里游刃有余。
我超喜欢那种余韵悠长的结尾,它引发我的思考,让我也跟着书中的人物,进入到了顿悟的时刻。
4.对于名家的独特思考
一个作家,同时也会是一位读者。如果说,想要选一种更为放松的角色,那一定是读者无疑了。
张悦然有自己的见地,这境界,属上乘。
它既需要大量生活经验的积累,同时也需要这个人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是一个创作者,她更会以亲近的角度,去了解作者的用意。
对于名家作品的赏析,因人而异。如果你没有读过张悦然所提及的这几个人的作品,直接去读这些评论,没有任何的意义。
对于写作来说,阅读是基础。想要成为一个作家,批判式的阅读,更是一种必要。
那些阅读之后,剩下的东西,才是我们思想的结晶。把想法沉淀,让它发酵,最终,它会开出自己的花。就像张悦然一样,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5.顿悟的时刻:写作进程中的高光时刻
都说灵感可贵,但不写怎么会有灵感的迸发。我更喜欢创作中那些顿悟的时刻,它们是整个写作进程中的高光时刻。
人性的复杂幽深,在此显露。怎样让自己的作品,能变得深邃,就看你有着怎样的思考力。
一个优秀的作家,同样也会是一个集多种学科门类知识于一身的杂学者,顿悟的那一刻,千万别错过。它会点醒谁,写出来之后,作者也是无法左右的。
张悦然,《顿悟的时刻》,一点关于写作的思考,一点关于一些名作家的作品赏析。
我们虽不是名家,但那些宝贵的感悟,也是弥足珍贵的。
珍惜所有的顿悟,珍惜所有的优秀作品。它们给我们启迪,我们再启迪他人。这大概就是一个作家的伟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