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行走》:行走了几十年,现在才知道为什么要行走

不想做饭?可以点外卖。出门懒得走路?可以开车。不想逛商场,可以网上购物。有疫情不能出门,可还要工作?可以居家办公、


要说“科技改变生活”,这话一点不假。


科技的飞跃式进步,我们迎来了人工智能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能随时随地享受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便捷生活。


外卖、智能送餐机器人、智能电视、电动车,这些新科技的产物,无一不在刷新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定义。


那么,既然有那么多方式可以代替双脚,不必走路就可以到达你想去的任何地方,我们为什么还要行走呢?


这就要提到一个人,沙恩·奥马拉,他是世界著名的神经科学家,还是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不知道他没关系,但建议你看看他的一本叫《我们为什么行走》的书。


从行走的起源,到如何行走、怎样行走,在这本书中都有具体阐述。这个热爱行走的神经科学家,向我们展示了当我们漫步时,大脑的后台活动。


行走,也许是一件最简单的人类活动了,但正是这件看似最简单的活动,能让我们更健康、快乐和聪明。

 

如果探究,是什么造就了人类?答案多半是,语言,因为它是人类独有的。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就是行走的能力。准确地说,是两条腿直立行走的能力。


作者奥马拉告诉我们,是行走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活跃。正如神经科学家、现象学家埃尔温·施特劳斯所言:“直立的姿态是人类自我保护的必要手段。我们挺立身姿,如此与世界产生连接,并在其中感受自我。


在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都是整天待在室内,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更可怕的是,长时间不运动,还有可能造成大脑像肌肉一样退化。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人有87%的时间都是待在办公室或住宅等人工环境中。我们在室外的时间比以前少了太多。


行走能改变血压、血液循环和代谢率,因为它可以让大脑和身体的各个系统发生变化,正如希波克拉底所说:“行走是最好的药。”


这本书介绍了最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行走对肌肉和体态在生理层面上的原因,而是,行走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听起来多少都有点难以捉摸。


古代希腊的逍遥学派就是主要在行走中教学,并因此而得名。哲学家尼采甚至提出:“只有通过行走得出的想法才有价值。”罗素对散步的热情更是令人吃惊,他的自传中随处可见散步的片段。


而作者奥马拉酷爱行走,他喜欢带着思考重点去散步,为接下来的写作做准备。他很喜欢沿着维多利亚山附近的小路行走,从基拉尼山顶俯瞰,从散步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和素材。此外,他还很喜欢在夜里散步,因为那总能带给他不一样的感受。


行走,是我们与其他人、与周围世界保持联系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我们和朋友走在一起,为了同一理想,为了寻找和分享食物,或是为了展示,为了改变世界,为了让自己和彼此的生活变得更好。行走,需要我们与别人保持步调一致,在某一段时间内保持共同的行为目标,行走,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社会属性。


行走不仅能帮助获得写作灵感,还能帮助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整合过去、现在和将来,反思我们的社会生活,这让我们的生活更富有成效,而且充满创意。无论是独自行走,还是与人结伴同行,关键是走起来


《我们为什么行走》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行走能从各方面提升我们的社会、心理和神经功能。它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一个药方,简单却能提升生活质量和促进身体健康。而秘诀就是,起身行走。

 

行走不仅促进了人类的演化,还同时丰富了我们的思想,增强了我们的体质,改善了我们的社群。这件事情本身,是一种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的活动。


既然行走能带来如此多的益处,人们会因此而受益颇多。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重新开始行走?无论是爬山,还是逛公园,或者徒步。奥马拉言辞恳切地提醒我们,从座椅站起身,重新利用双腿直立行走的功能,去发现一个更快乐、更健康、更有活力和创造力的自己、


让散步成为一种日常习惯,不断地踏上路面,让温柔的微风吹拂脸颊,闻一闻花香,感受雨滴的滋润,倾听四周的声音,让思绪飘荡,走回过去,探索未来的可能,用心感受地面的每一寸土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为什么要行走》:行走了几十年,现在才知道为什么要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