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忆

暑天当头,骄阳似火。洪泽湖的水如同天水滋养着家乡的秧苗,在广袤的田野上,秧苗在烈日里,在如潮的蝉鸣中,活棵、分蘖、抽叶,由黄变青,由青转绿……这如诗如画的美景,让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童年,想起记忆中,在秧田里点灯诱蛾的往事。

  

图片发自App

  夏夜在蚊虫的“嗡嗡”声中降临,一望无边碧绿的秧田里亮起了明明暗暗的灯火,这是农人为了诱蛾而点燃的。水稻拔节孕穗的当儿,正是飞蛾产卵,虫害发作最为活跃的时候,处理不好,秋后的收成,就会“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在“以粮为纲”的年代里,这可是马虎不得的大事啊!于是,诱灭飞蛾,使它没有产卵繁殖的机会,便成了防治水稻虫害的关键一招!

  

  那时,我还在念小学,暑假时候,父亲跟队长通融,让我参加队里的劳动——做轻松活挣点工分。于是,队长便叫我跟着会计的儿子,比我大四岁的二虎在晴朗的夜晚,在长势正旺的秧田里点灯诱蛾。

  

  记得,在每一条田埂的中间,总会有一个垒起的土墩,土墩上设一泥质土盆,土盆盛水,水上倒柴油,柴油冒着油花漂在水面上(柴油的比重轻于水的比重)。飞蛾等虫害,一旦误入土盆,翅膀沾上柴油,便起飞不动,坐以待毙了。而油灯,就在盆边点燃,它是用一只粗粗的盐水瓶做成的,里面装了满满的柴油,瓶口插入一根筷子粗的管子,是用薄铁皮卷成的空心管,管内塞进棉花搓就的灯捻。

  

  到了晚上,我和二虎手持电筒,带上火种,在一块块秧田的每一条田埂上,寻找一个个土墩,点亮一盏盏油灯。那毛笔头大的火苗,红红的,亮亮的,冒着浓而黑的烟,在空旷的秧田里跳跃。趋光的飞蛾,围绕着灯火忽上忽下的舞动,不知不觉中栽进了土盆里……

  

  夜幕下蛙声连片歌唱。我们点完了每一盏灯,走在回家的路上,回望远处的秧田,到处都有灯火的闪烁。点灯诱蛾——农人就想收获一个沉甸甸的秋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年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