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想跳槽,他太郁闷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差点把自己给玩完,朱元璋才把那个鱼贩子陈友谅干掉。

事后回想鄱阳湖里的那场恶战,朱元璋后背还是阵阵发冷,战斗中自己有好几次都是死里逃生。可能是自己当过几年和尚,念过几年佛经,天可怜见,佛祖保佑了。

剩下的对手除了元朝政府外,还有一个盐贩子张士诚在身边虎视眈眈。朱元璋必须干掉张士诚,才能集中精力和蒙古人作最后的battle。

张士诚靠贩盐走私发家,一直过着富足的生活,这个人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也没有足够长远的眼光。这就是朱元璋敢于轻视他的存在,把大部队都拉到鄱阳湖和陈友谅去干仗的主要原因。

张士诚占据着江南许多富足的地方,真的是很有钱,尤其是占有苏杭这块民丰土肥的地方。现在是时候去抢盐贩子的地盘了,朱元璋踌躇满志。

就在这时候却有人向他密报了一件事情,这件事像一把尖刀一样深深扎在他心上,他感到一阵阵的心绞痛。

这怎么可能,这小子竟然要叛变,还准备跳槽到盐贩子那边去,犯什么蠢?他难以置信,这可不是别人,就是那个刚刚立下赫赫战功的朱文正,自己的亲侄子。

为什么?问题到底出现哪里?朱元璋摸不着头脑。但是不管为什么,不管他是谁,背叛他朱元璋的人就只有死路一条。

在鄱阳湖大决战前,他要去营救小明王韩林儿,就只能把洪都(今南昌)交给其他人去坚守。洪都是陈友谅找他干仗的必经之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他了解那个鱼贩子,他一定会去攻打洪都,绝不会破釜沉舟弃洪都而不顾,直扑过来攻打建康城的。

最后他把阻挡陈友谅的重任交给了朱文正,这个虽然只有二十多岁,一副纨绔子弟样子的年轻人,作战能力却是非凡,综合能力在朱元璋手下排在第五位。这小子尤其擅长守城,把坚守洪都,阻挡陈友谅这个重任交给他再合适不过了。

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非常正确的,陈友谅率领六十万大军去攻打洪都城。洪都城有八个城门非常难守,但在朱文正的带领下,愣是坚守了将近两个月,直到朱元璋救回韩林儿后,带着大部队从建康赶过来。

在后来论功行赏时,朱元璋问朱文正:“你小子这次立了大功,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

朱文正心想自己还年轻,不能表现的太没城府,得谦虚一点,就客气地说:“先给别人封赏吧,我吗是自己人,不要什么封赏。”

呵,这小子觉悟够高啊,不愧是我们老朱家的青年才俊。朱元璋对朱文正的表现很是欣赏。

但是他错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朱文正不是不要封赏,而是想在最后要个大封赏。结果不但没有得到封赏,还被派到江西去镇守。

看到自己的手下都一个个高官厚禄,留在京城耀武扬威的样子,朱文正心里很不爽。没有封赏,他感到自己的功劳被轻视了,自己没有了脸面和尊严,被派到江西更让他觉得自己变得不受重视了。

他认为自己不应该得到这样的结果,他很郁闷,又不好对自己的叔叔开口去要什么。一切都只能堵住心里,每天只能酗酒泄愤。

后来有人跟他聊到了张士诚,说这个人舍得给手下人真正的实惠,不是个只给你讲情怀画大饼的人。他有点儿心动了,虽然他看不上那个盐贩子。

最后在半推半就的眉来眼去中,朱文正和张士诚有了来往。这已经足够朱元璋把鞭子抽打到他身上,最后把他关押起来。

朱文正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给自己封赏呢,自己又不是未来皇位的接班人,可以暂时不计回报浴血奋战。自己也想得到封赏,得到显赫的地位,难道叔叔连这个都不懂吗?不应该呀。

朱文正在郁闷中煎熬着,日复一日,最后他终于在监狱中永远不再郁闷了,他本该有更加辉煌的成就和未来…

完成于2020.8.15

你可能感兴趣的:(朱文正想跳槽,他太郁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