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模块化的历史进程

JavaScript 模块化的历史进程_第1张图片

作者:然后去远足

传送门: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23017398

引言

昨天在思否上闲逛,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

因为这个问题,我产生了写一个系列文章的想法,试图从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来看待编程世界中林林总总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目前中文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互相“转载”的内容,基本是某一个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what? how?),却不涉及为什么这么做和历史缘由(why? when?)。比如你要搜 “JavaScript 有哪些模块化方案?它们有什么区别?”,能得到一万个有用的结果;但要想知道 “为什么 JavaScript 有这么多模块化方案?它们是谁创建的?”,却几乎不可能。

因此,这一系列文章内会尽可能的不涉及具体代码,只谈历史故事。但会在文末提供包含部分代码的参考链接,以供感兴趣的朋友自行阅读。

这个系列暂定为十篇文章,内容会涉及前端、后端、编程语言、开发工具、操作系统等等。也给自己立个 Flag,在今年年底之前把整个系列写完。如果没完成目标……就当我没说过这句话(逃


正文

模块化,是前端绕不过去的话题。

随着 Node.js 和三大框架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前端开发者们脑海中都会时常浮现一个问题:

为什么 JavaScript 有这么多模块化方案?

自从 1995 年 5 月,Brendan Eich 写下了第一行 JavaScript 代码起,JavaScript 已经诞生了 25 年。

但这门语言早期仅仅作为轻量级的脚本语言,用于在 Web 上与用户进行少量的交互,并没有依赖管理的概念。

随着 AJAX 技术得以广泛使用,Web 2.0 时代迅猛发展,浏览器承载了愈来愈多的内容与逻辑,JavaScript 代码越来越复杂,全局变量冲突、依赖管理混乱等问题始终萦绕在前端开发者们的心头。此时,JavaScript 亟需一种在其他语言中早已得到良好应用的功能 —— 模块化。

其实,JavaScript 本身的标准化版本 ECMAScript 6.0 (ES6/ES2015) 中,已经提供了模块化方案,即 ES Module。但目前在 Node.js 体系下,最常见的方案其实是 CommonJS。再加上大家耳熟能详的 AMDCMDUMD,模块化的事实标准如此之多。

那么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模块化方案?它们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为什么没有一个方案 “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接下来,我会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模块化的发展历程,顺带也就回答了上述几个问题。

萌芽初现:从 YUI Library 和 jQuery 说起

时间回到 2006 年 1 月,当时还是国际互联网巨头的 Yahoo(雅虎),开源了其内部使用已久的组件库 YUI Library。

YUI Library 采用了类似于 Java 命名空间的方式,来隔离各个模块之间的变量,避免全局变量造成的冲突。其写法类似于:

YUI.util.module.doSomthing();

这种写法无论是封装还是调用时都十分繁琐,而且当时的 IDE 对于 JavaScript 来说智能感知非常弱,开发者很难知道他需要的某个方法存在于哪个命名空间下,经常需要频繁地查阅开发手册,导致开发体验十分不友好。

在 YUI 发布之后不久,John Resig 发布了 jQuery。当时年仅 23 岁的他,不会知道自己这一时兴起在 BarCamp 会议上写下的代码,将占据未来十几年的 Web 领域。

jQuery 使用了一种新的组织方式,它利用了 JavaScript 的 IIFE(立即执行函数表达式)和闭包的特性,将所依赖的外部变量传给一个包装了自身代码的匿名函数,在函数内部就可以使用这些依赖,最后在函数的结尾把自身暴露给 window。这种写法被很多后来的框架所模仿,其写法类似于:

(function(root){
    // balabala
    root.jQuery = root.$ = jQuery;
})(window);

这种写法虽然灵活性大大提升,可以很方便地添加扩展,但它并未解决根本问题:所需依赖还是得外部提前提供,还是会增加全局变量。

从以上的尝试中,可以归纳出 JavaScript 模块化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1. 如何给模块一个唯一标识?

  2. 如何在模块中使用依赖的外部模块?

  3. 如何安全地(不污染模块外代码)包装一个模块?

  4. 如何优雅地(不增加全局变量)把模块暴漏出去?

围绕着这些问题,JavaScript 模块化开始了一段曲折的探索之路。

探索之路:CommonJS 与 Node.js 的诞生

让我们来到 2009 年 1 月,此时距离 ES6 发布尚有 5 年的时间,但前端领域已经迫切地需要一套真正意义上的模块化方案,以解决全局变量污染和依赖管理混乱等问题。

Mozilla 旗下的工程师 Kevin Dangoor,在工作之余,与同事们一起制订了一套 JavaScript 模块化的标准规范,并取名为 ServerJS。

ServerJS 最早用于服务端 JavaScript,旨在为配合自动化测试等工作而提供模块导入功能。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其实早期 1995 年,Netsacpe(网景)公司就提供了有在服务端执行 JavaScript 能力的产品,名为 Netscape Enterprise Server。但此时服务端能做的 JavaScript 还是基于浏览器来实现的,本身没有脱离其自带的 API 范围。直到 2009 年 5 月,Node.js 诞生,赋予了其文件系统、I/O 流、网络通信等能力,才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了一门服务端编程语言。

2009 年年初,Ryan Dahl 产生了创造一个跨平台编程框架的想法,想要基于 Google(谷歌)的 Chromium V8 引擎来实现。经过几个月紧张的开发工作,在 5 月中旬,Node.js 首个预览版本的开发工作已全部结束。同年 8 月,欧洲 JSConf 开发者大会上,Node.js 惊艳亮相。

但在此刻,Node.js 还没有一款包管理工具,外部依赖依然要手动下载到项目目录内再引用。欧洲 JSConf 大会结束后,Isaac Z. Schlueter 注意到了 Node.js,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开发一款包管理工具,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 Node Package Manager(即 npm)。

在开发之初,摆在二人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采用何种模块化方案?。二人江目光锁定在了几个月前(2009 年 4 月)在华盛顿特区举办的美国 JSConf 大会上公布的 ServerJS。此时的 ServerJS 已经更名为 CommonJS,并重新制订了标准规范,即Modules/1.0,展现了更大的野心,企图一统所有编程语言的模块化方案。

具体来说,Modules/1.0标准规范包含以下内容:

  1. 模块的标识应遵循一定的书写规则。

  2. 定义全局函数 require(dependency),通过传入模块标识来引入其他依赖模块,执行的结果即为别的模块暴漏出来的 API。

  3. 如果被 require 函数引入的模块中也包含外部依赖,则依次加载这些依赖。

  4. 如果引入模块失败,那么 require 函数应该抛出一个异常。

  5. 模块通过变量 exports 来向外暴露 API,exports 只能是一个 object 对象,暴漏的 API 须作为该对象的属性。

由于这个规范简单而直接,Node.js 和 npm 很快就决定采用这种模块化的方案。至此,第一个 JavaScript 模块化方案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前端开发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需要注意的是,CommonJS 是一系列标准规范的统称,它包含了多个版本,从最早 ServerJS 时的 Modules/0.1,到更名为 CommonJS 后的 Modules/1.0,再到现在成为主流的 Modules/1.1。这些规范有很多具体的实现,且不只局限于 JavaScript 这一种语言,只要遵循了这一规范,都可以称之为 CommonJS。其中,Node.js 的实现叫做 Common Node Modules。CommonJS 的其他实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本文最下方的参考链接。

值得一提的是,CommonJS 虽然没有进入 ECMAScript 标准范围内,但 CommonJS 项目组的很多成员,也都是 TC39(即制订 ECMAScript 标准的委员会组织)的成员。这也为日后 ES6 引入模块化特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道扬镳:CommonJS 历史路口上的抉择

在推出 Modules/1.0 规范后,CommonJS 在 Node.js 等环境下取得了很不错的实践。

但此时的 CommonJS 有两个重要问题没能得到解决,所以迟迟不能推广到浏览器上:

  1. 由于外层没有 function 包裹,被导出的变量会暴露在全局中。

  2. 在服务端 require 一个模块,只会有磁盘 I/O,所以同步加载机制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是浏览器加载,一是会产生开销更大的网络 I/O,二是天然异步,就会产生时序上的错误。

因此,社区意识到,要想在浏览器环境中也能顺利使用 CommonJS,势必重新制订新的标准规范。但新的规范怎么制订,成为了激烈争论的焦点,分歧和冲突由此诞生,逐步形成了三大流派:

  • Modules/1.x 派:这派的观点是,既然 Modules/1.0 已经在服务器端有了很好的实践经验,那么只需要将它移植到浏览器端就好。在浏览器加载模块之前,先通过工具将模块转换成浏览器能运行的代码了。我们可以理解为他们是“保守派”。

  • Modules/Async 派:这派认为,既然浏览器环境于服务器环境差异过大,那么就不应该继续在 Modules/1.0 的基础上小修小补,应该遵循浏览器本身的特点,放弃 require 方式改为回调,将同步加载模块变为异步加载模块,这样就可以通过 ”下载 -> 回调“ 的方式,避免时序问题。我们可以理解为他们是“激进派”。

  • Modules/2.0 派:这派同样也认为不应该沿用 Modules/1.0,但也不向激进派一样过于激进,认为 require 等规范还是有可取之处,不应该随随便便放弃,而是要尽可能的保持一致;但激进派的优点也应该吸收,比如 exports 也可以导出其他类型、而不仅局限于 object 对象。我们可以理解为他们是“中间派”。

其中保守派的思路跟今天通过 babel 等工具,将 JavaScript 高版本代码转译为低版本代码如出一辙,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兼容。有了这种想法,这派人马提出了 Modules/Transport 规范,用于规定模块如何转译。browserify 就是这一观点下的产物。

激进派也提出了自己的规范 Modules/AsynchronousDefinition,奈何这一派的观点并没有得到 CommonJS 社区的主流认可。

中间派同样也有自己的规范 Modules/Wrappings,但这派人马最后也不了了之,没能掀起什么风浪。

激进派、中间派与保守派的理念不和,最终为 CommonJS 社区分裂埋下伏笔。

百家争鸣:激进派 —— AMD 的崛起

激进派的 James Burke 在 2009 年 9 月开发出了 RequireJS 这一模块加载器,以实践证明自己的观点。

但激进派的想法始终得不到 CommonJS 社区主流认可。双方的分歧点主要在于执行时机问题,Modules/1.0 是延迟加载、且同一模块只执行一次,而 Modules/AsynchronousDefinition 却是提前加载,加之破坏了就近声明(就近依赖)原则,还引入了 define 等新的全局函数,双方的分歧越来越大。

最终,在 James Burke、Karl Westin 等人的带领下,激进派于同年年底宣布离开 CommonJS 社区,自立门户。

激进派在离开社区后,起初专注于 RequireJS 的开发工作,并没有过多的涉足社区工作,也没有此草新的标准规范。

2011 年 2 月,在 RequireJS 的拥趸们的共同努力下,由 Kris Zyp 起草的 Async Module Definition(简称 AMD)标准规范正式发布,并在 RequireJS 社区的基础上建立了 AMD 社区。

AMD 标准规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内容:

  1. 模块的标识遵循 CommonJS Module Identifiers。

  2. 定义全局函数 define(id, dependencies, factory),用于定义模块。dependencies 为依赖的模块数组,在 factory 中需传入形参与之一一对应。

  3. 如果 dependencies 的值中有 requireexports 或module,则与 CommonJS 中的实现保持一致。

  4. 如果 dependencies 省略不写,则默认为 ['require', 'exports', 'module']factory 中也会默认传入三者。

  5. 如果 factory 为函数,模块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对外暴漏 API:return 任意类型;exports.XModule = XModulemodule.exports = XModule

  6. 如果 factory 为对象,则该对象即为模块的导出值。

其中第三、四两点,即所谓的 Modules/Wrappings,是因为 AMD 社区对于要写一堆回调这种做法颇有微辞,最后 RequireJS 团队妥协,搞出这么个部分兼容支持。

因为 AMD 符合在浏览器端开发的习惯方式,也是第一个支持浏览器端的 JavaScript 模块化解决方案,RequireJS 迅速被广大开发者所接受。

但有 CommonJS 珠玉在前,很多开发者对于要写很多回调的方式颇有微词。在呼吁高涨声中,RequireJS 团队最终妥协,搞出个 Simplified CommonJS wrapping(简称 CJS)的兼容方式,即上文的第三、四两点。但由于背后实际还是 AMD,所以只是写法上做了兼容,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做到 CommonJS 的延迟加载。

与 CommonJS 规范有众多实现不同的是,AMD 只专注于 JavaScript 语言,且实现并不多,目前只有 RequireJS 和 Dojo Toolkit,其中后者已经停止维护。

一波三折:中间派 —— CMD 的衰落

由于 AMD 的提前加载的问题,被很多开发者担心会有性能问题而吐槽。

例如,如果一个模块依赖了十个其他模块,那么在本模块的代码执行之前,要先把其他十个模块的代码都执行一遍,不管这些模块是不是马上会被用到。这个性能消耗是不容忽视的。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上文提到,中间派试图保留 CommonJS 书写方式和延迟加载、就近声明(就近依赖)等特性,并引入异步加载机制,以适配浏览器特性。

其中一位中间派的大佬 Wes Garland,本身是 CommonJS 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在社区中很受尊重。他在 CommonJS 的基础之上,起草了 Modules/2.0,并给出了一个名为 BravoJS 的实现。

另一位中间派大佬 @khs4473 提出了 Modules/Wrappings,并给出了一个名为 FlyScript 的实现。

但 Wes Garland 本人是学院派,理论功底十分扎实,但写出的作品却既不优雅也不实用。而实战派的 @khs4473 则在与 James Burke 发生了一些争论,最后删除了自己的 GitHub 仓库并停掉了 FlyScript 官网。

到此为止,中间一派基本已全军覆灭,空有理论,没有实践。

让我们前进到 2011 年 4 月,国内阿里巴巴集团的前端大佬玉伯(本名王保平),在给 RequireJS 不断提出建议却被拒绝之后,萌生了自己写一个模块加载器的想法。

在借鉴了 CommonJS、AMD 等模块化方案后,玉伯写出了 SeaJS,不过这一实现并没有严格遵守 Modules/Wrappings 的规范,所以严格来说并不能称之为 Modules/2.0。在此基础上,玉伯提出了 Common Module Definition(简称 CMD)这一标准规范。

CMD 规范的主要内容与 AMD 大致相同,不过保留了 CommonJS 中最重要的延迟加载、就近声明(就近依赖)特性。

随着国内互联网公司之间的技术交流,SeaJS 在国内得到了广泛使用。不过在国外,也许是因为语言障碍等原因,并没有得到非常大范围的推广。

兼容并济:UMD 的统一

2014 年 9 月,美籍华裔 Homa Wong 提交了 UMD 第一个版本的代码。

UMD 即 Universal Module Definition 的缩写,它本质上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模块化方案,而是将 CommonJS 和 AMD 相结合。

UMD 作出了如下内容的规定:

  1. 优先判断是否存在 exports 方法,如果存在,则采用 CommonJS 方式加载模块;

  2. 其次判断是否存在 define 方法,如果存在,则采用 AMD 方式加载模块;

  3. 最后判断 global 对象上是否定义了所需依赖,如果存在,则直接使用;反之,则抛出异常。

这样一来,模块开发者就可以使自己的模块同时支持 CommonJS 和 AMD 的导出方式,而模块使用者也无需关注自己依赖的模块使用的是哪种方案。

姗姗来迟:钦定的 ES6/ES2015

时间前进到 2016 年 5 月,经过了两年的讨论,ECMAScript 6.0 终于正式通过决议,成为了国际标准。

在这一标准中,首次引入了 import 和 export 两个 JavaScript 关键字,并提供了被称为 ES Module 的模块化方案。

在 JavaScript 出生的第 21 个年头里,JavaScript 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模块化方案。

但由于历史上的先行者已经占据了优势地位,所以 ES Module 迟迟没有完全替换上文提到的几种方案,甚至连浏览器本身都没有立即作出支持。

2017 年 9 月上旬,Chrome 61.0 版本发布,首次在浏览器端原生支持了 ES Module。

2017 年 9 月中旬,Node.js 迅速跟随,发布了 8.5.0,以支持原生模块化,这一特性被称之为 ECMAScript Modules(简称 MJS)。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一特性还处于试验性阶段。

不过随着 babel、Webpack、TypeScript 等工具的兴起,前端开发者们已经不再关心以上几种方式的兼容问题,习惯写哪种就写哪种,最后由工具统一转译成浏览器所支持的方式。

因此,预计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几种模块化方案都会在前端开发中共存。


尾声

本文以时间线为基准,从作者、社区、理念等几个维度谈到了 JavaScript 模块化的几大方案。

其实模块化方案远不止提到的这些,但其他的都没有这些流行,这里也就不费笔墨。

文中并没有提及各个模块化方案是如何实现的,也没有给出相关的代码示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阅读下方的参考阅读链接。

下面我们再总结梳理一下时间线:

时间 事件
1995.05       Brendan Eich 开发 JavaScript。
2006.01 Yahoo 开源 YUI Library,采用命名空间方式管理模块。
2006.01 John Resig 开发 jQuery,采用 IIFE + 闭包管理模块。
2009.01 Kevin Dangoor 起草 ServerJS,并公布第一个版本 Modules/0.1。
2009.04 Kevin Dangoor 在美国 JSConf 公布 CommonJS。
2009.05 Ryan Dahl 开发 Node.js。
2009.08 Ryan Dahl 在欧洲 JSConf 公布 Node.js。
2009.08 Kevin Dangoor 将 ServerJS 改名为 CommonJS,并起草第二个版本 Modules/1.0。
2009.09 James Burke 开发 RequireJS。
2010.01 Isaac Z. Schlueter 开发 npm,实现了基于 CommonJS 模块化方案的 Common Node Modules。
2010.02 Kris Zyp 起草 AMD,AMD/RequireJS 社区成立。
2011.01 玉伯开发 SeaJS,起草 CMD,CMD/SeaJS 社区成立。
2014.08 Homa Wong 开发 UMD。
2015.05 ES6 发布,新增特性 ES Module。
2017.09 Chrome 和 Node.js 开始原生支持 ES Module。

注:文章中的所有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均来自于互联网公开内容,由本人进行搜集整理,其中如有谬误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参考阅读

  • 《Wikipedia - YUI Library》

  • 《Wikipedia - jQuery》

  • 《Wikipedia - List of server-side JavaScript implementations》

  • 《Wikipedia - CommonJS》

  • 《Wikipedia - Asynchronous Module Definition》

  • 《CommonJS Project History》

  • 《RequireJS Project History》

  • 《JavaScript Modules: A Brief History》

  • 《浅析 JS 模块规范:AMD,CMD,CommonJS》

  • 《JavaScript Module Loader - CommonJS,RequireJS,SeaJS 归纳笔记》

  • 《前端模块化开发那点历史》

点赞是最大的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编程语言,xhtml,安全漏洞,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