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之莫若以明

(接《齐物论之万物同一》)

庄子说,如果我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作为判定是非的标准,那谁心里没有一套标准呢?何必一定要通晓事物客观规律的智者才有呢?愚蠢的人也有嘛。我们啊,都是先形成了价值观才有了判定事物的标准。

但是,我们的价值观,并不是事物本身。所以我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为标准发表的言论,都没有定准,都不是客观事实。所以啊,那些以为自己的言论跟刚出壳的小鸟发出的叫声有区别的人啊,实际上有没有区别,心里难道没点B数吗?

究竟真相是如何被隐蔽而有了真伪的分别,言论又是如何被隐蔽而有是非之争?庄子自问自答道,真相啊就是被那些小小的成就所隐蔽,言论啊是被那些浮华之词所隐蔽,因此才有儒家和墨家的是非之争(庄子借此批评儒墨两家因为获得世人小小的追捧,擅于使用一些浮华的词藻而看不到自身的缺陷)。儒墨两家,都在干同一件事:对方认为对的,我方就否定它;对方认为错的,我方就肯定它。

而在庄子看来,与其去肯定对方所非,否定对方所是,不如放下争执,去探知事物的本貌。这就是庄子说的“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庄子接着说,要用正确的方法去看待万物,不能站在一个角度看。你站在这个角度是这样,站在那个角度看是那样,站在这个角度上看,看不到那个角度上看到的东西,如果换个角度,就能看到了。

所以啊,“彼”和“此”是相对而产生的,彼此共同组成了一件事物。

虽然是这样,但万物同时又处在变化之中,随起随灭,随灭随起,肯定与否定交织,否定又与肯定相联。有因而认为是的,就有因而认为非的,有因而认为非的,就有因而认为是的。那你说彼此、是非之分真的那么明显吗?这都是事物的不同方面而已嘛,你把彼此、是非一合起来,不就看到事物的全貌了吗?

所以,圣人看待事物是从全方位看,尊重事物变化的客观规律,因而能看到事物的全貌。

莫若以明,是我们需要一辈子修炼的四个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齐物论之莫若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