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层党建引领人民走上“幸福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大抓基层,就必须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结合基层实际,真抓实千,在夯实基础、创新载体、完善机制、整合资源、服务群众等方面练好“硬功夫”。

抓住“关键人”,打造服务发展“动力源”。首先,在加强基层党建中,要始终遵循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坚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原则,不断对基层书记队伍进行优化调整,促使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通过狠抓书记队伍建设,为基层注入生机活力,可以有力地促进基层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其次,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注重拓展党员千部教育培养方式,提升干部的素质能力,坚持在工作一线锻炼培养千部,以工作实绩提拔使用千部。要统一建立基层管理党员台帐,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理顺党员关系,强化科学管理,努力探索与新的经济社会特点相适应的有序、有效、有力的党员管理新方式,同时充分发挥和调动党员千部在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再次,要坚持把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服务主体,强化基层服务功能,突出重点,延伸便民利民、救助保障、医疗保健、计生服务、普法维权等领域,不断推动基层服务“上水平”。

筑牢“制度层”,注入协调发展“强心剂”。通过严格规章制度,全面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方面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借鉴“他山之石”,从加强基层党建需要出发,明确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职责和任务,扩大党的覆盖面,促使以党建带共建,以共建促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四项制度”,发挥在职党员作用。一是建立报到制度,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各基层单位和在职党员的参与意识;二是建立管理制度,在职党员报到后,基层党组织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行业特点和爱好、服务意愿,根据各自实际,成立形式多样的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加强对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服务的有效管理;三是建立活动制度,按照“适宜、适时、适度”的原则,创新活动形式,广泛开展医疗保健、义诊、法律热点问题咨询,帮助困难户、孤寡老人排忧解难等为民服务活动;四是建立评价制度,健全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机制,提高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找准“突破口”,夯实党建引领“主阵地”。一要突出亮点工作,打造“党员示范楼”等系列党建品牌。通过建立“一牌、一本、一会”服务机制,搭建“楼片、楼群、楼栋”组织架构,明确“三亮、五带、三心”职责范围。为居民提供涉及民生、医疗、安全、卫生等方面服务。让党员领岗履责践承诺,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党员群众聚在了一起,连成了一片,提升了党组织服务水平,让党员服务基层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二要整合基层资源,构筑共建格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形成党在社区基层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以基层群众为主体,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密切党群、千群关系,丰富基层党建的内容。同时,重视汇聚区域性基层党建合力,共同探索一条“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基层党建新路子,不断增强基层党建为民服务功能,让基层党建引领人民走上“幸福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基层党建引领人民走上“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