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班主任研修学院第一期(问卷调查)

第一期学员调研问卷

姓名:刘茜  教龄:12

1、近半年的学习,您觉得这一研修学院的研修内容(或事实上在做的事、因为参加了这个研修学院而做的事),事实上包括哪些?

(1)读。啃读《中国班主任研究》这本有学术高度的理论研究书籍,熬炼每一篇读后感。第一次花半年时间去深读一本书,第一次学着把书读厚与读薄,正是在这样的研读中,开始思索读与做的知行合一。我感谢研修学院半年的读写历炼,让我重新定位“班主任”的分量!

(2)做。参加班主任研修学院前,我的主业是语文老师,副业才是班主任。我的班主任工作是随性与随意的,毫无顶层设计意识与生命长程的考虑,通常都是遇到班级出现什么情况才想办法解决什么情况,以“堵”管班,以压治班,而通过在班主任研修学院的学习,我渐渐明白了“班主任”与语文老师同等甚至更重要!而非顺便管班!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更需专业的学习!我开始从以“堵”管班、以压治班走向学会借力、从顶层设计、考虑教育的长程性、活动的整体性、开发活动的前移后续的教育性等,开始学着和学生、家长一起共同建设我们的生态班集体。

(3)听、说。听研修班内教授们及时的指点、鼓励与帮助,听研修班内同伴之间的对话、交流与互勉,让我在走走停停的读写中有了更多的思考与尝试,更多的理解与实践。也正是有了这样听并且听进去的机会,我的班主任工作渐渐清晰,有目标、有方向、有条理,我也从线上的听、说走向现场的听、说,参加了全国“新基础教育”研究共生体“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的综合融通”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学生发展”第五次现场研讨会。如果说研修院里的线上学习让我有了目标和方向的话,那么这次现场研讨会上的听、说才是最直接的触动到了我。无论是台上的报告、台下的讨论,从专家到学生,无不让我震撼!也正是这次会议,让我对“新基础”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也才更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研究者们会痴迷于此。

(4)写。从几乎不写读后感到给每篇论文写读后感,从写几百字的短文到开始写几千字的论文,从没发表过论文到开始有论文发表,半年研修班的学习,让我对论文从惧怕到开始有信心,这一切的成长都缘于李教授的研修班!

2、近半年的学习,您觉得这一研修学院的研修方式的特点是怎样的(或者可以和自己接受过的其他研修方式做比较,等等)?

(1)知行合一性。理论学习是为了指导实践,实践又反过来检验理论。

(2)系统性。利用假期,系统阅读一本书。

(3)前移后续性。每次阅读任务的安排总会尽量与相应时段的活动相联系,充分利用文本,深挖文本前移后续的价值,让活动前有指导,活动中有创造,活动后有创生,让我们学会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4)深耕性。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写多篇读后感,这种深耕性阅读是研修院的专利,有助于我们对文本的解读与运用。

(5)开放性  线上线下,专家学者、一线班主任,互动交流,共融共生。

3、您自己在这一研修学院里得到的最好发展有哪些?或您的收获有哪些?

(1)静心读书,读、写、思相结合。

(2)理论与实践的知行合一,班主任任工作的专业性逐步增强。

(3)得到了教授、编辑、同伴的引领、指点和帮助,充分感受到专业成长的幸福感。

(4)开始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性论文。

4、您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有哪些?

(1)乡村班主任研究在乡村还属于独行侠,很难得到认可与支持,甚至会被取笑。家校合作比较困难,家长的支持大都只是纸上谈兵,真正意义的合作太少。

(2)尤其是乡村中学,由于升学上的压力,基本上是分数论英雄,题海战术更容易让教学效果立竿见影,教育的顶层设计与教育的长程性二者往往南辕北辙,所以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难度都很大,需要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克服来自外界的一切压力。

5、您对这一研修学院的发展建议有哪些?

特别喜欢现在的研修模式!感谢李教授和专家们对一线班主任的关注与关心!如果有可能的情况下,能否多一些乡村中学方面的研究(因为乡村教育是个重灾区);能否把一些会议或线下学习安排在寒暑假,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参加更多的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班主任研修学院第一期(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