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活读不下的《红楼梦》,竟然身边尽是红楼,而非梦!

近日,看到关于“死活读不下”文学名著排名,《红楼梦》竟位列第一,普贤国学堂十分困惑,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为何竟成为了读不下去的书呢?

我不禁又捧起红楼梦来细细品读,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也许是因为初入社会,感受到了人情冷暖。再读红楼梦,我竟有了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感触。


《红楼梦》创作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施了闭关锁国政策,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的美梦中。这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正在迅速加剧,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时期,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做的。做书的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这样看来,红楼梦不正是曹雪芹对自己身世的写照吗?

普贤国学堂

初中时读红楼梦,感觉刘姥姥就是个厚着脸皮去亲戚家蹭吃蹭喝还要顺东西的老太太,那时对她全无好感。

现在再读,感觉她就是一个情商极高的老太太,口才、眼色、随机应变,察言观色,样样都是一流,尤其是“一进大观园”那段,简直就是教科书一样的外交家、谈判家的教材,这时对她开始有些改观了。

现在我自己上了大学、走入社会,开始独立生活,体验了生活的艰辛,接触了人性的黑暗,这时再看刘姥姥,已经完全不是当初那种感觉了。

按年纪,刘姥姥应该和贾母是同龄人,到了这个岁数,早就该在家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了。可为了让家人的生活能稍稍的好一点,哪怕只能好那么一点点,她也愿意放弃自尊,去贾府求人。

刘姥姥一进大观园,看起来场面很热闹,大家都很开心。可贾府众人几乎都是抱着看戏、耍猴的心态在看刘姥姥。

刘姥姥这么大的年纪了,却还要一直在演小品、说相声、讲笑话,只为了逗笑大家,让大家开心,当时贾府的人都在笑,可我感觉一点也不好笑,只有心酸。


我有时在想,她在回家的路上,看着板儿的笑脸,回想自己在贾府的言行,想到自己这么大的年纪,还要这么辛苦,她会不会心酸落泪呢?

 而且刘姥姥心胸很开阔,尽管在妙玉那里受到歧视,可她竟然一点也不生气。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长寿吧。我又一直很讨厌妙玉,感觉她太过清高,太自大了。

刘姥姥只是在她那里喝了一杯茶,她竟然就把那个杯子扔了。她有什么资格这样歧视刘姥姥呢?如果换成我是刘姥姥,恐怕当场就要掀桌,打人了。

普贤国学堂

关于妙玉最后的结局,虽然曹公没有明说,可根据判词,一般都认为她被强盗掳走,卖进了妓院。不知在以后那些苦难的日子里,妙玉会不会想起那个大家一起喝茶的日子,会不会想起那个被她歧视的普通农妇,会不会想起那个只是因为刘姥姥喝过一次,就被她扔掉的茶杯呢?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难以逾越的巅峰,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这样一部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杰作,其命运却颇为坎坷。清道光和同治年间,《红楼梦》又在一些地方成了禁书,罪名是“诲淫”,“败坏闺门”,“蛊惑人心”等。幸好查禁力度有限,我们还能看到比较完整的《红楼梦》前八十回。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在于其内涵的丰富性。

鲁迅就曾说过,读《红楼梦》时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闺秘事。它内涵的丰富和可解释的空间之大,甚至日渐发展出专门的学问——“红学”,这在古今中外都是罕见的。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看着伤心落泪,心里也有一种满意,红楼梦的结局,正该是这个样子罢。

普贤国学堂

赫赫扬扬一个大家族,钟灵毓秀一干痴儿女,却是逃不过天地归空的命数。我也得痴了,流了这些许泪,伤了这万般心,无可奈何花落去,却也只能过这将将就就的日子,整一付热热诚诚的心肠。因虽是知道这桃红柳绿,终有那衰草枯杨的一日,然而这些个因果循环,生生死死,总是如此这般而已。却只好愿意打叠起这平平淡淡的时光,觅求点子有味人生的清欢,无甚说得。咱们且看这眼前的云中杏蕊,心中存些天道沧桑的想头,觅那云淡天和的时光罢。 

《红楼梦》的经典之处,自有众多“红学”研究的材料去阐释,普贤国学堂只谈一点阅读感受:读红楼,就像进入一座高大广阔的中式古典宫殿,你会惊叹它布局之气势、结构之严整,更会陶醉于它雕梁画栋之雅致、机关格局之精巧,每读一遍,你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

所以,不论两百余年来世事如何变迁,它始终具有穿越时间打动人心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死活读不下的《红楼梦》,竟然身边尽是红楼,而非梦!)